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皓
【摘 要】本文論述整體課堂管理理論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應用,提出根據(jù)整體課堂管理的五個對象,即課堂研究、課堂設計、課堂生成、課堂評估、課堂升華,實施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目的明確、教學新穎而有效率、教學反思有力度,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心理健康課程 整體課堂管理理論 課堂設計? 課堂生成 課堂評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B-0070-02
心理健康是中職學校德育選修課程之一。2008 年教育部發(fā)布的《心理健康教學大綱》規(guī)定:“堅持心理和諧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意識的教育。其任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yè)中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毙睦斫】挡⒎羌兝碚撝R,不能生搬硬套地采用知識灌輸?shù)姆绞剑鴳斏钊霚\出、生動細致、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學生內(nèi)心世界。本文探索整體課堂管理理論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
一、整體課堂管理理論及模式
整體課堂管理是指教師預先設定要達到和實現(xiàn)的教育任務及教育目的,并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施整體的管理行為,來完成預先設定的目標。整體課堂管理借鑒并運用了管理學理論來管理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通過規(guī)范教師教學,使之科學化,從而達到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整體課堂管理要實現(xiàn)課堂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須對教學管理對象進行科學的管理。整體課堂管理的對象包括課堂研究、課堂設計、課堂生成、課堂評估、課堂升華。通過對這五個對象進行科學的管理,可以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目的明確,教學新穎、有效率,教學反思有力度,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整體課堂管理模式則是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科學的課堂管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合作探究學習,創(chuàng)建平行課堂,最終實現(xiàn)“教學有效、德育實效、教師發(fā)展、學生成長”的目標。
整體課堂管理理論及其模式的提出,順應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需求,也是對新課改的有益探索。
二、整體課堂管理理論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
本文根據(jù)整體課堂管理的管理對象即課堂研究、課堂設計、課堂生成、課堂評估、課堂升華(“五對象”),探索“五對象”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應用。
(一)課堂研究
整體課堂管理理論認為課堂研究是進行研訓活動的第一步,是對教材、教師、課堂資源、學生學情等進行的分析研究。從心理健康課程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研究。
1.對教材進行研究。心理健康課程首先應研究教材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要求確定知識點,分析教學目標,找出每節(jié)課、每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并分析這些重、難點的關系,做到突出重點、易化難點。其次,在全面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后,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由于心理健康課程屬于德育類課程,因此,還應當制定德育目標,設計實現(xiàn)德育目標的教學方式。
2.課堂資源分析。課堂資源是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等資源。心理健康課程的課堂資源既有與其他課程的課堂資源的共性,如教育理論、相關文獻資料、教學方法、教學案例等,任課教師可以參考和借鑒其他課程的相關教法和學法。同時,心理健康課程的課堂資源又有自己的獨特性,如還可以借助心理學的各種心理測量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測量表、IQ 測量表等)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量。
3.學情分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得越詳細,課堂生成度就會越高,教學效果就會越好。學情分析指的是對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知識儲備情況、對本次授課的理解情況分析,以及本次授課難點和重點分析等。對于學情分析,整體課堂管理理論給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學科學情導圖。心理健康任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科學情導圖的要求,將基于學情分析而獲得的學生情況,通過學情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二)課堂設計
整體課堂管理理論下的課堂設計的重點是轉(zhuǎn)化、具體落實前面的課堂研究成果,關鍵在于設計制定好教案。制定教案的關鍵在于教學目標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教案的設計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學目標應當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緒、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來制定。在制定這三個目標時,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非教師。因此,不能使用諸如“使學生理解……”“教會學生熟練并運用……”等語句。
