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零中心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小腿肌肉的靜脈叢內引發(fā)血栓,臨床將其稱之為小腿肌間靜脈血栓,若患者處于早期階段,臨床特征以小腿腫脹和疼痛為主。曾有專家表示,肌間靜脈血栓會對鄰近深靜進行延及,其比例可達20%,在一定程度上會提升肺靜脈血栓發(fā)生率[1]。為此,本研究對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腿肌間靜脈血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并總結分析結果,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零中心醫(yī)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的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并實施溶栓治療的患者50例。年齡為29~80歲,平均(68.3±10.8)歲。其中男34例,女16例。10例患者存在惡性腫瘤,10例患者伴有骨關節(jié)系統(tǒng)疾,5例患者伴有腦血管事件,8例患者伴有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12例患者伴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查體:患者主訴患側小腿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腫脹,下肢活動受到限制,肌張力明顯上升,走路時疼痛顯著。少數(shù)慢性患者皮膚發(fā)生變化,繼發(fā)潰爛可見。證實為血栓后開展了對癥治療,如:抗凝、抗血小板和溶栓。待患者完成治療后進行超聲檢查,并對血栓變化情況進行隨訪。
1.2 納入和排除依據(jù)[2]
入選:患者年齡分布在29~80歲之間;臨床資料和隨訪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排除:伴有凝血功能障礙;伴有意識障礙和精神障礙;伴有嚴重器質性疾病。
1.3 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的儀器為超聲診斷儀,機器型號是GE73O。設置探頭頻率參數(shù),高頻率參數(shù)為7至10MHz,同時選取低頻率探頭補淺表的不足,其頻率參數(shù)設置在3~5 MHz。
首先讓患者保持仰臥位,并將下肢充分顯露,對下肢股總靜脈、股深淺靜脈、腘靜脈和脛前后靜脈實施常規(guī)切面掃查,并對是否發(fā)生靜脈血栓予以判斷。之后讓患者保持俯臥位,在小腿后肌群處對小腿肌間靜脈進行檢查,比對兩側具體狀況,尤其是小腿的疼痛部位需高度重視。事先實施橫切面掃描,若存在問題與縱切面聯(lián)合掃描[3]。超聲檢查的具體項目為:肌間靜脈管腔內徑,管腔內是否形成血栓,彩色血流的充盈狀況,在此基礎上還包括血栓形成的管腔數(shù)目,累及范圍和具體回聲等。若可見肌間靜脈血栓需立即上報,證實后展開針對性治療。與此同時,治療7 d、1個月和3個月后需實施超聲隨訪復查,對血栓形成后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4]。
超聲隨訪檢查結果:實施二維超聲檢查,管腔完全處于通暢狀態(tài),異?;芈暦瓷湮匆?,實施彩色多普勒檢查后血流信號未見異常,探頭對管腔進行加壓壓閉完全,說明完全再通;實施二維超聲檢查,管腔部分通暢,低回聲或混合回聲反射清晰可見,實施彩色多普勒檢查后血流信號斷斷續(xù)續(xù)或不暢通,探頭對管腔進行加壓為部分壓閉,說明部分再通[5]。
1.4 指標的判定依據(jù)[6]
分析小腿肌間靜脈血栓患者的超聲診斷結果,檢查溶栓治療后的超聲隨訪結果,并對其臨床診斷率和誤診率進行統(tǒng)計,最后總結誤診及漏診原因。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50例患者的基本狀況
50例患者臨床確診為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其中20例為左側小腿患病,25例為右側小腿患病,5例為雙側小腿患病。其中30例為單純肌間靜脈血栓,5例伴有深靜脈血栓,6例伴有大隱靜脈曲張,5例伴有淺靜脈血栓,4例伴有血腫。
診斷標準:小腿肌間靜脈官腔內徑變寬,官腔內固定回聲可見,血流頻譜探及細窄的不規(guī)則性血流信號,頻譜表現(xiàn)為低平,靜脈回流試驗增加后回聲未見變化。
2.2 超聲診斷結果
45例患者經(jīng)超聲診斷證實為小腿肌間靜脈血栓,診斷準確比例為90.0%,5例患者為誤診,比例為10.0%。
2.3 臨床治療和效果的評估
患者經(jīng)證實后開展對癥治療,其癥狀有所改善。7 d后進行彩超復查,血栓完全再通的患者有30例,可見血栓回聲的患者有20例,為部分再通。1個月后來院復診,栓塞血管完全再通的患者有40例,管腔部分再通患者有10例。3個月后來院復診,部分再通患者10例中,5例患者回聲增強顯著,進展為陳舊性血栓。
2.4 超聲特征表現(xiàn)
小腿肌間靜脈血栓的超聲特征表現(xiàn):形成血栓后管腔變寬,多數(shù)血栓分布在管腔內,回聲較低。探頭加壓未見壓閉,血栓部位未見血流信號,部分再通患者,管腔內血流信號可見,進展為陳舊性血栓后增強回聲,管腔內的部分血流信號可探及。
小腿肌間靜脈叢和大腿內收靜脈叢均包含跖靜脈叢,均屬于下肢深靜脈叢。若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會損傷靜脈,減慢血流,同時也是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加之小腿肌間靜脈的靜脈瓣結構缺乏會提升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幾率,且疾病在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靜脈內有較高的發(fā)生率,但是其癥狀缺乏特異性,較易被醫(yī)生忽視。據(jù)有關統(tǒng)計顯示,肺栓塞的發(fā)生與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存在相關性[7]。由此可見,盡早診斷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對后續(xù)的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既往的診斷金標準常選擇下肢靜脈造影,但是該方法為有創(chuàng)檢查,不能重復和隨訪觀察,若為特殊患者,如:過敏體質和孕婦,無法實施該項操作,因此受到了諸多局限。超聲可對下肢血管解剖結構進行觀察,尤其是高頻彩色多普勒,可實時、重復的將血管走行、血液運行狀況充分顯示,血栓位置、范圍和回聲特點也可直觀體現(xiàn),同時還可以對臨床治療后的血栓狀況進行隨訪。曾有專家表明,肌間靜脈血栓實施超聲檢查其準確率可達95%,此次研究中所得診斷準確率為90%,這一結果與上述學者的報道存在一致性[8]。另外誤診患者5例中,經(jīng)分析后可知,腓腸肌血腫患者有3例,引發(fā)因素與外傷引發(fā)的小腿腓腸肌撕裂傷導致對應的血腫存在相關性。因同肌間靜脈血栓發(fā)生的部位接近,水腫回聲和血栓的回聲接近,非常容易誤診。多數(shù)患者溶栓治療7 d實施超聲檢查,未見低回聲時需事先對腓腸肌血腫考慮。另外有資料表明,小腿多數(shù)先疼痛后出現(xiàn)水腫,即血腫,而肌間靜脈血栓先發(fā)生水腫,之后再引發(fā)疼痛,因此臨床可依據(jù)上述特點進行鑒別和診斷。剩余2例患者為腘窩囊腫,其超聲特征為梭形長條形,未見回聲區(qū),邊界清楚,相通的關節(jié)腔部分可見。
總之,彩色多普勒超聲可將小腿肌間靜脈叢血流和阻塞特點清晰顯示,同時存在諸多優(yōu)勢,如較低的費用、可重復性好和無創(chuàng),同時可對臨床溶栓效果進行動態(tài)評估,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