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保云
摘要:閱讀不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人一生需要養(yǎng)成的一種習憤。因為閱讀不但能讓你開闊眼界,豐富你的思想,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是一種促進。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直是老師關注重點,也是老師在教學中一直研究改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初中生相比于小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和選擇能力;相比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壓力還相對較輕,能在學習時間中撥一些時間出來,潛心研讀一些課外讀物,來積累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思想,增長自己的見識等,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所以我認為,初中階段不管是閱讀教學,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都是最好的時期。而這個階段的習慣只要養(yǎng)成,可以終身受益。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關注的范圍不僅僅是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還有拓展性的延伸內容。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于初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語文教學中閱讀又是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最有利的培養(yǎng)途徑。再加上,閱讀對于學生的語文成績來說,對于語文全面教學的效率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因此,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初中語文老師關注的重點,也是他們努力改變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
下面,本人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談幾點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閱讀雖然是一種修養(yǎng)身心,積累知識,增長見識等的主要途徑,但是也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興趣。有了興趣,他們不但會在閱讀中主動探索,發(fā)掘閱讀內容中的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東西,并從而體會閱讀和樂趣,修養(yǎng)自己的身心,心性得到陶冶。同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把閑暇的時間用在閱讀上,利用課外時間,節(jié)假日時間閱讀更多的讀物,獲得新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知道,閱讀是一個長期堅持且需要時間的活動。雖然初中生相比較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壓力會相對較小,時間充裕一些,但是如果學生缺少主動閱讀的興趣,僅僅依靠課堂上的那些時間進行閱讀,對于課本上的課文都不能進行詳細的、研究式的閱讀,更不要說課外讀物。盡管現(xiàn)在初中課程設置里有閱讀課這一設計,也難以滿足學生真正的閱讀需要。所以,我覺得要想改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在閱讀中通過一些激勵的手法或者分析、演繹、演講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是保證學生閱讀效率與閱讀教學的關鍵。
二、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積累
實踐證明,只要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積累,懂得積累,也勤于積累,閱讀真是他們獲得知識的大寶庫。首先,學生能從中獲得數不勝數的好詞好句,讓學生的語言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使他們在寫作文時再不會不知如何表達。其次,在閱讀中學生能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不但能豐富學生思想,也能拓展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見識,讓學生在寫作文時再不會言之無物,而是根據自己的作文需求,在收集的無數素材中選用更恰當的來豐富自己的作文內容。再次,大多數學生作文寫得不好,不僅僅因為他們言之無物或者不知道如何表達,而是他們不懂得寫作技巧,沒有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導致作文內容零亂,構架坍塌。最后,閱讀中學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積累那就是情感。閱讀內容中的故事、人物,親情、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描寫等,都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使學生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都能充滿熱愛,充滿激情,進而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組織學生進行開放式閱讀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只能閱讀課本內容,對于外延性或者同類性的閱讀內容學生很少接觸,老師也不推薦。而今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和核心素養(yǎng),課堂閱讀,教材內容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所以,老師要組織學生進行開放式閱讀。比如,在《春》這篇課文教學前,老師可以讓學生找到其他寫春的文章進行閱讀,拓展學生的思路,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春》這篇課文創(chuàng)造條件。也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其他寫季節(jié)的文章,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對《春》的理解。再比如,在《紀念白求恩》教學前,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查閱一些背景資料,讓學生走進那段歷史,走進課文,理解文中的情感。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借語文閱讀教學的綜合性、豐富性,讓學生進行開放式閱讀,非常有利于閱讀教學,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總之,閱讀教學有它的豐富性、綜合性,老師在教學中既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也要細化閱讀教學的特點,這樣才能在初中語文閱讀教中采用最恰當、有效的方法,保證閱讀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芳庭.巧用微課技術助力高效課堂:談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19):61-62.
[2]杜淑儀.淺談初中語文情境閱讀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實證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57-58.
[3]薛春雷.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轉化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7.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