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繁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被放在了體育課程改革的首要地位。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文章提出了利用分層教學,構建高效課堂;巧用游戲教學,增添課堂魅力;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團隊精神;滲透德育觀念,內化體育精神這四條培養(yǎng)策略,以期提高初中體育的課堂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體育;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體育核心素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自主發(fā)展以及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對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體育教學策略進行了相關探究。
一、利用分層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所適應的體育鍛煉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結合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分層次設計的體育鍛煉方式,以此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鍛煉健康的體魄提供可能,讓學生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找到鍛煉的樂趣,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技能,進而有效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一)體能測試
在授課之初,教師可以對每名學生進行體能測試,具體分析學生的體能測試結果,并根據其體能測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層。主要分為良好、合格以及不合格三個層級。教師對每名學生進行分層,有助于讓每名學生都能夠制定明確的目標,并為了這一目標努力鍛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核心素養(yǎng)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二)因“層”施教
因“層”施教,顧名思義,即教師結合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分層次進行教學。例如,坐臥體前屈運動,教師分別設計和安排層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第一層級的學生高質量地、較快地完成教學目標后,教師可以安排他們進行坐臥體前屈接力游戲。在課前,教師跟學生講解游戲規(guī)則,并將游戲道具提前分配給學生,以鞏固教學效果。而對于第二層級的學生,教師將其分成不同的小組,對每個小組進行編號,通過抽簽的形式讓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程度。由于第三層級的學生在體育鍛煉上不占優(yōu)勢,并且體能較弱,對這一層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稍簡單的教學任務,適量減少運動量。同時,教師有機安排體能補償性訓練,發(fā)展學生力量、柔韌等體能,關注這類學生體能的均衡發(fā)展。這樣,也能讓第三層級的學生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激發(fā)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三)成績考核
最后,對學生進行體育成績考核,以此檢測教學質量??己藭r,教師綜合考慮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如平時課堂表現、考試成績、學生所對應的層級等,教師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考核,以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巧用游戲教學,增添課堂魅力
游戲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單一枯燥的體育教學方法,它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在體育課堂中使用游戲教學法,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保持足夠的專注力和精力,對培養(yǎng)學生體育熱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師在體育課堂上開展游戲教學時,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必須環(huán)環(huán)相扣,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課堂的時間,具體步驟如下:
(一)準備環(huán)節(jié)
一般而言,在準備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指導學生做簡單的熱身運動來快速調整并調動學生的身體狀態(tài),以避免因學生準備活動不充分而遭受不必要的傷害,影響課堂效率和學生的身體健康。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熱身,如,讓學生跳健身操、踢毽子,在短時間內迅速激活學生的身體機能。該方式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揮游戲教學的積極作用。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趣味性的游戲,從而輔助教學。例如,“接力跑”項目的教學中,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交接棒技術,并能在快速跑動中完成交接棒動作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行有關接力跑的小游戲,如“球拍托球接力跑”。教師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幾隊,各隊排頭的學生把羽毛球放在羽毛球拍上奔跑,到規(guī)定的折返點之后返回交給第二個學生,以此類推,先完成的隊獲勝。在整個比賽的過程中,學生不能讓球掉下來,如果球掉下來學生不能用手去碰,而要用球拍把球撈起來。游戲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還能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大半節(jié)課的體育訓練后,學生的體力可能已經消耗殆盡。所以,在課堂結束前的5分鐘,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動作要領進行吸收內化,對知識進行深度加工,幫助學生逐漸將劫作技巧內化為個人的運動能力,真正發(fā)揮游戲教學的作用,寓教于游戲。
三、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團隊精神
教師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確定教學計劃,把學生劃分成不同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fā)優(yōu)秀生的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會互相包容,學會相互尊重,學會體驗合作的成功和快樂。
如在初中二年級《體育與健康》第二章“接力跑”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比賽的形式進行教學,根據“接力跑”的合作性特點,在學習的不同階段分別采取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的方式,把個性、興趣愛好和體能等相同的學生分到同一組,即為同質分組,所形成的小組是等級小組;反之則是異質分組,所形成的小組是混合小組。教師引導學生包容和尊重小組成員的能力差異,在接力跑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傳棒速度,還要考慮成員之間的密切配合。此外,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如何根據相互的體能特點確定站位,接棒同學如何根據傳棒同學的速度特點確定自己的起動時機和速度。在分組活動中,讓學生明白“接力跑”不僅僅是四人的簡單組合,還要進行縝密分工、密切配合,從而讓他們真正學會“合作”學習,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在齊心協力完成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滲透德育觀念,內化體育精神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即教師在授課中有意識、有計劃地滲透德育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德,使學生內化體育精神。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遵循這一教育教學方針,將發(fā)展體育核心素養(yǎng)理念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從而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
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便是培養(yǎng)學生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而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的教育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可多開展校內外體育活動,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社區(qū),宣傳健身器材科學的使用方法以及健康知識。
(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敢于擔當的精神
體育運動中的項目大多數以團隊的形式出現,這就需要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從而提升團隊的競爭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開展一些“二人三足”“跳大繩”“幾人多足”的趣味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和隊友配合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敢于擔當的精神品質。
(三)培養(yǎng)學生理性看待勝負的品質
在體育競技中,培養(yǎng)學生理性看待勝負的品質,既能體現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個人修養(yǎng),也能體現體育品德中的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階段,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客觀地看待輸贏,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態(tài),讓學生享受比賽的過程,理性地看待比賽結果,引導學生面對失敗時要及時總結反思,加強訓練。
總之,要想切實發(fā)展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教師就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體育課堂教學方式,加強學生體質體能鍛煉,提升學生的體育品德,使學生內化體育精神,并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真正落實到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最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而全面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季瀏.教師教學用書: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