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福
摘 ?要: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建設,作為基礎教育生命線的“軀體”已被列入課標;學生體質及運動素養(yǎng)的統(tǒng)籌修養(yǎng),作為體育課堂動脈上的教學方式理應被教師們深度審視。2015年,《體育與科學》學術工作坊以“體育元理論和方法論—跨學科體育方法學建設”為主題,提出了體育學科的教學方法論建設置于信息化、校本化等多種社會變遷因素上來。這一舉措,可以拓展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們的視野,可以拓寬學生體育學習的知識面,推動整個體育課堂教學體系的完善與獨立。
關鍵詞:信息化 ?體育課堂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130-02
主管教育的前副總理李嵐清同志曾有一句警言:“生命不保,何談教育?”前教育部袁貴仁部長也強調:“體質不強,何談棟梁?”所以,學生的強健體質的塑造、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培養(yǎng)儼然給學校體育工作的進程提出了更高、更科學化的要求。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網(wǎng)絡多媒體的出現(xiàn),讓教學儼然成為了一個集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技術交互交流互動的平臺,充實了我們的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的自主性,也使我們傳統(tǒng)的、單一的被動教學方式轉變成為了今天“大數(shù)據(jù)”下的主動學習模式。
1 ?備課方式的多樣化
體育課堂于其他理論課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它是一項身體力行與腦力活動同時進行的課堂實踐。所以,除了基本的課堂內容之外,學生的身體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因而作為一名體育老師尤其是小學體育老師的備課需要精心準備,在備課時,較其他科目而言,準備工作需要更復雜、更細致。而可供目前我們選擇的顯性資源并不是特別多,教師首要的資料是教材,但教材的內容可謂是老生常談,而且被大家反復使用;而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小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比較強,喜歡課堂多樣化,即便是一個簡單的動作練習,也不太喜歡多次重復,所以這就需要大量信息化的支持。
譬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的下肢運動時,可以選擇走、跑、跳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教學,而每個方式的學習又由多個不同的技術組成,而每個技術的學習可以采用不同的學習手段和方法。所以需要教師根據(jù)本班的年齡特點、學生的運動水平、可接受能力等做出基本的評估,然后設計出相應的輔助學習方式,比如游戲、多項目輔助學習等。而作為新教師,可借鑒的資料不多,那么就需要借助網(wǎng)絡平臺,來尋找教學所需要的資源,譬如求真體育教學網(wǎng),可以觀看優(yōu)秀的體育教學視頻;也可以進入中國知網(wǎng)等學術期刊,查找相關的文獻、教案等;再者,可以建立相關的博客或者論壇,跟同行的前輩們交流心得、體會等,從而解決我們的疑難雜癥,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信息,讓我們的課堂資源更加全面、豐富。
此外,就是各區(qū)小學體育信息資源共享網(wǎng)絡體系的創(chuàng)建與維護,特別是維護階段更要及時的更新,可根據(jù)年齡、教齡、教學項目等進行歸類劃分,設立說課、微課、教案、視頻等專欄,可自由觀看和評論,并對每年學生的運動表現(xiàn)和考試成績進行歸類存檔,以便查閱與匯總。信息源豐富、知識量大、主觀能動性強,這對于信息化模式下教師教學思維的提煉以及思維的創(chuàng)新更具有主動性,及時了解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發(fā)現(xiàn)同一區(qū)不同學校的問題或閃光點,給予及時輔導、鼓勵與幫助,使體育教學更加富有人性化和實效化。
2 ?課堂教學的形象化
網(wǎng)絡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是集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擴充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多個器官進行刺激,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儼然不是什么新鮮事,特別是教師們自己動手制作Flash、多媒體動畫已經(jīng)是一種教學趨勢。而體育課是一種身體活動與腦力勞動的室外課程,體育課教學的大部分內容需要在身體運動的過程中來學習,體育知識、體育技能需要學生們在身體運動中去發(fā)現(xiàn)、去領會,而上課的地點多在寬闊的運動場,因而這一課程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多媒體在體育課教學中將有很大的困難,這也是多媒體教學進入體育課堂較晚的原因之一。
