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芮萌,宋煥霞,李薦中
社會支持是減輕人們受到應激事件不良影響的有益人際交往[1],是應對壓力有效方式之一[2]。國內(nèi)外對社會支持研究呈上升趨勢。COHEN等[1]提出了社會支持的壓力緩沖理論。社會支持可減輕老年人的抑郁情緒[3]。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社會背景,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的社會支持[4]。社會支持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5]。社會支持越多元化、異質(zhì)性越高,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越高[6]。目前文獻中對老年人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各維度之間關系研究較少,且樣本量較小。本課題深入研究南京市鼓樓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以期為制定提高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提供依據(jù)。
1.1 調(diào)查對象 2015年10—11月選取南京市鼓樓區(qū)60歲及以上老年人。該轄區(qū)13個街道、119個社區(qū),60歲及以上老年人占16%,具有一定代表性。分層抽樣分3步:第一步,根據(jù)老年人總數(shù)按比例確定樣本量;第二步,按各街道占該區(qū)人口比例確定其樣本量,再按各社區(qū)人口比例確定其樣本量;第三步,由該區(qū)人口結(jié)構(gòu)確定每個社區(qū)各個年齡段和性別的樣本比例和數(shù)量。共發(fā)放問卷4 00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問卷3 535份,有效回收率為88.38%。排除有嚴重聽力、言語障礙者和癡呆、精神分裂癥患者。
1.2 調(diào)查方法
1.2.1 一般情況問卷 (1)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原職業(yè)、婚姻狀況、月收入、居住方式。(2)個人基本情況:包括健康自評、健康滿意度、收入自評、收入滿意度、居住條件、居住條件滿意度、婚姻滿意度、子女滿意度、醫(yī)療條件滿意度、參與社區(qū)或單位活動頻率、參與鍛煉頻率、參加工作頻率。
1.2.2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由肖水源[7]編制,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量表計分方法:總分即10個條目評分之和,客觀支持維度評分為第2、5、6、7條評分之和,主觀支持維度評分為第1、3、4條評分之和,支持利用度維度評分為第8、9、10條評分之和。
1.2.3 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 該量表包含認知效能、情緒體驗、自我認識、人際交往和適應能力5個維度。共68個條目,每個條目4級計分,部分條目反向計分。各維度評分為該維度條目的平均分,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總分為各維度評分之和,標準分根據(jù)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全國常模[8]平均值計算得出。結(jié)果評判:標準分≥600分者心理健康狀況好;400~599分者心理健康狀況良好;300~399分者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差,說明可能存在輕度心理問題;<300分者心理健康狀況差,說明可能存在中度至重度心理問題[8]。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計量資料以(x ±s)表示;老年心理健康量表標準分與全國常模[8]比較采用t檢驗;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相關性采用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背景及創(chuàng)新點:
當今世界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qū)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大幅度延長,老年人在總?cè)丝谥兴嫉谋戎匾苍谥鹉晟仙?。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于機體衰老、離開工作崗位,還有家庭結(jié)構(gòu)的問題,老年人會感到抑郁、孤獨、適應不良等,這些心理問題會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產(chǎn)生不利影響,甚至會威脅生命。不同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的地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各不相同。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在于:調(diào)查南京市鼓樓區(qū)社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及心理健康狀況,深入研究老年人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各個維度與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各個維度之間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支持利用度對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最大。
