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樹華 崔傳舉 李艾帆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性癡呆,是以進行性記憶力減退為特征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1]。腦白質疏松(leukoaraiosis,LA)是較為常見的腦白質病變,多累及腦室周圍或皮層下腦白質,可發(fā)生在AD、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血管性認知障礙、一氧化碳中毒及部分正常老年人等[2-3]。阿爾茨海默病本質上是一種血管病變[4]。本研究旨在探討AD與腦白質疏松、同型半胱氨酸及葉酸、維生素B12的關系,為進一步認識AD提供線索。
1.1入選標準符合美國神經(jīng)病學、語言障礙和卒中-老年性癡呆和相關疾病學會(NINCDS-ADRDA)臨床診斷標準[5-6],并結合我國DSM-Ⅳ關于AD的診斷標準[7];對于LA的篩選,由3名以上影像醫(yī)師完成頭顱MRI檢查并確認是否存在LA,該影像學醫(yī)師不參與試驗的其他部分;取得患者同意參與試驗并由本人或直系親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排除標準有明確卒中史或經(jīng)頭顱影像學檢查證實存在大血管閉塞導致的大面積缺血灶、診斷或懷疑血管性癡呆患者、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嚴重營養(yǎng)不良者;近1個月內服用影響血漿Hcy水平的藥物者,如避孕藥、抗癲癇藥物、多巴胺類藥物、葉酸和(或)維生素12等。
1.3一般資料選取2014-01—2016-01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AD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經(jīng)頭顱MRI檢查證實存在LA患者36例。選取同期門診無認知功能下降患者64例。對照組性別、年齡及相關基礎疾病與AD組基本匹配,男40例,女24例,經(jīng)頭顱MRI檢查證實存在LA患者24例。
1.4認知功能的檢測使用MMSE[8]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認知功能評分,根據(jù)評分分為3個級別,滿分30分,>26分為正常,20~26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10~19分為中度認知功能障礙,<9分為重度認知功障礙,MMSE在相應教育程度分值以下為癡呆(文盲17分,小學文化20分,初中以上文化24分)。
1.5同型半胱氨酸、葉酸、維生素B12水平檢測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置于含2%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10 mL的一次性試管中,4 ℃冰箱保存,1 h內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漿,-20 ℃冰箱保存成批待測。應用熒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測定血漿Hcy濃度,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LA)測定血漿葉酸、維生素B12濃度。
1.6 LA損害程度的判定采用改良FAZEKAS等[4]提出的白質改變評分量表在FLAIR序列上的實施,按照0~3級的標準分別給出側腦室(PVWLMS)、深部白質(DWMLS)的評分。PVWLMS評分標準:0:無病灶;1:局限性病灶;2:病灶散在或開始融合;3:彌漫累及整個側腦室前角、后角及體部,伴或不伴u纖維受累。DWMLS評分標準:0:無病灶;1:病灶呈斑點狀;2:病灶開始融合;3:病灶呈較大的不規(guī)則融合。斑點狀:病灶最大直徑<5 mm;不規(guī)則融合:病灶最大直徑>10 mm。
2.1 2組同型半胱氨酸、葉酸、維生素B12水平比較AD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葉酸、維生素B12水平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見表1。
2.2 2組腦白質疏松發(fā)生情況比較與對照組相比,AD組腦白質疏松發(fā)生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0)。見表2。
2.3 AD組認知障礙程度與LA程度相關性分析認知障礙程度與LA程度呈正相關(rs=0.430,P=0.010)。見表3。
表1 2組同型半胱氨酸、葉酸、維生素B12水平比較
表2 2組腦白質疏松發(fā)生情況比較 [n(%)]
表3 認知障礙程度與LA程度相關性分析
AD的病因至今仍未明確,CLARKE等[10]經(jīng)過尸檢證實AD病人血漿Hcy水平較年齡相仿的老年人升高;KRUMAN等[11-12]研究發(fā)現(xiàn)AD患者在發(fā)病之前Hcy就有升高。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AD組血漿Hcy水平明顯升高,葉酸、維生素B12水平明顯下降,提示高Hcy和AD密切相關,與相關研究[13-14]一致。
近年較多研究表明,高Hcy能促進AD的發(fā)生,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機體在內因或外因影響下,引起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和同型半胱氨酸積聚,影響甲硫氨酸代謝更新,導致細胞內DNA斷裂,而引起基因突變和細胞凋亡[2,15-17]。另外,有研究表明,高Hcy血癥通過誘導內質網(wǎng)應激蛋白的表達,促進APP前體蛋白過度表達,使腦內Aβ含量增加及加劇Aβ的神經(jīng)毒性作用[18-20]。
近年來,部分研究者提出AD的發(fā)病機制可能與血管性因素有關[21-23],其中腦白質疏松(LA)是較常見缺血型腦白質病,其主要影響腦室周圍白質,破壞了與認知活動相關的記憶、情感及行為的神經(jīng)纖維聯(lián)系,因此,LA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本研究表明,AD中LA的發(fā)病率是對照組的2倍,提示LA與認知障礙有關,與相關研究[24-26]一致。本研究通過對AD組進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腦白質損害程度與認知障礙呈正相關,其中LA損害越嚴重認知功能影響越大[27-29]?;谏鲜鼋Y果,考慮與腦白質血管解剖有關,腦白質主要是終末動脈垂直分支供血,吻合支和側支循環(huán)較少,影響腦白質血流量調節(jié),導致對缺血較敏感。
高HCy可能參與了AD發(fā)病,而LA加重了認知功能的損害,但高HCy和LA在AD中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適當補充葉酸、維生素B12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AD患者的認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