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嬌, 蓋海云
(1.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46;2. 陜西省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 陜西 西安, 710021)
腦卒中后疲勞(PSF)作為病理性疲勞的一種,主要表現(xiàn)為與體力消耗無關[1]的持續(xù)性疲勞狀態(tài)[2],患病率約為23%~75%[1-2]。PSF可直接影響卒中患者缺損功能的恢復,造成患者生活質(zhì)量降低。評估卒中患者是否疲勞以及疲勞程度是進行有效管理之前的首要任務,但目前臨床對評估工具仍然沒有明確的統(tǒng)一標準。本研究通過查詢相關文獻,匯總目前用于PSF評估的12個量表,現(xiàn)綜述如下。
MFS是Johansson等[3]于2010年編制的用于衡量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及損傷后精神疲勞的多維度量表,是以綜合精神病理評定量表為基礎,結(jié)合情感、認知和感觀癥狀、睡眠時長和白日癥狀變化情況改編,包含15個條目,評分由0分(正常功能)到3分(最大癥狀),也可在備選答案(0.5、1.5、2.5)之間作估計,分數(shù)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心理疲勞的臨界值是10.5分。MFS中所有條目都顯著相關,并具有高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Cronbach'sα為0.944,有良好的信效度。劉曉玲等[4]漢化MFS并應用于評估首次發(fā)病7 d以上卒中患者的疲勞水平,并提出MFS適合我國文化背景下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精神疲勞癥狀的評估,中文版MFS的一致性水平為0.875,Cronbach'sα為0.932,信效度良好。
FACIT-F是Cella等[5]于2005年提出的最初用于評估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疲勞程度的單維量表,由疲勞體驗(5個條目)和疲勞影響(8個條目)2個部分組成,所有條目均有5個評級,具有良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和信效度,Cronbach'sα為0.86~0.87[6]。其中,對FACIT-F 13個條目中的11個條目進行反向評分,得分越低代表疲勞程度越高,反向評分的FACIT-F[7]同樣表現(xiàn)出良好的信效度和內(nèi)部一致性,Cronbach'sα為0.91。Cella等[6]首次將其應用于PSF并指出該量表可為PSF提供一個基準,可對不同條件引起的疲勞作出相關反應,但不能保證對PSF的各個疲勞癥狀進行評價。侯亮[8]將其漢化并應用于癌因性疲勞患者,指出該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測量特性,信效度良好。但到目前為止,該量表的漢化還未應用于PSF中。
FSMC是Penner等[9]開發(fā)的最初被用于評估多發(fā)性硬化癥相關疲勞的工具,包括認知亞量表(FSMCc)和運動亞量表(FSMCm),每個亞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內(nèi)部一致性良好,總量表Cronbach'sα為0.95,F(xiàn)SMCc和FSMCm 的Cronbach'sα分別為0.93和0.91[10]。一項評估309名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和147名健康群體的研究中指出,F(xiàn)SMC在收斂有效性方面與FSS和MFIS之間高度相關,其中,F(xiàn)SMCc與MFIS顯著相關,F(xiàn)SMCm與FSS顯著相關。Hubacher等[10]于2007年首次將FSMC用于評估PSF指出,與FSS和MFIS相比,F(xiàn)SMC能更好地評估疲勞,使用FSMC可以發(fā)現(xiàn)運動和認知功能以及認知和運動疲勞之間的聯(lián)系。有研究[11]將FSS、MFIS和FSMC這3個量表對比后發(fā)現(xiàn),F(xiàn)SM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最高,且抑郁與FSMC的相關性均小于與MFIS和FSS的相關性,說明FSMC不易被抑郁混淆。目前尚沒有相關漢化版本用于國內(nèi)PSF患者。
