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輝
(啟東市中醫(yī)院,江蘇 啟東 226200)
皮膚瘙癢是尿毒癥癥狀之一,其中血液透析(HD)的尿毒癥患者尤為常見,皮膚在受熱或受壓時癥狀可加重,皮膚破裂后形成潰瘍,有時存在角化性丘疹與結節(jié)性癢疹,其發(fā)生率為15%~49%[1],常使患者失眠、煩燥、焦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此筆者采用自擬止癢液雙側足三里、三陰交、外關、曲池離子導入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57 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57 例觀察病例為我院2015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門診收治的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其中男性31 例,女性26 例,年齡24~82(50.27±19.76)歲?;A疾病:糖尿病腎病23 例,慢性腎炎20 例,高血壓腎損害5例,多囊腎3例,尿酸性腎病4例,梗阻性腎病2 例。觀察病例均符合《中國腎臟病學》[2]的尿毒癥診斷標準,合并皮膚瘙癢癥狀。所有患者每周行血液透析3 次,每次4 h,超濾1 000~2 500 ml,透析器為德朗聚砜膜,膜面積1.4 m2,血液透析史1~10年。
1.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使用止癢液離子導入穴位。止癢液制備:當歸40 g、蟬蛻40 g、蜈蚣20 條、生大黃30 g(后下),加水800 ml文火煎至300 ml,使用時加熱至40 ℃。取穴:患者外關、曲池為一組,足三里、三陰交為一組,左右共4組穴位。操作:先用酒精常規(guī)消毒皮膚,將8塊浸透止癢液的紗布(大小5 cm×5 cm)分別置于上述部位,再在每組穴位上分別放置正負電極片,加蓋無菌紗布固定,電極片連接中醫(yī)定向透藥治療儀(南京鼎世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DS-MF2B 型),以5~15 mA 直流電導入治療,每次40分鐘,觀察治療10天。
1.3 療效標準 根據(jù)《臨床皮膚性病診斷與治療》[3]制定。顯效:皮膚瘙癢癥狀基本消失,睡眠正常,繼發(fā)皮損明顯改善。有效:皮膚瘙癢癥狀明顯好轉,程度輕,不影響睡眠,繼發(fā)皮損好轉。無效:皮膚瘙癢癥狀無改善,影響睡眠,繼發(fā)皮損無改善。
1.4 皮膚瘙癢程度評價 皮膚瘙癢程度評價采用VAS 方法[4],告知患者瘙癢程度從低到高分為0~10分,0 分代表無皮膚瘙癢,10 分代表皮膚瘙癢劇烈,難以忍受。患者于治療前后根據(jù)自我感覺的瘙癢程度進行評分。
2.1 療效 57 例患者,其中顯效19 例,有效26 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78.95%。
2.2 治療前后皮膚瘙癢程度比較 治療前皮膚瘙癢評分為7.42±2.86 分,治療后為5.21±3.56 分,經配對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
尿毒癥皮膚瘙癢發(fā)生機制不十分明確,可能與肌酐、尿素氮、胍類等代謝產物在皮膚內降解、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鈣磷鎂等礦物質代謝異常有關[5]。中醫(yī)學有“風瘙癢”“癢風”“隱疹”“諸癢”“逸風癢”之名,致病因素有虛、瘀、毒、風等。尿毒癥皮膚瘙癢,為腎用失司,水濕濁毒內停,耗傷氣血陰陽,不能潤養(yǎng)肌膚而發(fā),止癢液中當歸補血,蟬蛻祛風,蜈蚣搜風定癢,生大黃瀉濁毒,四藥組合共奏養(yǎng)血祛風止癢之功。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補之能壯元陽益脾胃,瀉之升清陽降濁陰。三陰交為肝腎二經與脾經交會之穴,健脾補腎,滋陰養(yǎng)血,與足三里相配具有補脾養(yǎng)血瀉濁之功。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之穴,疏風通經活絡。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清熱解表,祛風止癢,與外關相配具有祛風止癢、調和營衛(wèi)之功,四穴組成共奏補脾腎祛風止癢之功。
中藥離子導入是在中醫(yī)學理論指導下,根據(jù)電場原理,將中藥有效成分通過穴位導入體內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采用止癢液從外關、曲池、足三里、三陰交離子導入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可避免口服給藥生物利用度降低的不足,有利于藥物直達患處,同時直電流對人體皮膚角質層產生去極化,可改變神經傳導[6-7],另外,直電流還可產生生物學變化,通過神經體液調節(jié)機體,加上止癢液進入人體后產生的藥理作用,相互協(xié)調,共同發(fā)揮作用。
本臨床觀察表明:止癢液離子導入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具有較好療效,能明顯改善皮膚瘙癢程度,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