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摘要〕從“積極心理學”倡導(dǎo)的正向解讀、激發(fā)能量的角度出發(fā),在班級管理中找到與學生溝通的恰當尺度,即放下高度、站對角度、轉(zhuǎn)個彎度,化解成長中的問題。
〔關(guān)鍵詞〕積極心理學;轉(zhuǎn)換視角;有“度”溝通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07-0060-002
積極心理學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塞里格曼正式開創(chuàng)的,他倡導(dǎo)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fā)學生自身內(nèi)在的積極力量和優(yōu)秀品質(zhì),促進他們的健康發(fā)展。在自己的班級育人和學生管理中,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融于細微、用于尋常,是我始終都在堅持的嘗試。我也欣喜地發(fā)現(xiàn),面對孩子成長中的種種是非,如果教師能夠轉(zhuǎn)換視角看問題,理解問題,多些有“度”的溝通,就能更好地引領(lǐng)學生健康成長。
一、放下高度,關(guān)照童心
與學生相處,教師習慣將自己置身于高高的講臺上,對學生指指點點,一副舍我其誰的架勢;與學生溝通,也總是端著師者與長者的派頭,慣于喋喋不休的說教。這樣的姿態(tài)看似站得高了,望得遠了,實則與學生的距離拉開了,看問題的視線也模糊了。
我的班上,曾經(jīng)發(fā)生了這么一件事:冬日下午第一節(jié)是戶外體育活動課,宇在厚棉褲外面又套了一條薄紗的半裙,這不倫不類的打扮讓老師沒忍住笑,指著宇說:“這是什么奇怪的造型,真搞笑,快回去把裙子脫下來!”沒承想,一言出口卻如同點了把火,小姑娘先是沖著老師一通“不用你管,關(guān)你什么事”的吼叫,接著就一屁股坐在冰冷的地上,任誰叫誰拉就是不肯起來。
以成人的視角去看宇的行為,確實不可理喻。可如果彎下腰身,我們一定可以看到自己年幼時,偷穿媽媽的高跟鞋或盯著隔壁阿姨漂亮裙子眼都不舍得眨的窘樣?!昂⒆?,這個白裙子可真漂亮,聯(lián)歡會上你要是穿著它跳舞肯定就是個小仙女??炱饋?,讓我好好看看,正發(fā)愁你演出時穿什么呢!”我一邊把心里的想法傳遞出去,一邊向孩子伸出一只手。小姑娘略顯猶豫地看著我,當捕捉到我直達眼底的笑后,終是抓住了我的手借勢站了起來,乖乖地跟著回了教室。此時,當我再告訴孩子怎么著合適的衣裝才好看時,小家伙自是欣然接受。
成長中的孩子,內(nèi)心都有根纖細的弦,老師如果不得其法,站在高處大力彈撥,很容易弦崩音斷。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只有放下高度,拉近距離,與學生的溝通才會有愛而無礙。
恰當?shù)母叨炔浑y調(diào)節(jié),就是我們彎下腰或蹲下身后,能與孩子面對面地互訴心聲的那個高度!
二、站對角度,聚焦亮處
同一處風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收獲與心情。同理,學生的行為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就會有迥然不同的體悟。課堂上的失神,是孩子不愿聽不想聽,還是根本聽不懂?課間的爭斗,是學生本性頑劣還是被激怒后的還手?錯誤的發(fā)生,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犯下?有時候,只要教師將角度稍稍偏移,心境就會大有不同:原來,從另一個視角去看,孩子的行為根本就沒有那么荒謬離譜,甚至情有可原。
一天傍晚,走廊里的一片嘈雜引起了我的關(guān)注?!跋氚ぷ崃耸遣皇?,看我怎么收拾你,趕快站住!”這個聲音我很熟悉,是我們班一個叫君的女生。提起這個女生,我總會感到說不出的頭疼:嗓門大,經(jīng)常和老師頂嘴,愛欺負小同學,偷拿別人的東西……在她的身上,我時常會感到作為教育者的無助和無力。剛想出聲去呵斥,卻發(fā)現(xiàn)她一邊沖著一年級的“小不點”罵罵咧咧,甚至還有想動手打人的架勢,一邊又吃力地蹲下,幫小同學系鞋帶。這猝不及防的一幕竟是散著奚落責罵的沉郁卻又透著有情有溫度的光亮,我意識到自己從不同角度去處理,將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甚至后果。
