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日陽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教學有了符合改革精神指示的新目標。語文是一門意蘊豐富的學科,它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審美體驗。散文閱讀作為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元素,一直以來被視為教學的重難點。初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閱讀水平不夠高,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對散文閱讀的興趣不強。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缺少適當引導,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多角度分析散文閱讀教學中的困境,從教學主體和教學客體的角度,闡釋提升散文教學美感的有效途徑,使學生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將閱讀中的所學所感應用到寫作中。
【關(guān)鍵詞】? 初中 散文教學 美感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149-01
美感是人們對美的認識、欣賞、評價,它能豐富我們的情感。在散文教學中加強美感培養(yǎng)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散文一直提倡“形散而神不散”,不像說明文一樣開門見山、井井有條。學生在學習散文的過程中很容易把握不準散文的中心思想,進而改變對散文的認知,將散文看作是學習路上的絆腳石,久而久之,失去對散文的閱讀興趣。
一、初中散文教學中的困境分析
1.學生基礎薄弱,閱讀能力有待提升
初中階段,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自控力較之小學生有了很大進步。但是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活動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尤其是男生的語文學科基礎比較薄弱,不喜歡閱讀文章。由于散文文體的特殊性,意蘊深厚卻難免有些晦澀難懂,學生對散文更是無法提起閱讀興趣。在這種情況之下,散文教學存在很大困境。如果沃恩語文教師不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將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命力。
2.教師考核體系單一,教學方法落后
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當下許多學校側(cè)重于注重考核教師所帶班級的升學率、考試合格率及優(yōu)秀率,考核教師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和承擔的科研項目數(shù)量,并將考核結(jié)果與教師的評級評優(yōu)掛鉤。所以教師在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極其繁重的情況下,會片面追求高效率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方法,單方向給學生灌輸做“散文類”閱讀理解題目的技巧,不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討機會,散文教學缺乏美感體驗。在這種單一的考核指標體系之下,教師的教學方法明顯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3.學校輕視課外活動,理論學習無法落到實處
出于對安全等多種因素的考慮,很多學校缺少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發(fā)現(xiàn)散文的美。大多數(shù)都僅僅由老師向?qū)W生講述散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分析方法等知識,學生無法從中體會閱讀散文的樂趣。散文創(chuàng)作一般源于生活,并且最后將回歸到生活中去,其中蘊含的許多人生哲理與現(xiàn)實生活是緊密相關(guān)的。若教學長期脫離現(xiàn)實,學生的欣賞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都會下降。
二、提升散文教學美感的有效途徑
1.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豐盈學生的情感體驗
生活化情境是幫助學生迅速理解文章、體會作者所蘊含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講解散文的過程中,我們應注重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使散文教學回歸生活。比如在講解課文《背影》時,我會引導學生通過仔細、深入閱讀父親為“我”買橘子一段細致的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的語句,先分析描寫手法的作用,再更深一步體會作者父親在離別時寄托在橘子中對作者濃濃的愛意。同時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父母表達愛的小細節(jié),以朱自清先生的描寫為參考,細致全面地對父母進行描寫,傳承“孝”文化。散文教學生活化不僅有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豐盈情感體驗,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體會文章所倡導的主流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人文素養(yǎng)。
2.展示優(yōu)美圖畫,圖文結(jié)合提升教學效果
將繪畫藝術(shù)融入到散文教學中,是提升散文教學美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因為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很多散文,它們本身就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課上給學生展示優(yōu)美的圖畫,有利于學生拓展想象,結(jié)合圖文把握更深層次的文章思想。比如在講解《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作者描寫的圖畫,并鼓勵學生根據(jù)作者的描繪來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提升散文美感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學習散文的興趣,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逐漸認識美、品位美、欣賞美并最終學會創(chuàng)造美,切實提高散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3.播放抒情音樂,引導學生漸入情境
在散文教學中,音樂是不可忽視的提升美感的教學手段之一。借助多媒體手段,將散文描寫比較優(yōu)美的段落,配以美妙的音樂旋律展示給學生,學生便能在美的體驗中學習豐富的知識。比如在講解課文《荷塘月色》的時候,除了給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圖畫,我們還可以給學生播放文章段落的朗誦錄音,并在朗誦錄音中插入一段寧靜、舒緩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引領中想象自己置身畫卷,漫步荷塘邊,欣賞滿塘荷花和皎潔月光的情景,從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可以在課堂中充分挖掘散文的美感效果,進而滿足學生的美感體驗。
結(jié)論
散文教學是一門富有藝術(shù)和難度的學問,它不應是單純傳授考試做題技巧的平臺,而應該是提升學生美感體驗的有效依托。提升散文教學美感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半途而廢。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語文教師應全面分析,看到當前散文教學存在的先進做法和不足之處,多角度分析學生對散文閱讀興趣不足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展開散文教學活動。通過展示豐富多彩的圖片、播放悠揚的旋律、設置生活化的情境,把學生引入作者描繪的種種佳境,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主動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 參? 考? 文? 獻 ]
[1]王思盟.初中語文現(xiàn)當代散文欣賞性閱讀教學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
[2]張洋.初中散文教學中的美育策略研究[J].語文天地,2016(14):89-90.
[3]鄢冬妮.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