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卿
摘 ?要: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在校生的身體素質呈現(xiàn)逐漸下降的趨勢,肥胖和眼睛近視的學生也有所增加。在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諸多因素中,學校體育是能夠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從學校體育的角度出發(fā),分析體育教學、體育場地設施、校園體育文化等方面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為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提供有效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體質健康 ?學校體育 ?影響因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101-02
1 ?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學校體育因素
1.1 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不能有效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水平
從教學內容上看,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的體育教學都遵循“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學強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單項運動技能的掌握,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也由田徑、體操等運動量大的項目逐漸轉變?yōu)橛鹈颉⑵古仪?、跆拳道、健美操、體育舞蹈等大眾化、趣味性項目。調查顯示,大學生在體育選項課中,更喜歡選擇運動量小、環(huán)境好的室內體育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游泳等課程,而一些運動量較大的室外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武術等課程并不受到學生的歡迎。高校結合目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也都盡量簡化體育課程中有難度和較為危險的教學內容。從教學時間上看,大多數(shù)高校只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開設體育必修課,每周2個學時約90min,大多數(shù)學生能保證每周體育課堂上約60min的鍛煉時間,這個頻率和時長很難達到增強身體素質的目的。
由此可見,體育課程教學的內容逐漸趨于快樂體育,注重強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體能素質的全面鍛煉,且體育課程的時間和頻率相對較少,因此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并不能起到顯著作用。
1.2 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參與度較低,實效性差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以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為目的的體育活動[1]。部分高校有出早操的規(guī)定,以此來督查學生早起和進行課外鍛煉的情況,但是很多學生只是簽到走形式,并未真正進行體育鍛煉。高校的體育協(xié)會和社團,也只有少數(shù)具有體育特長和體育愛好的學生參加。調查顯示,有些專業(yè)課業(yè)繁重,學習壓力較大,學生在課業(yè)之余已沒有精力開展體育鍛煉。
1.3 體育場地與設施不足
近年來,隨著國家逐漸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投入,高校的體育場地與設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體育場館與體育器材基本上能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但仍然存在場館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很多高校都沒有風雨操場,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都會受到天氣影響。大多數(shù)高校的體育場館除了滿足上課的需求之外,還應該為學生的課余訓練和課外活動提供場地保障。但多數(shù)高校的場館利用課余時間對社會開放,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空間,對大學生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情感和興趣都產生了消極影響[2]。
1.4 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尚未形成
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通過人才培養(yǎng)理念、運動哲學和體育口號、體育社團建設等因素予以體現(xiàn)[3]。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電腦、智能手機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和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多數(shù)學生依賴手機,成為“低頭一族”,更有甚者沉迷網(wǎng)絡,通宵熬夜、不吃早餐,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身心疲勞,身體機能下降。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健康知識及專業(yè)審美視角,盲目節(jié)食減肥,損害身體健康。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yōu)越,自我意識強,但自理能力較弱,缺乏吃苦精神,沒有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塑造思想堅定、體魄強健和人格完善的校園體育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高校的體育社團、體育協(xié)會等學生團體組織在培養(yǎng)學生參與群體活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學校運動會和各種體育比賽有效地營造了體育鍛煉的氛圍、提高了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但是,仍有近半數(shù)的學生對體育賽事和群體活動不感興趣,參與度很低,體育社團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有限,組織管理較為松散,引領和帶動學生主動健身的作用尚未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還有待進一步塑造。
2 ?優(yōu)化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對策
2.1 完善體育課程設置,指導學生體育鍛煉
體育課程的設置要統(tǒng)籌考慮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要注重學生體質健康的發(fā)展,在增加受學生歡迎的體育項目的同時,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隨著社會發(fā)展,各類新興運動項目的出現(xiàn),高校的體育教學要按照社會要需求,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也可考慮為大三、大四年級的學生及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程,保證在校學生的基本體育鍛煉活動,提升其體質健康水平。
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能得到體育鍛煉指導的有效方式就是通過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的指導和講解。讓學生掌握良好的鍛煉方法、獲取體育知識技能是體育教師的重要任務。因此,體育教師要把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方法及運動損傷的急救等知識納入課堂教學,指導學生科學鍛煉,讓學生了解如何避免或處理運動損傷。
2.2 培養(yǎng)大學生健身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好壞與其日常體育鍛煉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要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健身意識,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滲透到學校體育的各個方面,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此外,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梢岳弥v座、表演、競賽等形式,普及合理作息、科學飲食、健身等內容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引導學生樹立體質健康的價值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
2.3 優(yōu)化體育場地設施,完善體育設施管理制度
目前,多數(shù)高校體育場館設施數(shù)量相對不足,運動場地分布不均衡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高校需要了解師生進行體育鍛煉所需的場地、器材等方面的要求,對于大家普遍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在場地建設和器材配備方面提供支持。為了避免惡劣天氣對體育運動的不利影響,高校應加大室內場館的建設規(guī)模,為學生的體育鍛煉提供場所保障。在體育場地的開放方面,以本校師生的體育鍛煉為主,減少對社會開放時間,提高校內師生對體育場地和設施的利用率。此外,體育場地設施和運動器材需要合理的管理,完善和健全器材借還管理制度,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2.4 塑造校園體育文化,營造體育鍛煉的氛圍
當今高度發(fā)達的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在校大學生的生活休閑方式,遠離運動場,一日三餐叫外賣、通宵上網(wǎng)、長時間看手機、不規(guī)律飲食、抽煙喝酒已成為很多學生的生活常態(tài)。要改變學生的不良生活方式,需要塑造其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一是提出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文化理念,加大對體育鍛煉和健身意識的宣傳力度,讓體育校園文化深入人心;二是學校體育管理部門進行全面規(guī)劃,組織開展體育文化比賽,全面帶動學生參與體育健身運動;三是加強對體育社團和體育協(xié)會的建設與管理,通過籌建更完備的社團組織來豐富大學開展體育鍛煉、參與體育比賽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顧久賢,李躍.影響江蘇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及干預對策[J].體育科技,2016,37(3):85-86.
[2] 李海峰.從學校體育角度分析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4(3):29-30.
[3] 張玲玲.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及優(yōu)化策略研究——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J].青少年體育,2015,10(30):130-132.
[4] 教育部發(fā)布30年來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大數(shù)據(jù)”[EB/OL].http://www.jyb.cn/china/gnxw/201407/t20140729_592098.html.
[5] 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