而小學生活潑好動,理論知識相對比較薄弱,運動學習多以模仿為主。所以,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部分教師會選用音樂、錄像等方式來進行,那么值得注意的是音樂的節(jié)奏,及進入的時間和技術動作的匹配,音樂伴隨變換的隊形以及錄像與學生動作的配合度等;在課的基本部分,可以動手制作形象生動多樣的Flash視頻剪輯來突出本課的技術重點、難點,通過動畫的模擬來創(chuàng)設課堂的預演模式,并設定基本的安全范圍,簡單也通俗易懂,給予學生們“電影院”式開放體驗,然后在實踐中模擬,比老師單純講解要更具有直觀性與可接受性。另外,在操場上也可以通過現(xiàn)場畫運動簡筆畫的方式來突出動作的運動軌跡,使學生在大腦迅速建立運動表象,更便于學生模仿與接受。
如短式網(wǎng)球的截擊技術,由于這是學校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學生們所知少之又少,那么單純教師的示范并不能給學生們形成頭腦的認知,特別是在學生與教師的共同示范中,很容易讓其出現(xiàn)緊張、遲鈍,反而會給學生帶來部分心理上的壓力,所以如果能運用多媒體視頻,再加上現(xiàn)場簡筆畫講解與動作示范,那么會事半功倍,增強他們的感知認識,特別是學生們對新興的運動非常感興趣,而且看到高難度的動作會發(fā)出精彩的喝彩聲,注意力會很集中,甚至于課后還會聽到同學們討論技戰(zhàn)術的聲音,課下主動模仿練習的動作。這正驗證了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所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p>
3 ?課堂運動安全意識的深刻化
在體育教學中,有許多潛在的安全問題隱藏在課堂之中,許多較為復雜的技術動作需要瞬間完成,而瞬間爆發(fā)力往往伴隨著危險,如果,體育教師也能夠采用圖像、音樂、圖形等多種技術來突出體育課技術、主題的重點、難點,這將有助于學生對學習的完整技術、主題有個更直觀、更形象的感知與認知,也能突顯整個課堂的先進性與廣泛性。如棒球的瞬間揮擊動作,鉛球或者壘球的投擲動作等,容易導致肌肉拉傷或者方向不準偏離可控范圍;也有如跳箱推手騰空、背越式調高等非常規(guī)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技術動作,學生很難看清教師的示范,理解分解動作或者完整動作的動作要領,而導致動作不規(guī)范,身體姿態(tài)不正確等。所以這對教師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可以通過smart白板或者繪聲繪影等把同學們自己常見錯誤的視頻與明星正確動作視頻一起制作成“動作大片”,并附加上帶有標示性的語言,更加形象具體,使學生在大腦里形成感知認識,那么在練習的時候也會相應的避重就輕。
消防演習、防火防騙、模擬災難逃生等也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如果在有限的場地下能讓孩子們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身臨其境的學習,獲得逼真似的體驗,了解意外下如何保護自己,抓到孩子們的興趣,那么VR虛擬現(xiàn)實應用于教育,特別是體育教學課時說是技術的飛躍。VR(Virtual Reality)這種新型的科技手段即將可發(fā)生的場景以真實數(shù)據(jù)的數(shù)字模型組合然后虛擬于逼真的三維場景中,讓學生們能夠切身感受到真實的復雜場景,以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的一種技術模式。比如消防演習,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摸準學生的情況,針對性地虛擬一個火災現(xiàn)場,讓孩子們排隊一遍一遍地練習消防課程,讓現(xiàn)場的每一位同學記下重點注意事項,在闖過預設知識點難關的時候,場景里的萌寵精靈會給他們點贊,并給他們鼓勵的話語,這樣我們的安全課堂會讓小朋友有更多的期待,也知道在遇到什么困難,采用什么辦法。
在教育部印發(fā)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中,對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做出全面部署,即“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如果我們能夠將各種媒體信息化輔助手段,把這種高科技的挑戰(zhàn)化為我們的機遇,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從被動型學習轉化為主動型學習,也是信息化時代下教育的與時俱進。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運用多媒體輔助體育教學,也是我們教育方式、方法、內容等的推陳出新,這是以前傳統(tǒng)教學設備所做不到的。
參考文獻
[1] 劉米娜.融合與獨立:信息化時代下體育方法學的變革[J].體育與科學,2015(6):2-5.
[2] 曲宗湖,馬保生.我們學校體育必須“轉型”[J].中國學校體育,2014(1):11.
[3] 樊昕,孫培國,吳昭利.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A].信息時代——科技情報研究學術論文集(第二輯)[C].2006.
[4] 丁婧.功能層面的教育信息化評價標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