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端
摘 ?要:體育教學一定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生如果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那么,學校體育工作至少是不合理和存在缺陷的,甚至是失敗的。所以,要通過“課課練”的形式,安排有一定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身體素質,逐步增強學生的身體機能和健康水平,筆者相信,長時間堅持下來,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會大有好處。
關鍵詞:體能素質 ?課課練 ?學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089-02
本文通過現(xiàn)階段初中體能素質“課課練”的實施現(xiàn)狀與分析,進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和健康水平。
1 ?體能素質“課課練”的實施現(xiàn)狀與分析
自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 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2016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發(fā)布以來,圍繞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這一核心目標,身體素質的練習被重新關注,很多地方都規(guī)定了在不同的年級安排相應的身體素質練習內容,時間約為5min,而且一般安排在主教材結束后進行。然而,到目前為止體能素質“課課練”在吳中區(qū)甚至整個蘇州大市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無論是我們平時的體育教學,還是從市、區(qū)級公開課、評優(yōu)課等都沒有很好地反映出來,需要我們進一步地研究與實踐。
2 ?體能素質“課課練”的內容搭配策略
體能素質練習內容很多,如何選擇與應用,需要體育教師認真思考和篩選,不僅要符合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還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讓所練習的內容能最大化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
2.1 與課堂基本教學內容相結合
一節(jié)體育課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取決于學生掌握技能的多少,也要看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只有身體素質增強了,學生才會有更大的興趣和心理需求去參加體育活動。一般來說,主教材以上肢練習為主的,素質練習則要著重安排鍛煉下肢的內容,反之亦然。充分利用主教材所需的器材進行身體素質的練習,學生在有運動器材布置的場地上進行學習和鍛煉會激發(fā)學生練習的欲望,提高練習的效果。
2.2 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內容相結合
每年一度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下稱《標準》)的數(shù)據(jù)測試與上報工作是學校體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提高學生的測試成績,增強學生體質,全體體育教師都高度重視,把身體素質“課課練”的內容與《標準》的測試內容緊密結合,通過課堂上的操作與實踐,不僅能讓學生熟悉練習的方法與要求,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信,為正式測試時做好身體和心理準備。
2.3 與“冬季三項”活動內容相結合
跳繩、踢毽和長跑是“冬季三項”活動的常規(guī)內容,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是冬季鍛煉的黃金時間,很多學校都會及時宣傳和發(fā)動,保證學生人手一繩一毽,在大課間、課外活動和課間休息時都能看到學生們活動的身影。而在課堂上的滲透對高標準的執(zhí)行“冬季三項”活動提供了保障,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糾正,提高鍛煉的效果。而且,可以在主教材運動量較小的時候進行長跑的素質練習,對提高學生心肺功能、增強耐久跑的水平有重要價值。
2.4 與體育課堂教學的運動負荷相結合
一堂體育課教學效果的好壞,運動負荷是重要評價指標之一,體育課一定要有運動負荷,一定要讓學生鍛煉身體,一定要讓學生出微汗。臉發(fā)紅、出微汗是好的體育課的一個重要標志。反過來說,過高的運動負荷也會對學生的健康產(chǎn)生不良影響,學生練完以后大汗淋漓,臉煞白,人都快暈過去了,這也不行。因此,適宜的運動負荷就顯得尤為重要。使主教材運動負荷與身體素質的運動負荷互為補充是最好的選擇,只有不斷地進行適度負荷的累積,學生的體質才能不斷得到發(fā)展與提高。
2.5 與學生個體差異相結合
學生的個體各不相同,身體素質也相差很大,這從我們每年的體質測試都能很明顯地體會到,偏肥胖兒童的比率逐年上升,速度素質和耐力水平相對較差。因此,我們在安排素質內容時要把個體差異考慮在內,針對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練習內容,或相同的練習內容安排不同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體現(xiàn)區(qū)別對待的原則,如體型肥胖者著重發(fā)展速度和耐力等素質、身材瘦小者著重發(fā)展力量素質等,保證每一位學生的身體素質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3 ?身體素質“課課練”的教學方法與實施策略
單純的身體素質練習枯燥、乏味,學生興趣度不高,所以,我們要對教學方法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和探索,讓學生在歡快和競爭的氛圍中鍛煉身體。
3.1 與練習項目特點相結合
單一的素質練習比較枯燥,通常是教師點數(shù),學生練習,這種程序化的動作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很多練習內容,如果我們根據(jù)項目特點稍微改變下練習策略,效果就會有很大不同,如在立臥撐、俯臥撐、蛙跳等練習時,可以讓學生面對面或跟蹤進行模仿,而且練習的節(jié)奏完全由學生自己掌握,這樣,不僅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激活課堂氛圍,通過模仿與對比取長補短,提高動作質量。
3.2 與游戲、比賽法相結合
游戲和比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游戲與比賽法的激勵作用。如初一年級的耐力項目,在進行練習時,教師可以不計時間,看哪些同學堅持的時間長,也可不計時間,按名次給等第,或讓學生在有一定節(jié)奏的音樂陪伴下勻速長跑,精神愉悅能使耐久跑的腳步更加輕松等;再如下肢的身體素質練習,可以讓學生通過跳橫繩、呼啦圈、小體操墊等比賽形式發(fā)展腿部力量;通過各種接力比賽發(fā)展速度素質等。
3.3 與信息技術、藝術等相結合
體育學科可以說與信息技術、藝術等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情感和聯(lián)系,時下,電腦、手機、MP4等各種多媒體和擴音設備為學科整合提供了便利。中小學生喜歡在有節(jié)奏感、韻律感強的音樂和聲音下進行鍛煉,讓學生在藝術的熏陶和節(jié)拍的伴奏下心情愉悅地完成練習內容,能有效提高上課的效率。如在練習跳繩活動中,加入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進行練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給他們以想象和表現(xiàn)的空間,還會從心理上消除疲勞感覺,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3.4 與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新相結合
永遠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有時學生的奇思妙想超出教師的想象,所以筆者會利用陰雨天氣時的室內課,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4人左右)商討出一些適合學生實際的、具體的活動內容與活動方法,然后,從中選擇部分實用性強、健身效果好的項目,由發(fā)明者在課堂上組織大家演示和練習,不僅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更增強學生的組織和實踐能力。例如,有一組同學設計了一個發(fā)展下肢力量的練習內容,名稱是《大家一起跳跳跳》(學生自己起的),方法是多人(10人左右)站在起點線后,自己任意選擇一個角色(水果類的草莓、香蕉、蘋果、橘子、芒果等,電器類的電視、手機、電腦、冰箱、洗衣機等),然后一個人(草莓)先喊:“草莓跳、草莓跳、草莓跳完香蕉跳”,接著再由香蕉繼續(xù)喊,而且邊喊邊跳,依次類推。規(guī)則:采用立定跳遠的方式進行連續(xù)跳3次;被喊到時立即邊喊邊跳。
總之,體能素質“課課練”的落實,有利于各項身體機能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學生技術、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有利于合理安排課的運動負荷,對增進學生體質、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會英.體能素質“課課練”對學生耐力素質的影響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9):190-191.
[2] 王志強.立足課堂 創(chuàng)新“課課練”[J].中國學校體育,2011(6):92.
[3] 毛振明.在體育課中如何有效地鍛煉學生身體(上)——論當前體育課改形勢下的“課課練”回歸[J].體育教學,2011(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