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松力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前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使中華大地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征程。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變革時代,在這怦然心動的歲月里,我們靜靜地共同感喟著滄海桑田的時代巨變。
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也是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設計院)成立60周年。40年來,內蒙古自治區(qū)沐浴著黨的民族政策的燦爛陽光,承載著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愿望,沿著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正確道路,也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坐落在美麗富饒的呼和浩特市的設計院,是自治區(qū)唯一的國家電力勘測設計工程綜合甲級單位,隸屬于內蒙古能源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設計院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知識密集、技術力量雄厚、專業(yè)門類齊全、工程設備先進的電力勘測設計、咨詢企業(yè)。設計院的發(fā)展史見證了內蒙古工業(yè)的發(fā)展史,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
俗話說“不識祖,不成人”,因此我們要牢記1958年那年草原的凜冽風聲,牢記1978年那個響徹云霄的號角聲;在歌聲中前行,在歌聲中踐行新使命,開啟新征程。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設計院走過了60年艱苦卓絕的風雨歷程。曾經的苦難艱辛,曾經的輝煌鼎盛,曾經的歡聲笑語,無不深深鐫刻在歷史的記憶中。在那波瀾壯闊的年代,在那蒼茫空寂的塞外,一群開拓者在草原深處建立了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讓我們永遠記住并感懷這個時刻——1958年!從此之后,設計院就肩負著內蒙古電力事業(yè)發(fā)展的使命,同時也揭開了內蒙古自治區(qū)電力發(fā)展史上的新篇章!昔者已已,來者可追!讓我們永遠銘記住這些人的名字——曾昭學、婁雨曼,是他們締造了設計院,是他們讓現在的我們走到一起……。遙想當年明月,堪斯今當回首——也許“仰天大笑”,也許“禍福趨之”,也許“法古今完人”?
逝者如斯,如白駒過隙,我們迎來了設計院60周歲的生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自從我走進這里,就被她底蘊深厚的文化沉淀所陶醉,既樸實無華又嚴謹務實,既開拓創(chuàng)新又科學求真,這樣的工作理念,使得行走其間的每個人都不敢有絲毫懈怠。在這里,我學會了如何做好一件事,更加學會了如何做好一個人——有用的人。
設計院現有職工1193人,工程專業(yè)技術人員809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3人,高級工程師308人,工程師285人,第一批國家級資深專家5人,自治區(qū)設計大師4人,華北電力技術專家4人,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其中一二級注冊建筑師、一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一二級注冊建造師、注冊監(jiān)理工程師、注冊造價工程師、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注冊電氣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動力、給排水、暖通)、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注冊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等241人,具有CPMP、IPMP培訓資質的項目經理60人。目前,全院有11個專業(yè)處室,下設汽機、鍋爐、電氣、建筑等39個專業(yè),主營業(yè)務包括各種類型、各種容量等級的火力發(fā)電工程、各種電壓等級的送變電工程、風力發(fā)電工程、太陽能發(fā)電工程、垃圾電站、生物質發(fā)電等;各種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城市集中供熱工程的勘測設計,電網規(guī)劃及系統(tǒng)設計,環(huán)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經濟分析與評估,概預算編制,工程總承包,工程監(jiān)理,巖土工程,技術開發(fā),三維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MIS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技術咨詢及技術培訓等。擁有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PS)、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以及工程環(huán)保測試、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砂土液化試驗、印制出版等先進的儀器和設備。
而今,在她60周歲的生日之際,我該以什么來表達我對她的崇敬和感激呢?回顧歷史,倍感滄桑。在這淌過60年的歲月長河里,我公司走過了坎坷與動蕩,經歷了滄桑與變遷。桃李無言,下自成蹊。60年的風雨征程,60年的披荊斬棘,60年的臥薪嘗膽。
