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奎盛
一、師愛無痕,情系學生
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如果沒有工作興趣,沒有責任心是干不好這項工作的。對于在職的各位教師來說,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天真爛漫、活潑可愛,而且具有豐富思想感情的中學生”。教師要在平常的工作當中愛護學生,感動感染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學習閱歷,思想行為。在其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既要正視,又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尤其是獨生子女、單親家庭,師生更應該互相信任、理解、尊重。教師更應該把“愛心”放在首位,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戰(zhàn)勝困難,增強學生戰(zhàn)勝自我的能力和勇氣。這些需要體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上,教師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無論怎樣,都要一視同仁,不搞特殊化。公正、公平地融洽師生關系,增強師生情感交流渠道,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有動力。比如:課間十分鐘,詢問他們上課聽講以及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學生哭鼻子告狀,教師就要知道事情原委,并且及時給予評判和解決。這些雖然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但在學生的心目中或者成長過程中留下?lián)]之不去的記憶。俗話說“愛心無價”,只要善于了解“民風”,體察“民情”,教育的“樂土”就會變成純潔的心靈陣地。
二、學識技能.志存高遠
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學生中樹立了威信,就等于自己的工作和地位得到了肯定,自然工作就會事半功倍,教學成績斐然。經(jīng)過教學實踐與摸索,我有兩種“嘗試”送給同事。
I.學識閱歷要“博大精深”
“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苯處焹H僅精通自己的業(yè)務,的確不夠。作為文科教師,要善于多讀書,勤于積累,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樣講課就會“旁征博引、錦上添花”。理科教師也要對文史知識以及古典詩詞有所知曉,善于將自己表達的意思用優(yōu)美的詞句表述出來。例如:運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去理解探究教學,就會將學生從“困惑一醒悟一發(fā)現(xiàn)”的過程引導出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受益匪淺。面對這樣的老師,學生就會給予肯定,抬頭仰望。
2.教學技能要“才高一籌”
“仰之彌堅,就會愈高?!币蔀橐幻麅?yōu)秀教師,就必須具備幽默風趣的口才,整齊美觀的板書。教師的口才在教學工作中作用十分突出,善用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的幽默風趣的語言,就會使自己的課堂變得“和諧、愉快、充滿活力”。整潔美觀的板書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門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欣賞美的能力。比如:本學期在外地支教,我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第二周周一下午第一節(jié)課,我在黑板上寫了“大自然的魅力”六個字。出入意料筆落轉身,一位女生驚呼:“字寫得很直”。我沒有批評她的大呼小叫,更沒有遏止她敢于說話的天性,只是示意她來到講臺,再次重復了她剛才的話。我問她姓名,回答:“王××”。我用開玩笑的口吻說:“你可能是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三十二代子孫吧?!彼龢妨?,我也會心地笑了。下課后,我留心了她的作業(yè),得到的答案是:“書寫工整、字跡娟秀?!彪m是課堂小事,卻給我的教學生涯上了生動一課。也許,今后不再出現(xiàn)“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板書了。同時,我明白“寫好字”這塊門面,同樣能挖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因此,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要力求達到“你無我有,你有我精”的境界,才能勝任教學、駕馭教學。
三、“勤”字當頭,持之以恒
教育教學工作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自己沒有特殊的本領,只是勤進教室、勤于詢問。俗話說:“勤能補拙?!逼綍r,課前督促、課后提醒,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習動態(tài),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時感覺太累、繁瑣。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教育無小事,事事有教育?!庇袝r候很多小事自己率先垂范,久而久之,學生學風好轉,成績上升?!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就是教學當中,注重實踐成效的強有力的詮釋。
“持之以恒”的思想要貫穿在整個教學當中。當你或者我拿起第一支粉筆的時候,也就預示著一項長期而持久的工作開始了,切記:“學生的學習不要緊抓一周放松一天”,這樣就使你的工作前功盡棄。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講不停、不斷開拓,教學工作才會做得有聲有色。因為我堅信:“機遇的女神永遠屬于那些辛勤耕耘、持之以恒的人們,而不光顧攀龍附鳳的懶漢?!?/p>
四、五育并舉,“德育為首”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意蘊深厚。教師不僅要學識淵博,更應該教會學生“感恩戴德”,理解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詩句內涵。這些要求自己在平凡的三尺講臺上“善言多舉、躬耕力行”。多講先輩傳統(tǒng),更應注重實踐。例如:回顧在上學期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章中,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背影》一文里所表達的父子真情,人間至愛。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感人至深,無微不至。學生學文后要理解“父愛如山”的摯愛定會濃縮在《背影》一文里。又如:作家李森祥的《臺階》一文,讓學生感受到從凄楚、辛酸中走過來的父親,為了營造九級臺階的新屋,披星戴月、嘔心瀝血。盡管父親的愿望和追求在兒子的眼里雖不耀眼與光彩,但是,這是實實在在的。父輩們流淌著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起我們的事業(yè),也是學生學業(yè)的輝煌砥柱。生動的范例就是最好的“德育”教材,不厭其煩地講給學生聆聽,讓他們充滿感恩之情,自信、健康地成長。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