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娟
摘 要:每每在辦公室和同事們探討閱讀教學的感受時,教師抱怨得最多的就是:學生越來越大了,好像對課堂的興趣也不是很濃了,特別是在閱讀分析時,有想法的總是那么幾個,時間一長,部分學生似乎就成了課堂的陪襯,習以為常就更沒有舉手的欲望了。因此,教師應為課堂添彩,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師》中看到這樣一段智慧語錄:你應該知道,種在泥土里的花,一些在春天綻放,一些在夏天綻放,還有一些在秋天綻放,這個時候你或許擔心了,冬天馬上就到了,我的花怎么還沒開呢?你知道嗎,你種的是梅,只有到了冬天,才會綻放她傲雪的風姿。是的,是不是我們錯了?以生為本,我們做了多少?有時候為了考試,為了趕進度,一節(jié)閱讀課除了必須要處理的字詞以外,想要教給學生很多,往往卻沒給學生留下足夠思考的空間。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課堂上的閱讀分析環(huán)節(jié),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關注學生,關注學情,關注課堂,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關注學生,尋找問題之源
我在前兩年的聽課學習中,看到教師在上公開課時把預習卡片搬進課堂,那時候看著很新鮮,聽后感覺效果也不錯,但是我覺得要打印那么多的卡片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是不太現實的。于是,我在想,預習所帶來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是不是能讓它變得更簡便一些呢?于是,我就給學生立了一個預習的要求:(1)把課文讀順;(2)思考課后的問題,并寫上自己的想法;(3)提出不懂的問題。既然布置了肯定要堅持檢查,于是我又采取了一定的獎勵措施。每天早上小組長檢查學生的預習,認真完成的在他的書本上加上一顆星,課堂上如果能有效地提出問題的再給學生的書本上加一顆星,一周內集滿五顆星的可以到老師這兒換取一本課外書。
有了這樣的獎勵措施,學生的預習變得更加主動了。由于學生在上課之前做了充分的預習,所以課堂上的想法更多了,不僅如此,還提高了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關注學情,探求解決問題之法
課堂教學時,我們也要關注學生的學情,要給他們的回答和思考留有空間,這樣才能讓大部分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的主角。如,以前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的《想別人沒想到的》這篇略讀課文時,我先讓孩子讀讀閱讀提示,找出本篇文章給我們所提出的要求: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接著學生便開始大聲地朗讀課文。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們能正確、較流暢地朗讀課文后,我就開始提問:誰能告訴我們這篇文章講了什么?問題提出后,班里個別閱讀能力好的學生便舉起了手,稍等了一會兒仍然是那幾個學生??粗蟛糠謱W生若有所思的樣子,我想:有的學生可能擔心自己講不全,講不好不敢說,我把難度減少一點試試看。于是,我把這個問題分為三個小問題:畫師讓徒弟干什么?他們分別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經過提示,舉手的學生多了,我提問幾個發(fā)言不積極的學生,然后把他們所說的再加以總結,請學生再來說一說,這就簡單多了,他們個個都躍躍欲試,而且都說得不錯,原本安靜的課堂一下子也熱鬧了起來。
在教學實踐中,我常發(fā)現同樣的問題,這樣問,學生懵住了,那樣問,學生會柳暗花明。所以,我們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到大部分學生,讓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機會展示自己,有了多數學生思維的碰撞,我們的閱讀課堂才會津津有味。
三、關注課堂,捕捉共鳴之點
教學是互利雙贏的。記得上個學期在我們華埠片舉行的“圍繞目標”教學研討中,我執(zhí)教了四年級下冊的《麥哨》,我抓住寫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耍和吸茅茅針的兩個段落,想讓學生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樂趣,由于我們這兒的學生生長在城鎮(zhèn),所以很難體會到鄉(xiāng)村的樂趣,讓他們自由說說自己平時的樂趣時,他們除了跳繩、下棋,說不到自己野外玩耍的快樂。于是,我便利用中飯后的走路時間大致跟學生聊了一下,發(fā)現他們并不是沒有這種快樂,而是不怎么玩想不到。經過學校幾個有經驗老師的提點,我在第二次試上中就參與到課堂中,我先說說我自己時候采過野草莓,捉過泥鰍等,學生還沒等我說玩就迫不及待地要回答了,一堂課就輕輕松松地在他們的談論中、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我們中高段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但是我想,語文教師最主要的就是要關注學生,用我們的心打動孩子的心,用我們的火點燃孩子們心中的火,孩子們愛上語文課了,愛上閱讀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才會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丘聰雄.閱讀教學中構建文本生本多元對話平臺[J].華夏教師,2015(6).
[2]冒文娟.讓“對話”在語文課堂中煥發(fā)生命的精彩[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7).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