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綜合性課程,學生學習該課程內容,不僅為其它課程學習打下基礎,還能夠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趥鹘y(tǒng)教育存在的缺失,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將抽象的語文知識變得形象化,較為符合學生發(fā)展需要,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對此,本文著重分析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的意義,提出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策略。
【關鍵詞】策略? 運用? 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
一、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興趣
學生對語文知識具有學習興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還能夠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自主去探究、思考、學習、掌握知識。從心理學視角而言,學生由于年齡小,自主管理能力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難集中精力去學習語文知識?;诖耍谡Z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興趣為導向,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興趣,進而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發(fā)展。而教師將信息技術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實現這一目標,信息技術與語文知識相融合,使知識以視頻、音頻、圖形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2.拓展學生視野
新課改理念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對學生求知欲望進行保護,為學生設置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收獲豐富的知識內容。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豐富教材知識內容,拓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學習到全面的知識內容。例如:在學習《稱象》一文中,為了豐富學生知識體系,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曹操的故事,拓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知曉曹沖身處的社會背景,及父親在當代的影響力,進而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
二、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策略
1.突破教學重點
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突破教學重點,使學生不理解、難點知識內容,變得形象化、生動化,既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夠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內容。通常情況下,古詩文是語文教學難點,雖然學生大都能夠背誦古詩文,但如果問學生其中的內涵或者是古詩文所講述的內容及傳遞的思想,很少有學生能夠說出來,可見,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只流于形式,并沒有根據其意思去理解、記憶古詩文?;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將知識與信息技術相融合,使抽象的知識以視頻、音頻、圖形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難點,進而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鋤禾》知識時,教師要提前整合知識內容,運用信息技術與知識相融合,制作教學課件,課件中要還原古詩文時代場景及作者要傳遞的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讓學生深入理解古詩文內涵,知曉作者要傳遞的情感,之后教師在逐句為學生講述其中的意思,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進而實現語文育人教育模式。
2.創(chuàng)設情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能夠快速的吸引學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引,在情境中自由的探討、思索、闡述自身的想法,進而掌握語文知識內容。而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將使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的更加逼真,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輕松的學習語文知識,進而培育學生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月亮的心愿》一文中,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與課文內容相融合,制作語文教學課件,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課件,提出問題,讓學生邊觀看課件,邊思考問題,等學生對知識有所掌握之后,教師以“我的心愿”為題目,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與他人闡述自身的心愿,提升學生團體合作意識與交流能力,進而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教育領域進入到教育信息化下,在此背景下,教師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不僅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興趣,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在學習《王二小》一文時,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與知識相融合,制作教學課件,明確教學任務,設置教學活動,并且運用QQ將這些教學活動內容告知給學生,讓學生運用教學課件,對知識提前學習,同時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對課件進行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幾個教學問題,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與組員在探討、交流中,解決對知識的疑惑,等學生一一解答完問題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預習表現、教學表現,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教學評價,進而才能夠實現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將知識與信息技術相融合,使抽象的知識以視頻、音頻、圖形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便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張?zhí)m蘭,張海燕. 基于PBL的小學語文高段綜合性學習設計——以“遨游漢字王國”主題為例[J]. 教育參考,2018 (04):77-84.
[2] 楊雯. 小學語文教學中“尊重教育”與“新基礎教育”的融合——以《我的舞臺》一課為例[J]. 西部素質教育,2018,4(14):243+245.
[3] 李璐巖. 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的融合——以《絲綢之路》教學實踐為例[J].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04):32-34.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灃水鎮(zhèn)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