“君,升入八年級,真能見出你變成大姑娘了,居然這么熱心地在幫助小妹妹!”我這樣開口。君抬頭看了看我:“楊老師,這個小妹妹可真討厭,鞋帶開了自己還笨得不會系,摔倒了怎么辦?”只要稍稍用心,我們就不難聽出她抱怨里的擔憂,我回道:“她剛上學,很多事都不會,幸好有你幫忙。”
又一天恰好我值晚班,晚飯后,學生們都像往常一樣主動排好隊,君卻直奔那張放有我東西的餐桌而去。她小心翼翼地把幾本書整齊摞好,緊緊地抱在懷里,然后又騰出一只手來提起了我的便利袋,晃著胖胖的身子向我走來。當我伸手想接過東西時,她說:“楊老師,我來吧,您工作一天已經(jīng)夠累了?!闭f著,懷中的書被她抱得愈發(fā)得緊,還不停提醒同學們走路要排好隊,別打鬧。到了活動室,她又一樣一樣地為我把東西擺好,甚至還細心地把書翻到了我做標記的那一頁。
這還是我們所認識的那個無禮、粗暴的女生嗎?整個晚自習,她不但出奇地遵守紀律,還成了小助手,主動幫著維持秩序,臨睡前還柔柔地對我道了聲“晚安”,是什么樣的力量催生出了這神奇的轉(zhuǎn)變呢?毫無疑問,就是傍晚在她的“罵人”和“助人”之間,我果斷地選擇了后者,肯定了她身心那抹善與美之光。
在那一刻,如果我只捕捉了她罵人的劣行而沒能看到她助人的閃亮,任批評劈頭蓋臉地潑灑,那抹微微浮現(xiàn)的光就會徹底熄滅;如果我處理不當,先批評她的不足再肯定她的助人,那顆已然遭遇擊打的心也不會漾起多大的波瀾。還好,那一瞬間,我先捕捉到的是她的助人之光。
再頑劣的孩子都有著一顆朝向美好的心,再糟糕行為的背后或許也都藏了一抹光。為人師者很有必要做一名善于捕捉光的人??赡?,覓得一束光,照亮的就是一顆顆成長中的心靈!而我們能做的,無非就是站到可以看到孩子的美與善、看懂內(nèi)心真正朝向的那個位置。
三、轉(zhuǎn)個彎度,巧妙化解
法國盛產(chǎn)葡萄,有一年豐收,采葡萄的工人緊缺,很多葡萄園主請不到工人,只能看著熟透了的葡萄束手無策。但一個叫皮爾斯的葡萄園主卻沒有坐以待斃。他來到城里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則啟事:“只需每天20歐元,如果您想體驗親自采摘葡萄、釀造葡萄酒的樂趣,請速與皮爾斯聯(lián)系?!苯Y(jié)果,客人紛至沓來。他們付給皮爾斯每天20歐元的價格,摘下皮爾斯所有的葡萄,還熱情高漲地完成了整個釀造葡萄酒的工作。同樣是葡萄園主,皮爾斯只不過讓思維轉(zhuǎn)了個彎,不僅將葡萄全部采摘完畢,而且額外賺了一筆。班級管理工作中,面對學生的錯誤時,如果正面管教不能奏效,那么,何不學學皮爾斯,讓批評也轉(zhuǎn)個彎呢?
之前我中途接手過一個班,那個班經(jīng)常發(fā)生丟東西的事件,拿別人東西的是班上一個因腦癱而行動不便、但智力沒有什么問題的男孩。在與前任班主任的交流中,我得知她試遍了所有方法,可孩子就是軟硬不吃,改不了偷拿東西的習慣。
走馬上任后,我留心觀察了這個孩子很長時間,發(fā)現(xiàn)他自尊心強,非常渴望得到別人的關(guān)注,同時也發(fā)現(xiàn)當別的同學受到批評時,他常常幸災(zāi)樂禍笑個不停。多年班級管理的經(jīng)驗及對心理知識的研究,讓我很快理出了頭緒:這個敏感好勝的孩子希望得到老師多一些的關(guān)注和喜歡,但他自己行動不便、不能清晰表達,身上又總是臟兮兮的,不那么討人喜歡,長期被忽視后心中就有了一種“你們不好才能證明我好”的扭曲狀態(tài)。頻繁丟東西的起因或許也恰恰在此,因為當聽到誰沒看管好自己的東西后,沖動的班主任總是先責備孩子自己不會看管,再去“破案”。
幾番思索后,我決定“轉(zhuǎn)個彎”試試:抓住孩子渴望認同、渴求關(guān)注的心理和喜歡看管東西的特點,讓他擔任分管班務(wù)的小班長,負責監(jiān)督同學看管自己的物品,并不時地對他的工作進行點評肯定。從那之后,班上丟東西的現(xiàn)象再也沒有發(fā)生,之前丟失的東西也被小班長“很負責”地找了回來。
一個班級里總有個別孩子的行為是難以掌控的,但是,讀懂心靈,適當?shù)剞D(zhuǎn)一個彎兒,或許就可以撬開縫隙,找到化解問題的破冰點。
積極是種美好的教育態(tài)度,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愿意找到那個恰當?shù)摹岸取?,就可以讓成長的心靈之窗澄澈、明亮。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教育教學研究培訓(xùn)中心,威海,264300)
編輯/劉 芳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