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 上海 200042)
歐盟法是指歐洲地區(qū)在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驅動下而形成的產物,包括各項條約、條例、指令、決定等。其主要成員國為大陸法系的國家成員。英國于2016年6月24日正式脫歐,周知英國系英美法系的典型性國家,雖說英國脫歐并未能完全歸咎于法律方面的因素,且有其歷史偶然性成分,但本文試從司法審查權探析歐盟法與英國法的沖突因素。
合法預期原則(legitimate expectations)發(fā)源于德國,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各國對人權保障的重視而發(fā)展起來,一般來說,大陸法系側重于實體性保護,而英美法系常常采用的是對預期的程序性保護,歐盟法在兩者基礎上發(fā)展了合法預期原則,自20世紀 70 年代經過逐步發(fā)展,迄今已成為歐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其基本含義是相關機構依據歐盟法做出生效的行為,相關方基于對已生效的行政行為的認可做出了特定行為且產生了可預期的利益,此時法律必須保護其預期利益。合法預期原則主要基于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衡平,以審查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從而維護相關方的預期利益。合法預期爭端的解決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訴諸政治途徑解決;二是司法審查。歐盟法采取的是司法審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法官造法”的途徑實現(xiàn),后由歐盟法律承認。
合法預期成為歐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不是偶然的,其中含有必然的因素,雖然由歐洲法院推動,但得到了歐盟機構和成員國一致的同意,除了各國法律本身擁有各種各樣的理論和制度基礎外,還是歐盟的性質以及當今國際法治發(fā)展等推 動,同樣,合法預期原則也推動著國際法治、市場一體化等進程,故合法預期原則的正當性不容置疑。
(三)有關歐盟的“司法審查權”如何在英國運作的問題。
歐盟法深受法國、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的影響。大陸法系的一大特征即完備的司法審查體系,典型如德國專設憲法法院審理憲法性訴訟和憲法性爭端,法國則設憲法委員會對普通法律的合憲性進行抽象的事前審查。歐盟亦設立了完備健全的司法審查制度,每年歐盟都要制定大量的條例、指令、決定,以求在最大程度上法律主體的利益免受損害,或損害發(fā)生后能及時獲得補救。歐洲法院審查的范圍包括且不限于抽象行政行為、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歐盟法令、歐盟與第三國簽訂的雙向法規(guī),甚至將審查權擴張到成員國所通過的法律措施。
而于英方角度考慮,英國是近代憲法的母國,對世界各國的憲法制度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但是或許正是由于它最早,它建立起了完全英國味的不成文柔性憲法制度,即指沒有憲法典,不存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內制定的憲法。相反,有關國家的根本組織、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重大問題散見于不同時期所頒布的法律或者形成的歷史慣例淵源之中。也正因為如此,英國的憲法談不上修改憲法所必經的特別程序,故也當然屬于柔性憲法。
在另一方面,英國自“光榮革命”以來就確定了議會主權原則,即賦予了英國議會在立法方面至高無上的權威,而且這種權力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任何機關的授權,甚至不需要憲法的授權,任何人任何機關不得宣布國會通過的法律無效,亦無權限制國會立法權;法院無權以任何理由拒絕適用國會通過的法律,只有國會自身才能修改和廢止法律。簡言之,議會在立法權上仿能頂天,不受限制。
英國法院是否接受司法審查? “司法審查制”對其本就是無稽之談。
歐盟法所具備最高效力,是否意味著英國法院必須審查英國某項法律是否符合歐盟(歐共體)法律?自然這對于傲慢自大的英國來說,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結語:
有人形容當下的歐洲已如垂垂暮年之老人,經濟的不景氣、人性惰性的滋長本就與巍巍古堡相映成“暮”。哪怕僅有幾十年歷史的歐盟也似患上早衰癥,遭世人詬?。何募灰鬃x、歐盟不民主、工作效率低。而以筆者之見,歐盟法唯一的出路即采擷、融合兩大法律體系,一方面既是順應全球化、多元化的潮流,另一方面,它或許能夠用作一副靈丹妙藥,使歐洲返老還童。當然,兩大法系的融合本就是知易行難的事情,要真正的實施又談何容易。以下筆者簡要提出幾點建議:
歐盟法典的統(tǒng)一系充分非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歐盟法律的統(tǒng)一要在實務操作中自然地形成,水到渠成而非生硬地綁定,正如德國歷史法學派代表人物薩維尼所述,法律是民族精神的產物,歐盟法也需歷經歷史的沉淀,而散發(fā)其獨特的法律文化氣息。
兼容并包的超國家姿態(tài)。歐盟成員國內部于跨境貿易、關稅等經濟領域法律規(guī)則的統(tǒng)一并不意味著政治領域的一致,哪怕經濟領域內部,也應有合理科學的分工,歐盟機構與各國政府間各司其職,本同末異。歐盟應以更包容的姿態(tài)去接納各國無論意識形態(tài)、政體、法律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