2.1 一般情況 3 535份有效問卷中,男1 575人(44.55%),女1 960人(55.45%);年齡:60~70歲2 211人(62.54%),70~80歲 1 135人(32.11%), ≥ 80歲 189人(5.35%);文化程度:文盲132人(3.74%),小學文化456人(12.90%),初中文化1 173人(33.18%),高中文化1 219人(34.48%),大專及以上文化555人(15.70%);原職業(yè):農(nóng)民95人(2.69%),企事業(yè)單位2 376人(67.21%),企事業(yè)干部585人(16.55%),個體經(jīng)營戶和無業(yè)各151人(4.27%),其他177人(5.01%);婚姻狀況:已婚3 093人(87.50%),喪偶337人(9.53%),離婚74人(2.09%),未婚31人(0.88%);月收入:<500元/月73人(2.07%),500~999元/月198人(5.60%),1 000~2 999元/月2 251人(63.68%),3 000~4 999元/月775人(21.92%),≥5 000元/月238人(6.73%);居住方式:與子女同住562人(15.90%),與配偶和子女同住1 074人(30.38%),和配偶同住1 613人(45.63%),和親友或其他雇主同住26人(0.74%),獨居260人(7.35%);健康自評:差150人(4.24%),較差646人(18.28%),較好2 326人(65.80%),好413人(11.68%);健康滿意度:不滿意245人(6.93%),較不滿意607人(17.17%),較滿意2 192人(62.01%),滿意491人(13.89%);收入自評:差245人(6.93%),較差1 109人(31.37%),較好1 884人(53.30%),好297人(8.40%);收入滿意度:不滿意497人(14.06%),較不滿意984人(27.83%),較滿意1 714人(48.49%),滿意340人(9.62%);居住條件:差159人(4.50%),較差900人(25.46%),較好2 133人(60.34%),好343人(9.70%);居住條件滿意度:不滿意312人(8.83%),較不滿意788人(22.29%),較滿意2 031人(57.45%),滿意404人(11.43%);婚姻滿意度:不滿意108人(3.05%),較不滿意254人(7.19%),較滿意1 767人(49.99%),滿意1 406人(39.77%);子女滿意度:不滿意88人(2.49%),較不滿意302人(8.54%),較滿意1 897人(53.66%),滿意1 248人(35.31%);醫(yī)療條件滿意度:不滿意346人(9.79%),較不滿意839人(23.73%),較滿意1 866人(52.79%),滿意484人(13.69%);參與社區(qū)或單位活動頻率:從不268人(7.58%),較少1 235人(34.94%),較多1 472人(41.64%),總是560人(15.84%);參與鍛煉頻率:從不115人(3.25%),較少1 123人(31.77%),較多1 350人(38.19%),總是947人(26.79%);參加工作頻率:從不2 217人(62.72%),較少637人(18.02%),較多437人(12.36%),總是244人(6.90%)。
2.2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狀況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總分為(37.5±8.7)分,客觀支持維度評分為(11.0±4.4)分,主觀支持維度評分為(18.5±5.0)分,支持利用度維度評分為(8.1±2.1)分。
2.3 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 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總分為(14.5±2.0)分,認知效能維度評分為(2.6±0.4)分,情緒體驗維度評分為(2.9±0.5)分,自我認識維度評分為(3.1±0.5)分,人際交往維度評分為(3.0±0.5)分,適應能力維度評分為(2.8±0.5)分。老年心理健康量表標準分(536±413)分高于全國常模(500分)[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13,P<0.05)。1 350人(38.19%)心理健康狀況好,777人(21.98%)心理健康狀況良好,297人(8.40%)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差,1 111人(31.43%)心理健康狀況差。
2.4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的關系
2.4.1 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相關性分析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維度得分與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總分、認知效能、情緒體驗、自我認識、人際交往、適應能力維度得分均呈正相關(P<0.05,見表1)。
2.4.2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的直接效應 以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總分及5個維度得分為因變量,社會支持評定量表3個維度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對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總分直接效應顯著,能解釋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總分的20.5%,按照對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總分影響強度排序依次為支持利用度、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對認知效能直接效應顯著,能解釋認知效能的6.4%;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對情緒體驗直接效應顯著,能解釋情緒體驗的17.9%;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對自我認識直接效應顯著,能解釋自我認識的18.2%;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對人際交往直接效應顯著,能解釋人際交往的19.4%;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對適應能力直接效應顯著,能解釋適應能力的12.9%(見表2)。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南京市鼓樓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整體水平優(yōu)于全國常模。本研究社區(qū)老年人整體受教育水平較高,而且社區(qū)條件較好,政府對老年人精神慰藉比較重視。其中8.40%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差,31.43%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差,心理健康狀況差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較大。說明本研究有8.40%的社區(qū)老年人認知效能較低;情緒較不穩(wěn)定,情緒調(diào)適能力較差;適應能力較差,較難應對應激事件,耐挫力和復原力較弱;自我評價較不恰當,容易低估自己;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支持較差。表明受測者存在輕度心理問題,面對壓力或挫折時有一定風險,有可能發(fā)展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及時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心理障礙,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