在60年的歷史進程中,設計院共完成勘測設計項目近8600多項。火電裝機容量約250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電站60萬千瓦,風力發(fā)電工程1500萬千瓦,500千伏輸電線路約10000千米,500千伏變電站40座,系統(tǒng)工程1080多項,環(huán)境影響評價、建筑、給水、排水、通訊、供熱等工程450項。首開了我國電力設計史上國產化空冷機組、我國首臺350MW超臨界供熱機組和我國首座220kV數字化變電站的勘測設計先河。
截至2017年3月底,設計院累計獲得國家專利技術251項,行業(yè)專有技術32項。四百余項發(fā)、送變電勘測設計、科研及管理成果榮獲中國電力優(yōu)質工程、國家建設部優(yōu)秀工程設計銀獎、國家建設部優(yōu)秀設計銅獎、中國工程咨詢協會一等獎、中國規(guī)劃設計協會一等獎,電力工業(yè)部優(yōu)秀設計銅獎等國家和省部級獎,2016年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為少數民族地區(qū)電力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設計院諸多工程設計和技術中,空冷技術最能從一個側面展現設計院改革開放40年的創(chuàng)新成果。
設計院地處內蒙古富煤缺水地區(qū),1986年就已開始對空冷技術進行研究和技術儲備工作。1987年設計院派6名設計人員赴匈牙利工作學習半年,學習混合式間接空冷設計技術。自行開發(fā)了混合式間冷的熱力計算和經濟分析計算軟件。1990~1995年院承擔了豐鎮(zhèn)電廠4×200MW混合(#3~#6機組)式間接空冷設計,這是我國首次自行設計和采用國產設備的空冷電廠,設計院負責電廠的全部設計工作,并參與技術攻關、設備訂貨、現場服務、調試和驗收從建設到運行的全部工作過程。四臺機組自投運以來運行良好,#3、#4機組榮獲電力部“優(yōu)秀設計銀質獎”、“國家建設部優(yōu)秀設計銅獎”。在直接空冷設計領域,設計院也處于全國領先水平,2006先后完成了內蒙古上都電廠一期、達拉特電廠四期、豐鎮(zhèn)電廠三期等項目2×600MW空冷機組設計,烏拉山電廠2×300MW空冷機組工程設計(國產化)。
隨著近幾年電力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節(jié)水意識的提高,設計院承擔了十幾項大型空冷機組電廠設計,與目前國內外主要空冷供貨商GEA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斯必克冷卻技術(比利時)有限公司、哈爾濱空調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聯合設計。其中盛樂電廠是國內350MW超臨界燃煤機組首次采用“三塔合一”、“兩機一塔”技術的,而錫林浩特電廠是國內高寒地區(qū)首次采用鋼制間接空冷塔技術。
盛樂電廠全景圖
錫林浩特電廠全景圖
一個“空冷技術”的變遷,展現了大時代下百舸爭流,草原兒女奮勇前進的風貌。在一代代繼承與開拓者的努力下,借著內蒙古電力發(fā)展的東風,設計院有了前所未有的大發(fā)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真正達到了個人、企業(yè)、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與共贏。
而且設計院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膽識與氣魄,積極開展優(yōu)化傳統(tǒng)設計、總承包項目,包括風電設計的新能源、直接空冷系統(tǒng)設計、承接海外工程等方面的工作,為設計院打開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全院職工上下一心,拼搏進取,相信我們的事業(yè)會蒸蒸日上,道路會越走越寬廣!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新起點,如何開啟新征程呢?沿著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設計院積極參加“一帶一路”的建設,為“中國制造2025”夯實自己的每一步。
在設計院諸多海外工程中尤為突出的是塔吉克斯坦火電項目和迪拜700MW光熱項目。
塔吉克斯坦杜尚別2號熱電廠工程位于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首都杜尚別市西北。工程為新建供熱火力發(fā)電廠項目,一期建設2×50MW燃煤供熱機組,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設施,主要作為電網電源支撐,為首都杜尚別市提供采暖熱源。二期2×150MW機組工程,是擴建的二期供熱火力發(fā)電項目,廠址位于一期工程東側,該項目是由中塔兩國政府直接推動,塔吉克燃煤電廠工程成為了中塔友誼的象征。
塔吉克電廠全景圖
迪拜700MW光熱發(fā)電項目是由ACWA Power和上海電氣聯合建設的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熱發(fā)電項目。此外,該項目剛剛宣布擴容250MW光伏裝機容量,總裝機容量將達到950MW,這將會使該項目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綜合發(fā)電園區(qū)。
設計院將以設計、咨詢等多種方式全面參與迪拜項目100MW塔式與600MW槽式光熱電站建設。
每當談論到這些工程時,工程師們感慨頗多!只有改革開放,才能讓我們這個地處亞歐大陸腹地的設計院參與到全球的電力設計競爭當中。
彼時關上電腦,北望大青山,正值初春的呼和浩特,萬物復蘇,生氣勃勃……。梅花香自苦寒來,如今的設計院繁華洗盡,可愛的工程師們虛懷若谷、無私奉獻、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著屬于他們的天空。
讓我們從壯歌中走來,在嘹歌中成長,在歡歌中前行!正所謂“風正一帆懸”,愿設計院這艘航船借改革開放之東風“掛云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