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女
平陽縣南雁鎮(zhèn)中心小學 浙江溫州 325400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jīng)說過:“游戲就是把真實的東西轉變?yōu)閮和胍臇|西,從而使他的自我需要得到滿足。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歡的生活中,他解決了所有的一切沖突。”在班集體建設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巧妙利用各種類型符合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為兒童所喜歡的游戲,讓班集體朝著健康的方向不斷發(fā)展。
“邊緣型孩子”處于集體邊緣,沒有話語權,因為長期未被肯定,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點,不能很好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這些學生的自暴自棄,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發(fā)展,不利于班級制度的執(zhí)行,不利于班集體的建設。同伴間的游戲,恰恰為學生開辟了另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一個與文化學習完全不一樣的舞臺。
“自我型孩子”是指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只看到和想到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很少考慮別人,甚至不考慮別人的利益和感受;只希望別人關心、關照自己,而很少想到自己去關心、關照別人的孩子。同伴間的游戲,恰恰能夠幫助“自我型孩子”彌補性格和能力上的缺失,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與他人之間的正確聯(lián)系,逐漸形成對自我意識與集體意識的認識,培養(yǎng)建立并保持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
“英雄型孩子”是自信的,能干的。他們擁有像英雄一樣令人仰望的氣概和號召力,能夠迅速把一批人集中于身側,并讓這批人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自覺聽命于自己?!坝⑿坌秃⒆印钡哪芰Φ牧暤眯枰粩嗟鼐毩?。同伴間的游戲,正為這類孩子提供了成為領袖的可能。
現(xiàn)代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它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師生間的交往,不僅限于課堂40分鐘,不僅限于學習活動,還延伸到了講臺下,生活中。
在師生游戲中,教師變換視角,直面學生,更能夠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感知學生的變化發(fā)展,從而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調整合適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在參與游戲前,教師應心中有目標,選擇合適的游戲,科學地介入。科學介入,需要教師把自己放在學生的游戲伙伴位置上,卸下包袱,平等地和學生一起進行游戲。在師生游戲過程中,教師所表現(xiàn)出的童心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幫扶正如春雨,“潤物細無聲”,無痕但卻有效。這對和諧融洽的班集體氛圍的營造無疑是有益的。
超越功利性,讓教育充滿終極關懷。教育,為了改造人而存在,把原本功利的人改造成為非功利的人,使人在精神上不斷走向高尚。但是,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教育的現(xiàn)狀卻是無處不在的功利性。
在童心游戲中,教師更容易拋開成績,直面學生,對他們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在游戲中,教師通過多種方式的鼓勵和引導,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持其積極性,促進其個性的發(fā)展,并以自己的行為教導學生,該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還學生以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靈,還班集體以公平、平等的氛圍。
親子游戲,給予父母和兒童溝通的時間。在游戲中,父母和兒童一起參與,通過互相配合,完成規(guī)定任務。
親子游戲也為旁觀的教師,提供了了解每個家庭不同教育方式的途徑。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教師只有了解每個孩子背后有一個什么樣的家庭,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工作。在親子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家長的言行中了解家長的性格,可以從親子間的互動了解家長的育兒觀。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這種影響首先體現(xiàn)在父母對子女的態(tài)度和教養(yǎng)方式上。
在錯誤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親子游戲讓忙碌的父母重新把目光聚焦到教育上,并在發(fā)現(xiàn)和反思中,不斷總結,步步前行。
班內親子游戲的組織,能讓教師展現(xiàn)自己的組織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水平。家長在參與親子游戲,認識自己孩子的同時,也在認識自己孩子的老師。通過游戲中的接觸,家長感受著教師對孩子的關心和呵護,感受著教師舉手投足間傳遞的教育理念,感受著教師面對這么多孩子的不容易,更易認可教師,配合教師的工作。
親子游戲的舉辦,也為學校宣傳辦學理念提供了平臺。當家長走進學校,近距離地欣賞學校的辦學成果時,他們更容易理解學校行為背后的出發(fā)點,從而認可學校的辦學理念,支持學校的工作。
班集體建設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每一個學生。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基于兒童立場,以一切兒童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巧妙運用同伴游戲、師生游戲、親子游戲等童心游戲,班集體的建設必將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