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龍
摘要:農村家庭教育問題一直是困擾農村教育事業(yè)進步與發(fā)展的一大問題,家庭教育關乎個人成長和良好品行的形成,同時關乎著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問題?,F代教育的完善和發(fā)展,使得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家庭教育,農村家庭這一特殊群體中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更多、更為突出,以下內容將以中學農村家庭教育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現實情況,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農村家庭;家庭教育
中學階段是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性格、三觀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家庭教育在這一時期對孩子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務工,農村中學生的家庭教育面臨危機,如何發(fā)揮家長的作用,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成為農村中學教育事業(yè)有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一、中學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片面重視成績
農村家長受教育水平較低,通常認為學習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對孩子的成績要求更高,忽視對學生品德的教育。在農村常見的思想是“知識即品德”,認為讀書是培養(yǎng)品行的唯一途徑,學習好的孩子品行自然好。將學習成績和個人品行掛鉤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品行,農村教育給孩子灌輸“以牙還牙”的思想,給孩子樹立一種錯誤思想,孩子容易形成爭強好勝、自私冷漠的性格。另外,農村存在很多不文明現象,臟話、謊話在農村十分常見,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品行,使中學生形成愛說臟話、謊話的壞習慣。
(二)學生時常出現心理問題
傳統家庭教育中,家長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發(fā)育狀況,通常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同的成長階段,孩子會有不同的身心需求并產生不同的心理問題,家長的冷漠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心理疾病[1]。特別是農村家庭教育,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一味地約束孩子、限制孩子,家長從未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不曾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在此過程中受到傷害,并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農村中學生本就容易出現自卑心理,再加上這種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和傷害是長遠的,會影響孩子漫長的人生道路。
二、解決中學農村家庭教育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發(fā)揮父母榜樣作用,構建和諧家庭環(huán)境
農村中學生家長雖然受教育水平不高,但與城市學生家長一樣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健全品行、各方面優(yōu)秀的學生背后離不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家長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德育工作、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家庭教育。為了改變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現狀,應該從根本人手,家長自身提高重視程度,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從最簡單的不說臟話謊話、不隨手亂扔垃圾等做起,規(guī)范自身行為,發(fā)揮模范作用。為了配合學校教育工作,使得教育發(fā)揮最佳效果,實現學生學習成績和品行的全面發(fā)展,建立和諧的家庭是必不可少的,家庭內部和諧,可以有效避免外界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有研究表明,家庭和諧、幸福的孩子在學習上比家庭不幸的孩子更具主動性和能動性,可見原生家庭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在于父母雙方的主觀努力,只有發(fā)揮家長的榜樣作用,家庭教育才能實現本質上的改善[2]。
(二)關注孩子心理教育,避免出現心理問題
農村中學生時常出現心理問題是家庭教育應該關注的問題之一,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首先應該關注孩子性格的形成過程。根據心理發(fā)展程度可以劃分為孩童時期、成長時期和青春期三個階段,不同階段性格發(fā)展側重點和關注點也有所差異。孩童時期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行為方式,成長時期應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而青春期則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家庭教育的側重點應該有所變化,在孩子的各個成長階段發(fā)揮家長的作用,避免孩子出現L理問題。其次,不應過度限制孩子的正常娛樂交往活動。中學階段的主要問題則是男女生交往問題,農村家長思想較為保守、封建,限制孩子與異性之間的交往,導致孩子產生叛逆思想,其實家長只需要教導學生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孩子自身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家長只需要幫助孩子解決交往中遇見的問題即可。
通過論述我們可以看出,農村教育一直是我國重點關注的問題,在教育資源分配相對不平衡的現實情況之下,為實現農村教育的進步,家庭教育問題不容忽視。為改善農村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水平,教育是唯一出路,身為農村學生家長,應該一改以往落后的教育方式,在新時代下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為中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為農村培育更多人才。
參考文獻:
[1]石玉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品德教育問題研究:以南陽市社旗縣苗店鎮(zhèn)為例[D].鄭州: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7.
[2]楊永德.當今農村學生的心理透視與教育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19(23):4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