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維
摘 要:現(xiàn)階段,科學課堂的主要針對對象就是所有的在校學生。老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教學的基本狀況并沒有達到預期標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也處在較差的狀態(tài)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校及相關老師應該針對這些問題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來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從而提升農村小學科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提升;有效性;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在當今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國家需要全能型的人才,所以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促使他們朝著全能方向發(fā)展。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必須先從課堂入手。本篇文章將重點介紹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性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相關的解決辦法,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幫助。
一、科學教學課堂的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老師備課不充分
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的課堂效率得到提升,需要老師在課前便做好充足的準備,無論是科學課還是其他學科都要認真?zhèn)湔n。由于科學課不屬于主科,所以很多老師對這個學科并不重視,認為有一定的了解就足夠了,而不去花更多的時間來準備教學內容,不認真設計教學流程和做好課前實驗材料的準備,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不明確學習目標的情況下學習,產生對這個學科的懈怠心理。由于教師沒有認真?zhèn)湔n,不能將一些知識點靈活展開運用,使得學生的興趣沒有很好地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不活躍,思維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導。
(二動手實踐沒落實
因為科學課程得不到重視,教師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科上。對于非專職科學老師而言,帶領學生進行科學實踐的可能性基本為零。對于專職老師而言,有些科學課的動手實踐受到學校科學器材配備不齊全的影響而無法進行。有些由于老師認為帶領學生動手實踐比較麻煩,進而選擇用多媒體進行講解,代替了親身實踐的環(huán)節(jié),這樣雖然也會得到一些結論,但是畢竟沒有經過親身體驗,所以教學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三)課堂討論走“形式”
課堂討論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科學教學來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對學生思維進行鍛煉的一個重要途徑。可如今的情況是,教師通常不看重課堂討論、交流、反饋的學習過程。進行討論時,討論的目的、過程和方式方法等不清晰明確,只是把它當成了一種“形式”,敷衍過去了就好。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訓練,也就沒能形成一定格式化的課堂。
二、有效的科學課堂教學
(一)精心準備每一堂課
科學課是必須認真對待的一門學科,它是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很大幫助。為了更加高效地學習這門學科,老師一定要開好頭,首先就要把老師的思想糾正過來,讓他們明白這門學科的重要性。然后在上課之前,老師應該認真進行備課,提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內容,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準備。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充分了解課本上的內容,提前做好實驗器材等各方面的準備。在教學新課前,對教材進行熟練的掌握,巧妙地設計教學流程,把握好每個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安排一些合理的、適當?shù)目茖W實踐活動。課前只有教師把自身的準備工作做好,才能更順利地開展下一步的工作,才能科學且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進而提升課程的實際教學效率。
(二)小組分工要合理
開展小組活動,讓學生成為動手動腦的主體,經歷實驗的過程,得出一定的結論。老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要將學生合理地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的成員之間能互補,這樣才會把小組性學習生動地開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小組都要設立一個組長,這個組長要有一定的能力,方便對學生進行管理或者能有效地組織整個小組成員進行學習。例如:在進行某項實踐活動之前,老師可以讓組長與成員自行安排分工,通過不斷磨合,讓每個學生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向他人學習,明確自己在本組的工作。最后將所完成的工作整合到一起,由組長帶領組員進行匯報,讓各個小組之間相互補充匯報。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鍛煉他們交流合作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學會傾聽與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
(三)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學科,都需要科學且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一些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課前精心創(chuàng)設有趣的生活情景、利用小魔術、猜謎游戲等環(huán)節(ji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農村小學科學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們更應該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他們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并加深對于新知識的理解。例如,在五年級下冊《傳熱比賽》一課中,可以設置一個“開水養(yǎng)魚”的特殊環(huán)節(jié)。在課前準備好水、試管、酒精燈和小魚等相關材料,演示完成“開水養(yǎng)魚”的實驗過程。通過這個特殊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一定會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更加容易掌握重點知識。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也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所以教師應當設計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生長在農村的學生本身就缺乏先進的學習設備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所以教師一定要更加重視農村課堂的教學質量。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喜歡接觸新的事物,他們會對所有的新事物產生好奇感,因而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在對科學這門學科的授課過程中,不斷引入新的事物,從而讓他們愛上科學,增加對生活常識的了解,為以后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倪占永.對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認識[J].學周刊,2014(22):96-97.
[2]陳信.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