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佳
摘 要:在高校里有一部分學生游離在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寢室。看似同學室友很多,但兩邊都無法融入,處于邊緣角色。留級生作為高校特殊且重要的群體,不能忽視對這個群體的關注。高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重視、關注、幫助這個群體走上健康成長、發(fā)展和成才之路,體現出高校教育的博愛和包容。
關鍵詞:高校管理;學困生;心理輔導;家校共聯
一、 輔導背景
張某,女,19歲,從17級留級到18級學生。平日表面性格開朗、直爽活潑,內心敏感孤獨、喜獨來獨往、多疑冷漠。該生剛開學由于留級進入我班,其她留級學生均已按學校要求到辦公室報到并辦理相關手續(xù),但唯獨她在我和學生干部的多次催促才來報道。報道后,輔導員班主任多次下寢,發(fā)現她未在寢室就寢。告訴現寢室成員,她在原寢就寢。告訴原寢同學,她已搬往新寢,兩邊撒謊,經常外宿。而且軍訓期間多次不按要求參加各類入學教育活動、培訓志愿者活動或者班級活動,可以說幾乎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
在了解該生情況后,我啟動了紀律預警程序,12次找她談心談話,其中包括面談、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充分了解行為背后的原因和心理狀況。第一次談話,2018年9月16日上午在心理輔導室,表面性格開朗的她,企圖用“她們經歷的我已經歷”等心靈雞湯來說服我。這個9月,連續(xù)多次談話,雖然了解的家庭、性格、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越來越多,但是輔導效果卻不明顯,未能有實質突破。經過思考,后來我試著以朋友圈為切入點,試著和她拉近距離,有朋友圈點贊之友變成微信好友。通過多次的微信和微博互動,她開始漸漸地放下內心對我的戒備,向我吐露心事。
該生從小生活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父母常年忙于生意,平時只關心她的物質生活,對于她的精神和內心世界基本忽略,她見爺爺奶奶的時間比見爸爸媽媽多。問及為何剛開學總不在寢室,她說去年剛入學談了一個男朋友,剛開始兩人相處融洽,男朋友對她很好,她得到了一直希望得到的關注、關心和照顧,于是她全身心的投入戀愛當中。剛開始課程還能跟得上,但由于長時間與男朋友二人世界,她開始慢慢遲到早退甚至開始逃課。沉溺于二人世界的她,學業(yè)成績一落千丈,戀愛甜蜜期過后,她男朋友說因性格不合,選擇了分手,她開始無心學習。期末考試必修課4門課程掛科,限選課程補考一科未過?!陡鶕衬硨W院學生預警教育實施辦法》該同學屬于一學年結束時累積達到5門不及格,予以留級。她從一個幸福家庭變成一個“心靈”留守兒童;從一個高中學霸變成一個大學學渣;從一個甜蜜女友變成失戀單身者,這樣的現狀,她無法排解內心的痛苦,留級對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思想包袱。她覺得丟人,擔心別人會看不起自己,害怕父母失望的眼神,于是不愿與人相處,整日離群索居,不思學習,只想做一個沉默且不引人注意的“獨處留級生”。
從該生的基本行為和心理狀態(tài)可分析該生身心孤獨、自卑、承受能力弱,從而試圖表現出無所謂以及逃避的消極心態(tài),但并非完全“放飛自我”,放棄生活。她只是不敢面對、不想接受現實、害怕溝通和誤解,但卻無從找到突破口,只能一味逃避。
二、 輔導過程
經過多次正面和側面對該生的了解,總結出該生造成現在和錯誤認識的原因:第一,原生家庭忽略孩子的內心世界。家長一直以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意義著給孩子提供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資源,努力工作、奮斗事業(yè)。其實關于孩子的精神世界才是不能忽視的關鍵部分,而這部分的陪伴和教育,需要父母的“親力親為”。第二,未能樹立正確戀愛觀。未能處理戀愛與生活學習的關系,對大學戀愛充滿虛無浪漫的心理。未能從家庭得到的關注和愛,試圖從戀愛中得到彌補,一旦開始戀情便全心投入,很容易在愛情中迷失自己,而這恰恰是戀愛最大的禁忌。第三,心理期望值的過高。大學生活方式、管理模式、學習方法等多方面均已產生變化,原有的高中學霸也需要適應新環(huán)境、新生活、新模式,沒有理所當然的優(yōu)秀,當大學的發(fā)展與心理期待不一致便會產生巨大心理落差。針對該生的具體生活、學習、家庭狀況,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輔導:
1. 投入真心,幫助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針對她失戀的情況,首先,糾正她對大學戀愛的錯誤認識和不正確的戀愛觀。戀愛只是大學的選修課,而并非必修課,關于網上流傳的沒有戀愛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其實并不正確。真正的愛情是人共同的成長,而非單方面的付出,真正的愛情不是刻意的尋找,而是不期而遇的美好。因此失戀并不是壞事,只是讓自己明白什么合適與不合適,在一定程度是幫助自己心理成長的。因此幫助張同學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對于大學生戀愛有正確認識至關重要。其次,從失戀中轉移注意力,爭取時間來愈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面,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得知她喜歡瑜伽和繪畫之后,我鼓勵她可以多去健身鍛煉,多去學校的體育活動中心,不但可以為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合適的場所而且可以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學。讓班級幾個喜歡繪畫的同學,平時約她一起去校園寫生,感受陽光和校園美景。