FSS是美國學者Krupp等[12]研制的最初用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和多發(fā)性硬化的單維度量表,共9個條目,包括疲勞體驗、疲勞誘因和疲勞如何影響日常3個部分,得分由1分(不同意)到7分(完全同意)過渡,取平均分為最終得分。Choi-Kwon等[13]將其應用于PSF的評估,2007年吳春薇等[14]將其漢化,Cronbach'sα為0.9287,具有較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Nadarajah等[15]設計相關實驗發(fā)現(xiàn)FSS對卒中組和健康組(ICC=0.93, ICC=0.90)都有很好的重測信度。此外,Johansson等[16]指出FSS的變種FSS-7,用于區(qū)分包括卒中等慢性疾病中的疲勞干擾仍然可靠,F(xiàn)SS-7具有更好的心理測量學特性,能夠更好的檢測疲勞隨時間的變化[17]。
FAS是Michielsen等[18]于2003年研制,2004年首次用于荷蘭工作人群的單維度量表[19],該量表主要關注疲勞程度及其對其他活動的影響,共10個條目,包括身體疲勞和精神疲勞各5項,各條目得分從1分(從不)到5分(始終)。Mead等[20]將FAS應用于腦卒中患者并檢驗其內(nèi)部一致性,身體疲勞量表和精神疲勞量表的Cronbach'sα分別為0.58、0.62,內(nèi)部一致性中等。Brandal等[21]將FAS應用于輕中度腦卒中患者中得出,F(xiàn)AS的內(nèi)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α為0.82)、重測信度較好(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為0.77)、不存在上/下限效應、個體水平差異較大。
FAI是由美國Schwartz等[22]研制用于評估疲勞影響和疲勞程度的多維度量表,含29個條目,分4個維度:①疲勞嚴重性;②疲勞的環(huán)境特異性;③疲勞的結(jié)果量表;④疲勞對休息、睡眠的反應量表,各條目得分從1分(完全不同意)到7分(完全同意),共29~203分,總分越高表示疲勞程度越重。Byeon等[23]驗證了FAI測量PSF患者疲勞程度的信效度,內(nèi)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α為0.919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極大旋轉(zhuǎn)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確定了6個影響因素:總體疲勞的嚴重程度、疲勞的后果、減少疲勞的方法、運動引起的疲勞、日常活動引起的疲勞、壓力和抑郁引起的疲勞。
GQLI于上世紀70年代研制,用于評估1913年—1923年出生男性的生活質(zhì)量[24]。GQLI評估4個部分:健康相關癥狀、社會活動、身體、心理。評級有非常好、相當好、既不好也不差、相當差或差。各部分Cronbach'sα為0.72~0.85,信效度良好[25]。GQLI作為描述性工具來幫助評估疾病的有效性已得到認可,2006年該量表被用于卒中患者病后3個月和12個月的評估[26]。
CFS是1993年Chalder等[27]為尋求流行病學研究疲勞更好的方法而研制用于測定疲勞嚴重性,評估臨床治療變化的工具,共14個條目,評級分為比往常好、與往常相同、比往常差、比往常差很多,受測者回答是或否。CFS分兩方面被用于PSF的評估中,一方面反映身體疲勞(1~8條目),Cronbach'sα為0.845;一方面反映精神疲勞(9~14條目),Cronbach's α為0.821,信度較好,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為0.845,效度良好。中文版CFS中各條目等級只有存在或不存在2個。此外,CFS被學者簡化,排除了第5、10和14項,Jing等[28]對比原始CFS和簡化CFS,指出在一般中國人群中,簡化CFS在數(shù)據(jù)模型適合度方面優(yōu)于原始CFS。
FIS是Vercoulen等[29]于1994年研制的,最初用于評估多發(fā)性硬化癥和高血壓患者疲勞影響的多維度量表,是廣泛使用的量表之一。FIS用于評估3方面疲勞導致的功能限制:身體功能(10個條目)、認知功能(10個條目)和心理社會功能(20個條目),各條目得分從0(沒有問題)到4(非常嚴重),總分越高,功能越受限。瑞典版FIS已在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和普通人群[30]中進行了內(nèi)部一致性和重測信度檢測,身體功能、認知功能和心理社會功能3個子量表的Cronbach'sα分別為0.9377、0.9188、0.9406,顯示良好。FIS由Ingles等[31]最初用于腦卒中患者中,但Lundgren-Nilson等[32]指出FIS嚴重依賴于局部,排除疲勞評分后,條目之間仍存在顯著相關性,違反了求和量表的局部獨立假設要求。
