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 (215009)
張文海
蘇教版高中數(shù)學教材選修系列4-2中專題“矩陣與變換”向?qū)W生介紹了圖形變換和數(shù)學表示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同時揭示了變換前后幾何圖形的相關(guān)性.利用伸縮變換解決一些幾何題目,以較高的觀點來研究初等幾何,可以使問題變得更加簡潔,透徹,尤其在解決橢圓的某些綜合問題時,可以利用伸縮變換的辦法,把橢圓變換為圓,再利用圓良好的幾何性質(zhì)來進行研究,會使得問題的解決過程變得簡化.在利用伸縮變換解決相關(guān)問題時,主要利用以下幾個性質(zhì):
性質(zhì)1 直線與曲線的位置關(guān)系保持不變;
性質(zhì)3 若直線l和直線m平行,則變換后的直線l′與直線m′仍然平行;
性質(zhì)5 設ΔABC在變換后變成ΔA′B′C′,則SΔA′B′C′=λμSΔABC.
(1)求橢圓C1的方程;
(2)若動點P(x0,y0)為橢圓外一點,且點P到橢圓的兩條切線相互垂直,求點P的軌跡方程.
分析:求動點的軌跡方程,通法是設出動點P的坐標P(x0,y0),尋求x0與y0之間的關(guān)系式.本題(2)問抓住直線和橢圓相切這個條件,先利用點斜式(先研究切線斜率存在的情形,再將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形補充說明)設出直線方程,然后把它和橢圓方程聯(lián)立,利用方程有等根建立x0、y0與k之間的關(guān)系式,最后整理成關(guān)于k的方程.因為兩條切線垂直,由韋達定理可得k1k2=-1,從而可求得動點的軌跡方程.
說明:遇到直線和橢圓相切的問題時,基本思路是將切線方程和橢圓方程聯(lián)立組成方程組,利用判別式△=0處理.而利用伸縮變換,可將問題轉(zhuǎn)化為研究直線和圓相切的問題,利用幾何法圓心到切線的距離等于半徑處理,有效地避免直線和橢圓聯(lián)立消元的復雜運算,簡化了運算過程,給人以一種“撥開云霧見月明”的感覺.本題實際上是一個“蒙日圓”問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這個問題推廣到一般情形,動點P的軌跡方程為x2+y2=a2.
例2 如圖1,已知橢圓C1的中心在原點O,長軸左、右端點M,N在x軸上,橢圓C2的短軸為MN,且C1,C2的離心率都為e,直線l⊥MN,l與C1交于兩點,與C2交于兩點,這四點按縱坐標從大到小依次為A,B,C,D.
(2)當e變化時,是否存在直線l,使得BO∥AN,并說明理由.
圖1 圖2
分析:本題(1)問設出直線l的方程,代入橢圓C1,C2的方程,求出點A,B的縱坐標即可;(2)問可先把直線和橢圓方程聯(lián)立,表征出點A,B坐標,根據(jù)直線平行斜率相等,建立離心率這個目標,通過研究函數(shù)的值域求解.
說明:本題(2)問若用傳統(tǒng)解法雖然目標很明確,直線平行斜率相等,但點A,B坐標的表征較為復雜,導致離心率的建構(gòu)不夠清晰,進而使得問題的解決困難重重.而通過伸縮變換將橢圓化為圓以后,點A,B重合在同一個圓上,使得坐標表征更為簡潔方便,目標的建構(gòu)也更為清晰.
圖3 圖4
說明:凡涉及到直線與橢圓相交的問題,均可將橢圓通過伸縮變換化為圓,從而轉(zhuǎn)為研究直線與圓的相交問題,進一步利用圓良好的幾何特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伸縮變換處理垂直問題
(1)當直線PA平分線段MN時,求k的值;
(2)當k=2時,求點P到直線AB的距離d;
(3)對任意k>0,求證:PA⊥PB.
圖5 圖6
說明:要證橢圓中PA⊥PB,只需探究它們斜率之間的關(guān)系,而其中PB的斜率比較難求,將橢圓變換為圓后,可探究圓中P1A1、P1B1之間斜率的關(guān)系.在圓中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π,可利用A1B1的斜率很快求出P1B1的斜率,從而問題得到簡化與解決.
從以上的例題可知,橢圓中的定點、定值、垂直、弦長、面積等問題,可以先在圓上進行研究,得到一個正確的結(jié)論后,再通過變換得到橢圓上與之相對應的結(jié)論.或?qū)A的一些熟知的結(jié)論類比到橢圓上,再進行深入的研究,得到橢圓的一個正確的結(jié)論,然后進行加工、改編,形成一道適合學生進行知識鞏固、方法訓練、能力測試、選拔考試的試題.這也是命題中常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