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手術是多種疾病的治療手段,手術室作為醫(yī)院內(nèi)的重要科室,是許多疾病搶救與治療的重要場所,手術室的護理質(zhì)量高低會對患者的情緒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與配合度,甚至影響術后的康復,因此手術室護理是手術室工作中重要部分。人性化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康復為目的,以患者滿意為要求所進行綜合性的護理服務,將治療性護理、心理護理、人文護理集于一體,可以極大程度緩解患者因手術產(chǎn)生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提升護理滿意度,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有利于改善預后[1]。2017年起山西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實施人性化護理,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7年進行手術的69例患者為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其中男37例,女32例 ,年齡19~71歲,平均(37.3±6.9)歲,其中骨科手術29例,普外科手術30例,婦科手術9例。2016年進行手術的69例患者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其中男39例,女30例 ,年齡17~73歲,平均(38.2±7.8)歲,其中骨科手術26例,普外科手術32例,婦科手術11例;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嚴重心腦腎疾病及不能溝通交流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所接受手術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包括常規(guī)術前訪視、手術相關知識告知、術前患者情況核對、術中麻醉及手術配合、術后回訪及注意事項講解等。
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a)術前人性化護理,訪視前注意查閱患者病歷資料,了解患者各項基本資料,訪視時將手術時間、手術大概流程、麻醉方式及手術前需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耐心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狀況及患者的心理特征,依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心態(tài)。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同時借助圖像或視頻,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及設備,減少患者因陌生導致的不安情緒。向患者介紹其手術醫(yī)師及成功病例,減少患者恐懼心理,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b)術中人性化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注意將手術室溫度、濕度調(diào)整至舒適范圍。在接患者入手術室前對患者信息進行核對并與患者進行確認,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緩解患者不安情緒。途中與患者進行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心情。進入手術室后,告知患者麻醉時的體位及可能發(fā)生的不適,對患者進行鼓勵及安撫。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手術需要合理安排患者體位,確保手術順利的同時減少患者不適,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并做好保暖工作。手術過程中注意嚴格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詢問患者有何不適,以便于及時進行處置,確?;颊呱踩中g的注意對患者進行安撫,可以進行正性言語暗示及握手鼓勵、觸摸等方式進行安撫,向患者傳遞關心。c)術后人性化護理,手術完畢后第一時間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成功及治療效果,消除患者及親屬緊張、焦慮情緒。對于全麻患者注意觀察其蘇醒時的意識情況及生命體征,注意控制患者蘇醒時的躁動反應,避免發(fā)生損傷。手術完成前做好轉送準備,縮短患者手術后的轉運時間。返回病房后,搬運時注意動作輕柔,妥善固定引流管等相關管路,詳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后的注意事項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指導家屬主動關心患者及積極參與護理工作。手術后訪視時注意與患者多溝通,認真聆聽患者自身感受及訴求,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及心理狀況,鼓勵患者,消除患者憂慮,指導患者合理健康的飲食及功能鍛煉,促進患者康復。
1.3 觀察指標
對于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況變化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并比較,觀察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變化情況[2]。治療結束后調(diào)查患者對本次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應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以護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經(jīng)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估SAS、SDS評分較護理前均出現(xiàn)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下降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分
注:1)與護理前比較,P<0.05;2)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手術是某些疾病的重要治療方法,但手術患者常因?qū)膊≌J識存在偏差、手術創(chuàng)傷、經(jīng)濟問題等諸多因素影響,容易出現(xiàn)恐懼、焦慮、抑郁等諸多情緒,治療配合差,從而影響治療效果[3]。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簡單的術前告知、患者情況核對、手術期間的配合及術后的常規(guī)訪視,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及主觀感受存在一定的忽視,在一定程度 上影響手術的最終效果及患者預后。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醫(yī)療服務的需求也隨之升高,尤其是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一方面因為手術為創(chuàng)傷性操作,對身體損傷較大,疼痛會導致患者情緒出現(xiàn)變化,另一方面由于術后交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影響術后恢復,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等情緒,因此手術患者更需要鼓勵與精神支持,人性化護理服務很好的改善了這些問題。
人性化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更加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護理,更注重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個體化、高效化的護理服務。首先,術前的詳細溝通,除了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與手術過程,還要對患者學歷、社會關系、對疾病了解情況、心理狀況等進行詳細了解,針對不同的患者的采取針對性措施緩解患者的緊張與焦慮,使得患者術前的心理狀態(tài)得以改善,治療依從性及手術的配合情況得到提升;其次術中的積極配合與安慰,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減少患者不適,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配合度,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縮短手術的時間,提升手術效果;第三,術后的及時告知、心理安慰與鼓勵,詳盡的術后指導及健康教育,均可以極大的緩解疼痛帶來的煩躁及患者的擔心,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4]。本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估SAS、SDS評分較護理前均出現(xiàn)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下降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實施人性化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緒,提升患者滿意度,有利于促進患者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