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雁
【摘要】思源于疑,如何基于疑,切實促進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呢?利用“找碴”式學習,通過存疑心、解疑問、找疑點“三階遞進”的方式以疑促學.所謂“找碴”式學習,就是讓學生以“疑”為基本心理活動特點,通過找自己和別人(包括書本等)的碴的方式,不斷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數學自主學習過程.
【關鍵詞】質疑;找碴;中職;數學
中等職業(yè)教育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應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通俗地講,通過數學課程,目的就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樂于數學地思考并善于數學地思考的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但是,當下不少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并不容樂觀,通常表現為對數學新知機械記憶,對數學運用(應用)機械模仿,難以數學地分析并解決問題.
思源于疑,如果中職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能不斷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那么,這樣的學習過程也勢必伴隨著學生數學學習經驗的積累而更為有效.如何基于疑,切實促進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呢?筆者提出利用“找碴”式學習,以“三階遞進”的方式以疑促學.
所謂“找碴”式學習,就是讓學生以“疑”為基本心理活動特點,通過找自己和別人(包括書本等)的“碴”的方式,不斷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數學自主學習過程.
一、存疑心
疑心是一顆不信的心,是一顆猜度的心.學習需要求知欲望,一個人求知欲望最為旺盛的一般是童年期,隨著對外在事物的頻繁接觸,往往還未“見多識廣”卻已經“見怪不怪”了,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也類似,經過義務段不是太美好的數學學習體驗,多數學生數學學習中已不太具有問題意識.要指望中職生像小學生一樣對事物(包括數學)普遍充滿好奇,已不可能.但是中職生也有自己的特點,獨立意識強.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叛逆”或“對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一次次懷疑,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去體會個體自我的存在,這也可以成為初級的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從而讓學生漸漸培養(yǎng)起對數學的求知欲望.
“找碴”式學習需要教師的引領,教師可以先從自身做起.1.教師先找自己的茬.在課堂中,可以有意識地先犯一些不是原則性的小錯,然后自己加以糾正,并真誠地表達看法:任何人都可能會錯,包括教師.希望學生們能及時發(fā)現教師的錯誤,并加以糾正.2.教師找書本等學習資料上的碴.讓學生明白“盡信書,不如無書”.作為獨立人的存在,我們的思維不能被任何人或事(物)綁架.3.教師找學生的碴.通過學生的練習或回答,針對口頭的或書面的有條理地展開“找碴”行為.與此同時,不斷鼓勵學生也展開類似的“找碴”行為.對成功找碴的學生,給予鼓勵.開展“找碴”趣味游戲,針對學生易錯的作業(yè),利用投屏技術,讓大家都做一回小老師,說說自己的意見,哪怕是對解題格式上的一種糾正,也加以肯定.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參與感,都覺得可以成功發(fā)表些“反對”觀點,這將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以疑激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
二、解疑問
這里的疑問指的僅是作為數學初學者提出的懵懂不知的問題.當學生嘗試走近數學時,他們就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就事論事的,以what(是什么)與how(怎么做)為主.不良的學習習慣讓他們一直來容易忽略這類基本的問題.但有了“疑心”之后,自然就會有了“疑問”.可以通過“找碴”的方式,讓他們有機會問問自己也問問別人,并嘗試去獨立解決.
“找碴”式學習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需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不斷促進思考與對話.可以在新知學習之后,讓學生自己找找自己的茬,看是否真知真會.也可以較為集中地設置一個答疑環(huán)節(jié),以對抗小組的方式展開.類似于中世紀歐洲數學史上有名的數學擂臺賽,相互提出問題,企圖難倒對方.在問答之間,就促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此時,教師可能是主持人,也可能是某一方的聯盟者,還可能是仲裁者,不斷地推波助瀾,又不斷地化干戈為玉帛,幫助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主人.
該階段的目的是以疑促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三、找疑點
找疑點是指學生面對按常規(guī)推理或原有思維定式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產生、提出疑問的心理過程,即數學地質疑.當學生嘗試走進數學時,他們的問題將不滿足于what和how,而是會進一步問why(為什么),為什么是這個結論而不是那個結論?為什么是這種方法而不是那種方法?還可能是哪種方法或結論?還有什么問題可以解決?還有什么問題是想解決又難以解決的?引導學生嘗試用批判的眼光,繼續(xù)通過“找碴”的方式,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去找疑點、提問題.
質疑要講求方法,可以是因果法質疑,也可以是變式法質疑,還可以是反問法質疑、推廣法質疑或類比法質疑等.質疑無處不在,當學習新知識時,可以質疑于與舊知識的比較(如角的概念),也可以質疑于概念法則的合理性(如分數指數冪的規(guī)定),還可以質疑于新知識的適用范圍(如正切對任意角是否存在);當知識運用時,可以質疑于題解的優(yōu)化,也可以質疑于一題是否有多解,還可以質疑于問題的通法通解;當應用于實踐時,又可以質疑于實踐與理論是否完美結合,此時,中職學生豐富多彩的專業(yè)情境將會是很好的素材.
到這個階段,“找碴”已經由有形轉化到無形,教學組織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質疑的精神深入學生的骨髓,“找碴”也由自覺轉化到了不自覺,由有意識轉化到了無意識.伴隨著一個個問題的自然提出,激發(fā)著學生深層次的數學思考,數學能力已經潛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該階段的目的是以疑升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質疑能力.
經過以上三個階段遞進式的促進,利用“找碴”式學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實現以疑促學.
【參考文獻】
[1]藍麗娟,王培曉.高中數學問題質疑教學的分類[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6):14-17.
[2]李兆棟.芻議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7(4):33.
[3]高偉.學貴有疑?疑則進:小學生數學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