本研究社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總分與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總分呈正相關,與其他研究者的結(jié)果[9-11]相似。另外,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和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各個維度得分均呈正相關,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可正向預測并解釋20.5%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總分,且分別能解釋認知效能的6.4%、情緒體驗的17.9%、自我認識的18.2%、人際交往的19.4%、適應能力的12.9%。這說明社會支持對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意義,尤其是情緒體驗、自我認識、人際交往方面。社會支持是緩解壓力相對穩(wěn)定的資源,能夠增加積極情感[12-14],社會支持持續(xù)互動(與家人、親戚、朋友、當?shù)厣鐓^(qū)成員和各種組織)能緩解老年人情緒問題,滿足老年人融入社會的情感需求,能為老年人提供心理資源、安全建議、信息和物質(zhì)援助。本研究顯示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有直接效應,特別的是,社會支持評定量表3個維度中對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各維度和總分影響最大的是支持利用度,這表明社會支持只有在被充分利用時才能發(fā)揮顯著的影響力。
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程,將老年人心理衛(wèi)生服務納入發(fā)展規(guī)劃迫在眉睫。本研究反映了南京市鼓樓區(qū)社會支持視角下社區(q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雖不能代表全國各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但也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不良的地區(qū)提供前瞻性的參考,可為政府制定社區(qū)心理衛(wèi)生服務政策、購買相關服務內(nèi)容提供客觀依據(jù),對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有積極的意義。本研究結(jié)果揭示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有直接效應,所以將來可以從提高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的角度出發(fā),為老年人的社區(qū)心理衛(wèi)生服務制定政策,尤其要提高支持利用度。首先,社區(qū)可以與醫(yī)院合作,醫(yī)院定期到社區(qū)進行工作指導與培訓,或固定時間在社區(qū)開設心理咨詢門診;其次,鼓勵社區(qū)中老年團體關注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形成輻射,團體內(nèi)部成員之間可以相互提高彼此的社會支持水平;此外,社區(qū)可以吸引志愿者團隊加入到老年人心理衛(wèi)生服務的隊伍中,尤其是專業(yè)的心理衛(wèi)生工作者,其能在老年人心理衛(wèi)生服務的事業(yè)中起到帶頭作用。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一是對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狀況僅做量化研究,可能與真實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研究范圍僅限南京市鼓樓區(qū),該區(qū)的教育和經(jīng)濟發(fā)展較好,此次研究結(jié)果雖能反映經(jīng)濟較發(fā)達地區(q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但不能完全代表全國各城市的情況。未來研究主要從以下角度開展:結(jié)合質(zhì)性研究,獲得更加詳實的資料;對已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一步挖掘;可以對社會支持水平和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人進行心理衛(wèi)生服務干預研究。
綜上所述,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及其各維度(特別是支持利用度)對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直接效應。社區(qū)服務中應注重提高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比如鼓勵老年人積極利用社區(qū)、醫(yī)院、老年團體、志愿者等資源和支持,這對于維護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極為重要的積極影響。
表1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相關性分析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
表2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s of the scores of 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its dimensions with those of the Geriatric Mental Health Scale(Urban Version) and its dimensions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
作者貢獻:顧芮萌、李薦中進行文章的構(gòu)思與設計,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顧芮萌、宋煥霞、李薦中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宋煥霞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顧芮萌、宋煥霞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顧芮萌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jié)果的分析與解釋,撰寫論文,論文的修訂;李薦中負責文章的質(zhì)量控制及審校。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