2. 正視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針對她的學習情況,第一,全面認識自我、接受自己。由高中學霸變成大學學渣的事實,接受事實并不是認輸,而是進步的開始,學會合理的歸因。雖說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但是沒有理所當然的優(yōu)秀,大學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學習方式、學習課程、學習思維等都與高中有明顯不同,應該學會將過去的光環(huán)歸零。第二,正確對待自我。從甜蜜的戀愛者轉成失戀者,從幸福的小公主變成孤獨的心靈留守兒童,并不是你的錯,不用將所有的問題與痛苦歸結為自己的不幸。寬容的對待問題,人生的坎坷其實是一種財富。第三,努力完善自我。由17級留級到18級,有可能在課程、人際交往、生活中會存在一些問題,在陽光房里成長的花朵很美,在寒冬中依舊驕傲的花朵更難能可貴。正因如此更應該積極向上、努力完善自我。時間不應該花在自卑上而應在努力進步中。
3. 合力教育,啟動家校聯動模式
針對家庭情況,聯系家長,進行溝通。長時間的缺乏溝通,導致孩子由想溝通變成厭煩溝通、由想表現變得只想得到關注,當優(yōu)秀引起不來家長的重視,孩子會走向叛逆。責任心是輔導員的工作前提,愛心是輔導員的工作保證,而耐心是輔導員敲開學生心靈的門窗。我想在此案例中,耐心同樣是敲開家長心靈的門窗,是敲開學生家長關系的門窗。在多次與家長溝通中,了解到父母長期在外忙于事業(yè),也是為孩子能更好的生活而奮斗,父母的愛在心理,缺少溝通。父母敞開心扉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孩子分享,不再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用管,父母會讓孩子參與自己的生活、工作。在輔導中,孩子父母嘗試將愛說出來,遲來的愛,但是可以填滿孩子的心。
三、 輔導效果
經過長期的而且固定的師生談心、耐心和熱情的朋輩輔導、積極且有效的家校共聯、父女溝通。張同學的性格逐漸開朗,從寢室到班級關系慢慢變得融洽,漸漸進入學習狀態(tài),專業(yè)結合興趣。還確立了大二過四級和計算機二級,大三過六級和考教師資格證,大四考研的初步目標。家庭交流變多,愿意與父母共享秘密。在此過程中,張某一點一點進步,家長和我都予以鼓勵,希望一點一點的進步可以一點一滴的填入她缺失愛的童年。
四、輔導反思
1.善于捕捉教育契機
合適的契機遠比苦口婆心的多次強調更有效果、更直接。留級生自我感覺處于邊緣位置,存在感弱,過多過于刻意的關注、重視和幫助,讓她們感覺不適應。因此,在輔導前期,對留級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人際交往、職業(yè)規(guī)劃、戀愛狀況等信息進行充分了解、分析,制定屬于她個人的輔導方案。以興趣愛好為切入點,抓住開學報到、主題班會、重要考試等時間節(jié)點為重要契機進行心理輔導與教育,尤為重要。
2.勤于思考激勵方式
對于留級生她們并不是差的代名詞,他們只是放錯了土壤中的種子,害怕別人說她們差、害怕被看不起,而想急于表現,擺脫留級生的身份。著急的心態(tài)給她們帶來短時間的學習動力,但是學習不少一蹴而就,內在的學習驅動力和興趣才是最好的狀態(tài)。萬事急于求不成,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動力、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找到正確且合適的激勵方式以及讓學生學會自我激勵尤為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輔導的最終目標還是學生自己變得獨立自主。
3.樂于進行重點幫扶
留級生想要進步,但基礎差、自卑、約束力不夠,有些甚至不能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習上的重點幫扶,組建學習小組。思想上的重點關注,朋輩輔導發(fā)揮作用。生活中的熱情幫助,寢室聯絡員積極行動。做好留級生的工作是一項重要且復雜的過程,需要學校與家庭聯動互助,需要家長、教師、學生合力并進,需要自律、他律雙管齊下。
五、輔導啟示
在高校里,輔導員老師作為大學生思想問題的解惑者、專業(yè)學習的指導者、人生發(fā)展的導航者、生活心理的關懷者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戀愛觀、就業(yè)觀、擇業(yè)觀。大學時期學生處于思想發(fā)展的重要轉折時期,其思想、學習、心理等各方面處于發(fā)展期、轉變期、成長期。對于留級生來說,面臨的壓力和問題可能更多。留級學生的心理長期承受著復雜且痛苦的壓力。想提高學習卻苦于效果不佳,想融入班級寢室卻害怕孤立,想與父母溝通卻怕得不到理解。抓住合適的輔導契機、了解學生所思所想,關注、重視和幫助這些學生,讓她們感覺學校老師、家長、同學并未拋棄她們。以關心學生為切入點,抓住契機進行心理輔導與教育,尤為重要。
學生留級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學習方面的:想要進步、通過考試,但基礎差、時間短、約束力不夠,有些甚至不能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式。有家庭方面的:父母期望很高但疏于與孩子溝通,導致溝通誤解直至孩子不愿溝通。有生活方面的:留級生面臨生活環(huán)境與人際交往的再一次適應,心理的自卑和壓力讓她們不敢與同學交往。因此,學習上的重點幫扶,思想上的重點關注,心理中的指導尤為重要。做好不能順利升學學生的思想工作是一項重要且復雜的過程,需要學校與家庭共聯,家長、教師、學生三方合力并進,需要外在輔導與自我激勵相結合。因此關注留級生的生活、學習、人際關系和心理等方面,經常與她們開展談心活動,了解近況,引導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姜鳳云.高校心理咨詢:困境與發(fā)展[J].瓊州大學學報, 2005(6).
[3] 李海星 .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 2001,(11).
[4] 楊智輝,王建平.廣泛性焦慮個體的注意偏向[J].心理學報,2011(2).
(作者單位:懷化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