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智萍 翁祖勛 林恩潤
[摘要] 目的 探討聽覺神經系統(tǒng)檢查在糖尿病神經病變中影響糖尿病患者聽力損傷因素。方法 資料選擇2017年2月—2018年8月之間在該院門診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為實驗對象,將80例患者分為兩組,研究組為聽力損傷組,對照組為聽力正常組,每組40例患者,分析ABR(聽覺腦干反應)檢查、DPOAE檢查、純音測聽檢查及聲導抗的結果,并且針對此進行基于Pearson、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等方法對患者聽力損傷的相關風險影響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 ①ABR(聽覺腦干反應)檢查、DPOAE檢查、純音測聽檢查及聲導抗一致性k值為0.687、0.552、0.4594、0.337;②對照組與研究組檢測HBA1C(糖化血紅蛋白)、TG(甘油三酯)、CHO(高膽固醇)等生化指標以及病程方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HbA1c(β=0.493,S.E=0.203,Wald=8.965,P<0.05,OR=2.467,95%CI 1.469~2.689);病程(β=0.864,S.E=0.435,Wald=9.982,P<0.05,OR=2.324,95%CI 1.854~3.892)是對糖尿病患者聽力損傷的重要影響因素。結論 ABR檢查針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診斷中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在針對分析影響糖尿病患者聽力損傷的因素時,HBA1C(糖化血紅蛋白)及患者的病程具有相關性,要針對此要進行干預觀察。
[關鍵詞] 聽覺神經系統(tǒng)檢查;糖尿病神經病變;聽力損傷
[中圖分類號] R58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a)-0181-02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常見的糖尿病并發(fā)癥,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嚴重并發(fā)癥。該疾病多見于周圍神經系統(tǒng)中,且該疾病在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率高達80%[1]。因此,該研究主要采用4種檢測方法用于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檢測與篩查,現(xiàn)將研究的結果做出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擇在該院門診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為實驗對象,將80例患者分為兩組,研究組為聽力損傷組,患者平均年齡(68.45±5.34)歲,其中男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對照組為聽力正常組每組40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齡為(69.27±6.07)歲,其中男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納入標準:符合1999年世衛(wèi)組織發(fā)頒布的糖尿病多發(fā)神經病變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基礎性耳鼻喉疾病以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組間對比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實驗方法
ABR檢查:患者取平臥位,將電極板放在患者顱腦頂部,參考電極放置在雙側乳突區(qū),抗阻值設置≤5Ω,交替聲設置其強度為80 dB,21次/s,分析時間10 s,帶通濾波100~3 000 kHz。
DPOAE檢查:采用Smarto? OAE耳動態(tài)分析儀檢測,初始音頻設置為F1與F2,比值設置為1.21,SPL取差值處的振幅值。檢出標準為比本底噪音高3 dB。
純音測聽:給予患者測試音,每持續(xù)1~2 s,每次聲之間的間隔時間采用不規(guī)則聲,每次間隔不短于給聲的持續(xù)時間。從1 000 Hz 40 dBHL開始測試,無反應加大10 dB,直到患者聽到聲音為止,后減弱,10 dB/次,減弱到患者聽不到。
聲導抗:對患者的MEP。ECV、Grad、Type進行分析。
1.3? 生化檢查指標檢測
采集血樣前12 h禁食水,次日清晨空腹取靜脈血。實驗室化驗血液標本中HBA1C、TG、CHO、BUN、Cr、FPG等。其中,HBA1C采用BIO-RAD生化分析儀,其余指標采用Ci-8200生化免疫分析儀檢測。
1.4?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ABR及DPOAE與純音測聽的一致性較好,且兩種檢測方法簡單可靠。見表1。
根據ABR檢查結果與本組患者單因素分析結合,HBA1c、TG、CHO病程均有顯著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表示,HbA1c與病程是對糖尿病患者聽力損傷的重要影響因素。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病變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糖尿病并發(fā)癥。該并發(fā)癥可對患者全身任何部位產生影響并且發(fā)病率高,在糖尿病病程中,神經系統(tǒng)病患者病變率最高。而聽覺功能障礙屬于神經性損傷的常見癥狀,近年來關于糖尿病引起患者聽力損傷的案例逐年增多,臨床上逐漸對糖尿病引起的聽力損傷愈發(fā)關注,糖尿病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為累及中耳、耳蝸及耳蝸后神經通路導致神經損傷[3]。
DPOAE(畸變耳聲發(fā)射)來自于外毛細胞系統(tǒng),屬于一種獨特的微創(chuàng)耳蝸功能評估方法。耳聲發(fā)射主要有耳蝸整體功能的完整性決定[4]。使用DPOAE檢測能較準確的評價較為確切地獲取具有定位性質的外毛細胞功能的狀態(tài)。有研究指出[5],糖尿病早期患者畸變耳聲發(fā)射的幅值顯著小于正常對照組,對于單純糖尿病患者,僅次于高頻聽力損傷,對于存在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中耳聽力受到損傷,可被該方法檢測出。
ABR檢測屬于無損傷檢測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方法,該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反應出蝸后神經與腦干功能的變化[6]。有研究指出[7],糖尿病患者的ABR檢查異常率比非糖尿病患者的顯著增大,且主要表現(xiàn)在Ⅰ、Ⅲ、Ⅴ波潛伏期,Ⅰ~Ⅲ、Ⅰ~Ⅴ以及Ⅲ~Ⅴ波峰的間期,Ⅴ/Ⅰ波形出現(xiàn)異常,說明糖尿病在患者中樞時間傳遞的時間過長,中樞神經受累。該次研究結果表明,腦干功能異常也是一種糖尿病患者的中樞神經病變,ABR可作為一種有效的診斷手段在臨床中使用。
該次研究中通過對Pearson單因素與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對該次研究中的聽力損傷的患者進行分型,結果顯示,HbA1c與病程是對糖尿病患者聽力損傷的重要影響因素。
因此,在針對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進聽力損傷測定時,可進行ABR、DPOAE檢測,檢測結果具有較高的臨床參考價值,可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艷紅,劉博.糖尿病患者早期聽力損失特點及研究進展[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8,6(3):25-27.
[2]? Ren H,Wang Z,Mao Z,et al.Hearing Loss in Type 2 Diabetes in Association with Diabetic Neuropathy[J].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2018,8(2):65-66.
[3]? 馬芙芙.2型糖尿病早期腎臟損害與前庭及聽力功能相關性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
[4]? 蔣靚星.肌電圖檢查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診斷價值分析[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7,11(16):64-68.
[5]? 賈玉鳳,張萍.肌電圖檢查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健康周刊,2017,24(23):241-244.
[6]? 王麗娟,雷蕾,馬榮興.BAEP檢查在1型糖尿病患者聽力損害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3):120-121.
[7]? 孟巖,吳小娟,李然,糖尿病前期患者聽力損失特點分析[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51(10):1481-1485.
(收稿日期: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