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shù)學的計算,本著“對”“快”“巧”的基本原則,乘法分配律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芻議;小學數(shù)學;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a×(b±c)=a×b±a×c,反過來,a×b±a×c=a×(b±c)。看似不深奧,但是要把它悟透,以至于使用得爐火純青,尚需教師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輔以不同層次的練習。
一、 理解應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可以從計算、幾何意義等多角度來講解,使小學生掌握其要義,不至于囫圇吞棗,形而上學。
25×(4+40)
=25×4+25×40
=100+1000
=1100
25×4是左邊長方形的面積,25×40是右邊稍大長方形的面積,25×4+25×40是最大的長方形的面積。通過“數(shù)形結合”,學生可輕松理解并記憶該定律。這種幾何意義的講解,激發(fā)學生把已有知識(長方形面積)和新授要點(乘法分配律)有機結合起來,對于開拓學生“數(shù)形結合”的思維訓練大有裨益。拓展思維,學生們很容易得出:
a×(b+c+d)=a×b+a×c+a×d
a×(b-c-d)=a×b-a×c-a×d
a×(b+c-d)=a×b+a×c-a×d
1. 直接應用訓練。這是小學生學習的入門階段,亦可以結合面積的意義,強調公用寬,必須要用2次來計算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反過來只用1次,計算最大長方形的面積。
125×(8+80)
=125×8+125×80
=1000+10000
=11000
25×113-25×13
=25×(113-13)
=25×100
=2500
對應幾何意義,學生對順/逆用乘法分配律理解得更加深刻,應用得也更加嫻熟。
2. 變形訓練。這一部分也是小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亦是小學階段簡便計算的思維精華所在。
48×101兩位數(shù)48乘以三位數(shù)101,本應排豎式計算,啟發(fā)同學們運用乘法分配律,變成一個數(shù)乘以兩個數(shù)的和或差,從而得出如下解法。
48×101
=48×(100+1)
=48×100+48×1
=4800+48
=4848
變形題:99×48
以上兩題都應用了“加減法”拆數(shù),從而直接應用乘法分配律,101=100+1,99=100-1,可它們都是把一個數(shù)拆成整百的數(shù)加上(或減去)一個個位數(shù),這時可以打破思維定式,推導出以下題型:
125×88 25×41
啟發(fā)學生拆數(shù)也可以拆成整十位數(shù)加上(或減去)一個個位數(shù):
125×88
=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進一步推廣到分數(shù)乘法,運用乘法分配律,亦可以化難為易,如下題:
57×5556
=(56+1)×5556
=56×5556+1×5556
=55+5556
=555556
成功地化解了56和57只有公因數(shù)1,不能約分的難點,令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
二、 逆向應用
39×14+61×14
=14×(39+61)
=14×100
=1400
把“14”理解為兩個長方形共同的“寬”,“39”和“61”理解為兩個長方形的“長”,聯(lián)系幾何意義,很簡單。
適時推出變形題:
3. 74×2.85-3.74+8.15×3.74
3559×29+6559×29-19÷129
48.1×9.4-48.1÷52+48.1
527÷326-227÷326
進一步推廣到分數(shù)除法,如64117÷9,該題似乎與乘法分配律“風馬牛不相及”,但是運用除法的意義,輔以合理拆分,就能化繁為簡。
64117÷9
=63+1117÷9
=63+1117×19
=63×19+1817×19
=7217
該題把帶分數(shù)用加法拆分,巧妙地解決了約分問題,令人深思!