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是教案的核心,也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最有效手段。對心理健康任課教師而言,教學方法設計要思考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學效果如何的問題。例如,《心理健康》俞國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出版第十八課《父愛母愛親情進行時》,在設計教學方法時,就要思考正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與父母的關系如何。青春激揚的他們正是追求獨立、個性的時候,與父母的關系往往不那么融洽,而這一課正是讓他們能夠珍視父母親情,感恩父母。這就解決為什么教、教什么的問題。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實現(xiàn)怎么教的問題。例如,通過案例教學法,提供親情案例,引發(fā)學生思考;通過角色扮演法,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艱辛付出和對子女真摯的感情;通過布置課后任務,如為父母寫一張感恩賀卡、為父母洗一次腳等鞏固教學效果。
(三)課堂生成
課堂生成又叫課堂創(chuàng)建,其在整體課堂管理理論中的居于核心地位,宗旨是生成平行課堂。所謂平行課堂,是教師在“教學有效、德育實效、教師發(fā)展、學生成長”四維目標的指導下,把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課堂設計而實行的整體課堂管理行為。
1.課前探究。課前探究是對課堂研究和課堂設計成果的進一步落實和應用。課前探究應通過預習案來進行。心理健康教師在制定預習案時,要注意本節(jié)課與上節(jié)課是否有銜接和關聯(lián),能否應用原有知識分析新情景,能否提出新情境和新問題。同時,心理健康教師還應將預習案落實到學生,并檢查學生完成預習的情況。以第十九課《滴水藏海,心懷感恩》為例,我們在制定預習案時,就應注意到本節(jié)課與第十八課《父愛母愛親情進行時》是有承接關系的,在激發(fā)學生對父愛和母愛的親情之后,就可以在第十九課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感恩父母的教育,使兩節(jié)課前后銜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可以第十八課布置課后作業(yè),例如為父母洗一次腳或做一次家務,并寫成心得體會;在第十九課的預習案中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和體驗效果。
2.課堂探究。整體課堂管理把課堂探究分為導入、合作、導出三個環(huán)節(jié)。
導入環(huán)節(jié)要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求知欲。因此,教師的導入應盡量避免平鋪直敘,應采用具有啟發(fā)性、引導性的導入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情境式導入、問題導入、活動導入等方式。以第十九課《滴水藏海,心懷感恩》為例,在課堂導入時,可以播放《感恩的心》的音樂,然后講述《感恩的心》的創(chuàng)作故事來打動學生,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激發(fā)學生同感,為進入課堂合作環(huán)節(jié)打好基礎。
合作環(huán)節(jié)以探究為主,形式有個人自學、組內(nèi)合探、組內(nèi)展示等。個人自學形式因為課堂時間限制,盡量不要在課堂合作環(huán)節(jié)應用,最好放到課前探究環(huán)節(jié)進行。組內(nèi)合探和組內(nèi)展示是比較好的合作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分組中嘗試合作完成教學內(nèi)容,既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讓學生學會合作并在小組中展示自己,培養(yǎng)自信心。例如,在《滴水藏海,心懷感恩》的課堂合作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活動“分享父母讓我們感動的瞬間”,讓學生在小組中講述父母為我們做過的最感動的事,在分享中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真情實感,讓學生明白父母為我們付出太多,而我們回報父母的太少,從而理解父母,學會感恩。
導出是總結規(guī)律、提煉方法、達標測評的環(huán)節(jié)。導出可以采用學生總結和教師總結的方法。學生總結可以分組總結,然后共同得出結論和規(guī)律。教師總結則是對學生總結的點評和啟發(fā)。
3.課后探究。課后探究是課堂創(chuàng)建的延伸和反思。課后,教師應進行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yǎng)。教學反思同時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和環(huán)節(jié)。
(四)課堂評估
整體課堂管理理論下的課堂評估,是以是否實現(xiàn)“教學有效、德育實效、教師發(fā)展、學生成長”四個目標為標準的評估。因此,進行課堂評估,就要對前面的課前探究、課堂探究、課后探究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考核,評判是否達標。
(五)課堂升華
課堂升華是整體課堂管理“研究—研究”的提高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提升自身研究能力的重要舉措。教師經(jīng)過前面課堂研究、課堂設計、課堂生成、課堂評估四個環(huán)節(jié)后,再進行課堂升華,從而提高自身的研究素養(yǎng)。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進一步從教學反思轉(zhuǎn)入管理反思,對課堂教學管理實踐進行思考,并以體驗和寫反思日記的形式進行總結。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俞國良.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李 紅,莫 仙.論有效課堂管理的基本理念、目標與原則要求[J].廣西教育,2011(8)
[4]姚本先,伍新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梁 皓(1979— ),男,碩士,廣西桂林人,桂林市衛(wèi)生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責編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