MFIS是通過減少FIS的條目而建立、用于評估疲勞影響的量表[33],有21個條目:身體功能(9個)、認知功能(10個)和心理社會功能(2個)。與FIS相同,條目評分總和為總分,范圍從0到84,得分越高,疲勞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越大。有學者在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測試中,驗證了MFIS具有良好的信度:總量表Cronbach'sα為0.81,認知功能方面的Cronbach'sα為0.95,身體功能方面的Cronbach'sα為0.91,心理社會功能方面的Cronbach'sα為0.81[33]。Schow等[34]使用MFIS用于PSF評估,揭示了疲勞與平衡、步態(tài)、雙目視覺功能障礙(BVD)的關系,指出女性評分高于男性,認知和身體的疲勞水平與BVD、精神疲勞與平衡和眩暈、認知疲勞與步態(tài)之間存在很強聯(lián)系。
MFI-20是Smets等[35]于1995年編制,用于評估疲勞影響的多維度量表。MFI-20有一般疲勞、身體疲勞、精神疲勞、活動減少和動機降低5個方面,每方面4個條目。疲勞表述的條目正向計分,非疲勞表述的條目反向計分。各條目的得分由1分(完全不符合)到5分(完全符合)不等,總分是20到100分,分數(shù)越高,疲勞程度越高。MFI-20最初用在接受放療的癌癥患者、慢性疲勞綜合癥患者、學生、新兵和初級醫(yī)師中,顯示MFI-20內(nèi)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α平均值為0.8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被廣泛應用。Christensen等[36]于2008年將該量表用于卒中患者病后10 d、3個月、1年、3年的疲勞評估。Chuang等[37]譯成繁體中文版MFI-20,并檢驗其信效度。內(nèi)部一致性中總的Cronbach'sα為0.92,各部分的Cronbach'sα分比為0.89(一般疲勞與身體疲勞)、0.80(活動減少)、0.83(動機降低)、0.73(精神疲勞),間隔1周的重測效度為0.94。Chuang等[37]指出中文版MFI-20可有效評估疲勞,但建議評估以漢語為母語人群的疲勞時,應將一般疲勞和身體疲勞視為一個亞量表。
VAFS是Tseng等[38]根據(jù)視覺模擬量表的內(nèi)容改編的用于評估疲勞影響的單維度量表。受測者用筆在10 cm的垂直線上以mm為單位劃線,測量受測者從無疲勞到代表其疲勞水平的點的直線,進而確定分值??偡?到100分,分數(shù)越高,疲勞程度越高。VAFS可消除中風患者常見的視野缺陷或其他視覺感知缺陷導致的困難,且受試者需根據(jù)直覺回答,可避免口頭表達或數(shù)字回憶的干擾。Tseng等[38]用VAFS測試了21名卒中患者,測得靜止時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為0.851,運動后即時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為0.846,運動后15分鐘時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為0.888。采用配對t檢驗,指出休息和運動后VAFS評分差異顯著(P<0.001),運動后和恢復后VAFS評分差異顯著(P<0.001)。Kotwani等[39]使用VAFS評估卒中后神經(jīng)肌肉疲勞患者運動前后的主觀疲勞,指出慢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jīng)肌肉疲勞與年齡、性別匹配的對照組存在差異。
2016年英國腦卒中國家指南中提出,對于那些身體狀況穩(wěn)定但報告疲勞的腦卒中患者,應該對可能導致疲勞的身體和心理方面因素進行評估,特別是在康復或生活質(zhì)量受到影響的情況下[40]。目前,PSF成為醫(yī)護人員普遍關注的問題,盡早評估疲勞,對疲勞患者做出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可以患者生活帶來很大幫助。雖然目前有很多量表可用于評估PSF,但缺乏一個有通用度量標準的量表。因此選擇合適的量表非常關鍵:①不同量表的維度及評估對象等不同,根據(jù)患者疲勞特征選擇合適的量表;②評估還應包括情緒和睡眠等臨床相關因素;③不同量表評估疲勞的不同方面,研究中可同時使用不同量表;④可根據(jù)本地域人口學特征,開發(fā)新量表;⑤評估過程可采用時間上重復測量的縱向研究,更準確地反映因素之間的關聯(lián)性;⑥醫(yī)生要考慮患者感興趣的量表,選擇易于患者理解的量表。
綜上所述,高效全面地評估腦卒中患者疲勞的嚴重程度及其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程度,提供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疲勞程度,切實緩解PSF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