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使他們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拋錨式教學模式是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使學生適應日常生活,學會獨立識別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真實問題的一個有效教學模式。本文將探討拋錨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廣大教育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拋錨式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1-0070-02
引言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需求,拋錨式教學模式立足于課本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與人合作,關注現實問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面對現實,立足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拋錨式教學模式的含義
拋錨式教學模式是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能力而構建的教學模式,主張把學生置于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場景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其學會獨立識別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1]。拋錨式教學模式,主要是由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的確定、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部分組合成的。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實踐性,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將拋錨式教學方式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能夠確保學生學到的知識都是通過實踐得到的,對學生學習和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識有一定的幫助。例如,在進行“地球的運動”的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地球儀來演示地球的運動。同時,因四季變化和晝夜交替影響到地球的運動也可以在地球儀上做出演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學生可以從各個方面了解知識點。教師除了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外,還可以借助一些新聞、典故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生動的情境中去理解知識。
2.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
問題的提出者,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抑或是所需要創(chuàng)設的情境。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出,因為問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需要回答者具備地理原理、規(guī)律以及現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些與實際生活相貼近的問題可以由學生提出,由于問題貼近生活,由學生發(fā)現、提出并解決,有利于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問題的種類分為引導式、陷阱式、矛盾式等。例如,拉薩是一座長時間充滿日光的城市,但是全年寒冷,這就是一個矛盾式的問題。在問題的設置上進行創(chuàng)新才會使學生增強解決問題的興趣。因此,在問題的設置上,教師要注重提高問題的趣味性。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拋錨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根據教師所拋出的“錨”來進行學習。教師在拋錨式教學中,借助情境創(chuàng)設和問題提出來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來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以提高其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洋流的知識點后,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和分析與洋流有關的氣候變化問題。
4.推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是不同的。由于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深度有限,特別是一些學術性較強的知識,學生不易掌握,所以教師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合作學習探討出來的學習結果,學生往往理解得更深刻,記憶也更牢固。
三、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方法
1.拋錨式教學應用
拋錨式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拋錨式教學是有陷阱的教學,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陷阱,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為學生的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拋錨式教學方式給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支持。
2.拋錨式教學的作用
拋錨式教學作為一個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學生通過拋錨式教學可以感受“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推力,明白同學之間合作的意義,為今后的合作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
1.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拋錨式教學模式符合時代發(fā)展對教學的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潛能和作用。學生通過拋錨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加大膽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和教師建立的良好的關系。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好關系也會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提高。
2.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通過拋錨式教學,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科的探究欲望會不斷加深,也會自覺地參與到相關知識的學習中去。拋錨式教學將地理學科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以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也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更多的知識,最終使學生能夠做到將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相結合,從而培養(yǎng)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
結語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教育教學的模式有了更高的追求,追求更開放、更能充分激發(fā)學生潛力的教學方式。拋錨式教學在眾多教學模式中脫穎而出,其適應教育現階段的發(fā)展需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唐燕娟,黃雙福.“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流體力學泵與風機課程教學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5):110-112.
作者簡介:胡時萍(1978.6—),女,安徽宣城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目前主要從事高中地理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