適時推出變形訓練題
55.8÷9 73511÷8 56113÷27 224+1222×1223
至此,逆用乘法分配律可以適當綜合,如可以出現(xiàn)二次使用乘法分配律一類題型,如:
235×12.1+235×42.2-135×54.3
該題正確的思維方法是,首先考慮前面兩個數(shù)的乘積加兩個數(shù)的乘積,后面可以暫時放一放,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在思維的黑洞中探索前行,最后時刻別有洞天,大開眼界。
原式=235×(12.1+42.2)-135×54.3
=235×54.3-135×54.3
=(235-135)×54.3
=100×54.3
=5430
繼續(xù)推出變形訓練:
19.9×9+19.9
該題啟發(fā)學生把后面的19.9變?yōu)?9.9×1,大小不變,同時也理解為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共用寬(或長)19.9,至此水到渠成。
原式=19.9×9+19.9×1
=19.9×(9+1)
=19.9×10
=199
2014×18-201.4×90+20140×0.1
該題,從幾何意義上理解,困難在于三個長方形沒有共同的寬,無法合并成一個大長方形。啟發(fā)學生利用小數(shù)乘法移動法則,可將2014、201.4和20140這三個數(shù)變成相同的數(shù),當然選擇2014最恰當。
原式=2014×18-2014×9+2014×1
=2014×(18-9+1)
=2014×10
=20140
變形訓練:334×735-0.375×5730+16.2×62.5
該題不僅需要熟悉334=3.75的互化,而且需要兩次逆用乘法分配律,兩次利用小數(shù)乘法移動法則,訓練學生融會貫通的思維能力。
看下面一題:
75×4.7+15.9×25
該題僅僅想通過擴大(縮?。?0倍,100倍……移動小數(shù)點無法解決,啟發(fā)學生擴大(縮小)2倍,3倍……這樣,很容易打開思維的突破口。
原式=(75÷3)×(4.7×3)+15.9×25
=25×14.1+15.9×25
=25×(14.1+15.9)
=25×30
=750
當然,也可以啟發(fā)學生把“75”作為兩個“長方形”共同的“寬”進行變形,異曲同工,只不過四年級學生有時很無奈,只有一種選擇,如下題:
222×999+333×334
該題如首先考慮把999作為兩個“長方形”共同的“寬”,則會遇到334÷3無法除盡的問題。但五、六年級學生可以智化為3343,摸索前行,最終取得成功。
原式=222×999+(333×3)×(334÷3)
=222×999+999×3343
=999×222+3343
=999×6663+3343
=999×10003
=333×10001
=333000
但是對于四年級學生,只能是“自古華山一條路”,此題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碰壁后,要善于迂回,最終解決問題。
原式=(222×3)×(999÷3)+333×334
=666×333+333×334
=333×(666+334)
=333×1000
=333000
下一題47×1317+13×417
該題運用前面綜述方法,均不奏效,無法找到相同的因數(shù),但如果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強,可以這樣理解:47×1317=47×13 17=13×4717=13×4717,問題迎刃而解。
原式=13×4717+13×417
=13×4717+417
=13×5117
=13×3
=39
推出變形訓練:39×148149+148×86149+148×24149
三、 綜合計算
乘法分配律無論正、反兩方面的使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和交換律、結合律、倒數(shù)的意義和(積)商不變的性質等融會貫通在一起,多做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充分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
【例1】 3512+12.5+54.5×0.8
該題如直接用遞等式計算,或者直接用乘法分配律,都不是最佳路徑,我們可以啟發(fā)學生注意觀察,特別是125×8這個固定搭配的使用聯(lián)系加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從而正確解答。
原式=(35.5+54.5+12.5)×0.8
=(90+12.5)×0.8
=90×0.8+12.5×0.8
=72+10
=82
【例2】 8.15×158+67.6×18.5+81.5×51.8
該題有四個小數(shù)數(shù)字,看起來眼花繚亂,一時不知所措。同學們從“整體”觀念出發(fā),把三個積看作三個加數(shù),先用加法結合律,逐漸探索,再用乘法分配律,愈探愈妙!
原式=8.15×158+81.5×51.8+67.6×18.5
=8.15×158+8.15×518+67.6×18.5
=8.15×(158+518)+67.6×18.5
=8.15×676+676×1.85
=676×(8.15+1.85)
=676×10
=6760
【例3】 3.6×3.14+43.9×6.4
該題用常規(guī)思路困難重重,無法突破,但如果聯(lián)想到乘法分配律,注意到3.6+6.4=10,從幾何意義出發(fā),只要找到兩個“長方形”相同的“寬”,問題得解??墒?1.4和43.9既不成整十、整百……的倍數(shù)關系,也不成兩倍、三倍……關系,思維似乎陷入死胡同。但是我們非得用乘法拆數(shù)嗎?難道不能打破常規(guī),用加減法拆數(shù)嗎?一絲曙光閃現(xiàn):43.9=31.4+12.5
原式=3.6×31.4+(31.4+12.5)×6.4
=3.6×31.4+31.4×6.4+12.5×6.4
=31.4×(3.6+6.4)+12.5×8×0.8
=31.4×10+100×0.8
=314+80
=394
上題后一部分12.5×6.4,聯(lián)系到125×8=1000的固定搭配,又運用了乘法結合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令學生們回味良久,贊嘆不已。
【例4】 2008÷200820082009
該題,很多小學生“似是而非”,“想當然”地這樣解:
原式=2008÷2008+20082009
=2008÷2008+2008÷20082009
=1+2008×20092008
=1+2009
=2010
似乎很順利,很“合理”,可是從第一個等號起就錯了,他們想當然地用了所謂的“除法分配律”。為使學生們的思維之泉清澈,可以從下題入手,逐步理解,識得“廬山真面目”。
【例5】 200820082009÷2008
原式=2008+20082009×12008
=2008×12008+20082009×12008
=1+12009
=112009
上題從第一個符號起,實際運用的是標準的“乘法分配律”,毫無疑義,運用正確,而我們仿照此題解例4會發(fā)生什么呢?試一試!
2008÷200820082009
=2008÷2008+20082009
=2008×12008+20082009
運用除法法則,除以一個數(shù)等于乘以這個數(shù)的倒數(shù),居然出現(xiàn)了繁分數(shù),到此為止,無法約分,無法運算下去。至此學生們恍然大悟,認識到自己“想當然”的除法分配律的錯誤。最后問題來了,這道題到底該如何解答呢?筆者給出了三種解法,以饗讀者:
第一種方法:
2008÷200820082009
=2008÷2008×2009+20082009
=2008÷2008×2009+2008×12009
=2008÷2008×(2009+1)2009
=2008÷2008×20102009
=2008×20092008×2010
=20092010
透過解題過程,我們看到了一個耐心、嚴謹、機敏并且基本功扎實的小學生。
第二種方法:
聯(lián)想到例5能夠運用乘法分配律求解,觀察例4和例5,他們倆只是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做了交換,再聯(lián)想到倒數(shù)的意義,他們的商一定互為倒數(shù)。因為a×b=1,a和b互為倒數(shù),那么a=1÷b,即2008÷200820082009×200820082009÷2008=1。
原式=1÷200820082009÷2008
=1÷2008+20082009×12008
=1÷2008×12008+20082009×12008
=1÷1+12009
=1÷112009
=20092010
該種解法運用倒數(shù)的概念打開突破口,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讓學生體會到一個不經意的數(shù)學概念的魅力所在,從而警醒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
第三種解法:
原式=(2008÷2008)÷200820082009÷2008
=1÷200820082009÷2008
=1÷2008+20082009×12008
=1÷2008×12008+20082009×12008
=1÷1+12009
=1÷112009
=20092010
此種解法運用商不變的性質,輕松把例4轉化為學生熟悉掌握的例5,讓學生感受到各種數(shù)學知識融會貫通之妙。
總之乘法分配律是小學數(shù)學的一種重要的運算定律,我們首先要正本清源,準確理解,其次,多思考、多運用,才能“漸臻佳境”“爐火純青”,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計算“對”“快”“巧”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趙存煥.淺談小學數(shù)學中如何巧用乘法分配律[J].學周刊,2012(12).
[2]許德道.“乘法分配律”研究綜述[J].新課程(上),2016.
[3]安桂清,桑雪潔.“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二 教案的合作設計[J].人民教育,2010.
作者簡介:
劉福,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qū)望城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