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初中生物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首先從初中學生的特點和初中生物教學的學情出發(fā),表明了小組合作的必要性,然后從小組的組建、小組長的選拔、小組公約的制定、小組激勵制度等方面,介紹了小組的建設,最后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詳述了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初中生物;小組合作;小組激勵;課堂討論
當前,新一輪的教學改革,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的小組合作,傳統(tǒng)的生物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較差,影響學生生物課學習效率。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之下,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改變以往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快樂學習、有效學習,成為現(xiàn)代初中生物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 小組合作的必要性
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已經(jīng)具備自我探究的能力,在學生進行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每當學生找到了答案,他們也會感到異常的開心與滿足,同時探索問題的過程也是極其有意思的。對于初中生來說,沒有小學生的稚嫩不懂事,也沒有高中生禁錮的思維模式,正處于對世界有探索欲和好奇心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不僅對問題的分析、理解和判斷能力加強,而且容易接收新事物。他們更樂意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對于任務的探索過程充滿興趣,對于探索結果樂于展示與分享,因此,在初中生物課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是符合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的。
初中生物課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聯(lián)系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傳統(tǒng)的生物課堂教學,僅限于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效果差,更有些涉及人體生理實際問題(如:人的生殖器官睪丸、輸精管、卵巢、子宮等以及受精的過程),教師不細講,學生不好意思聽,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差。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探究,可以提高學生互助、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體合作的意識,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依靠小組制度的制約,小組長在組內(nèi)發(fā)揮監(jiān)督和管理的作用,同時,通過組間競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發(fā)展,達到學生共同成長的目的。
二、 小組建設的培訓
(一) 組建學習小組
依據(jù)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科目差異、性別、住校與否等方面的差異,將班級的學生組成8~9個學習小組,使各組之間達到相對平衡。每組5~6人,每人固定組號。觀察一段時間后,小組可以適當調(diào)整,但不能經(jīng)常變動,經(jīng)常變動小組不利于小組的穩(wěn)定與競爭。
分組的基本原則是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分組的目的在于利用學習小組帶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特別是后進生,所以,分組時每組內(nèi)都要有各種層次的學生,而組與組之間應達到相對的均衡,以使得小組競爭相對公平。分組也可以按照學生的意愿將關系比較親近的學生分在一起,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要求,又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一定不能因為關系親近就影響學習。
(二) 選拔小組長
組長是小組的靈魂,既是小組活動的領導者又是小組活動的組織者,在合作學習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一個組長應該具有以下的要求:帶頭遵守各項制度,完成組內(nèi)各項任務,處處維護小組、班級榮譽,起帶頭、示范作用,能夠組織組員開展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督促組員完成學習任務,收發(fā)作業(yè),分配小組學習任務,讓每一個組員都能有所作為。當然,組長肯定要是組員推選出來的,對小組具有一定的號召力,能夠讓組員信服。
(三) 制定小組公約
所有組員應在組長的帶領下遵守班級和小組的各項規(guī)定,接受組長和組員的幫助,有小組榮譽感。及時完成組長分配的任務,為提高小組的成績勤問、勤學。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不抄襲。上課積極參加小組的交流討論,認真解答學習問題,積極參與課堂展示,組內(nèi)成員間要互幫互學。每個組員都要有公平鍛煉的機會,輪流完成各項任務,要鼓勵和幫助后進同學展示。對組長的不滿,及時向班主任匯報,不得以任何理由為借口而不完成或拖延完成老師或組長的要求。
(四) 靈活運用小組積分制度
全班制定一套適合本班的獎懲制度。課堂學習中,要想學生需樹立小組意識,老師更應該有小組意識,進行課堂教學或布置任務時,盡量以小組為單位,如:小組PK、小組展示、小組討論等。教師對小組的活動進行點評與加分、扣分,每月總結一次,然后獎勵優(yōu)勝小組,懲罰落后小組。獎懲不一定要金錢,還可以是勞動、服務……但一定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打壓學生的積極性,張弛有度。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shù)卣{(diào)節(jié)小組的積分,多鼓勵相對落后的小組,不能讓小組積分極端化而導致一些學生失去信心。
三、 小組合作學習在生物課堂中的實際應用
(一) 課前檢測
初中生物課平時的教學時間相對較短,再加之我市的初中生物是中考的考試科目,因此,對學生有一定的知識要求。這種情況下的課前檢測可以采用小組PK或小組搶答的方式進行,教師給出5~6題的選擇題,學生思考4分鐘,然后開始搶答,或者4分鐘后每組抽選1名代表上黑板寫出答案,答對1題,小組加0.1分。
(二) 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預習課本5分鐘,然后小組合作討論,歸納出本節(jié)課某一環(huán)節(jié)的知識要點,形式不拘,可以是演示、對話、畫結構簡圖、思維導圖等等,5分鐘后學生展示自己小組的討論成果,其他同學、老師可以點評與補充。這種方式利用學生自主學習與展示來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避免了教師滿堂灌、學生厭于學的情況,完全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探索學習。如:在講解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結構時,小組一起生動地畫出了兩種細胞的結構簡圖,然后通過對比學習,深切地清楚了這兩種細胞的異同點,并歸納出了細胞的基本結構。在學習反射弧的結構時,小組分工展示膝跳反射,從自身出發(fā),闡述了膝跳反射是如何完成的,同時總結出反射弧的結構組成。在學習人體的結構時,小組選出“模特”,對照模特一一認識各個部分的骨骼組成與骨骼肌的組成,在此過程中,還可以糾正一些同學找錯位置或說錯名稱的。
(三) 合作探究
在學生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拋出問題后,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的形式是多樣化的,針對不同的內(nèi)容要求,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例如,在學習人的生殖系統(tǒng)時,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學習,第1、2組探究男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組成以及各器官的功能;第3、4組探究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組成以及各器官的功能;第5、6組探究受精的過程;第7、8組探究胚胎在發(fā)育過程中,胎兒在母體內(nèi)是怎樣獲得營養(yǎng)和排除廢物的?第9組探究母體分娩的過程。這樣既達到了課堂教學的目的,避免了教師講授本章節(jié)的尷尬,也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分內(nèi)容討論在后來的展示過程中,學生通過聽其他小組同學的展示以及同學與老師的點評來學習這部分知識。在學習人的個體發(fā)育的時候,可以利用小組研究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有的小組學生還準備了一個簡短的情景劇來說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的心理變化。這種方式充分利用了組內(nèi)成員的不同作用,促進學生的共同參與,調(diào)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實驗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很多學校因?qū)嶒炂鞑牟蝗?,實驗?jīng)費有限,實驗課秩序較亂,導致不能正常開展實驗課,但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促進實驗演示的有效開展。在《動物生殖》一課中,各小組進行實驗觀察,每組一個雞蛋、一個培養(yǎng)皿、一個鑷子,學生按照給出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際操作,一開始的時候有2個小組的學生都不敢動手,害怕將雞蛋打破,以至于看不到里面完整的結構,后來通過老師的鼓勵,小組選出了一個細心的同學慢慢地將雞蛋頂端敲碎,再用鑷子輕輕地剝?nèi)テ扑榈穆褮?,其中一個小組中途因為緊張的手都僵硬了,換了另一個同學剝卵殼,然后慢慢地撕去外卵殼膜,終于看到了兩層卵殼膜之間的氣室,最后用鑷子戳破內(nèi)卵殼膜,小心地將里面的物質(zhì)倒入碗里。在多數(shù)人認為已經(jīng)完成實驗時,有1個同學提出了疑問:卵黃膜在哪里?小組又陷入了沉思,有的人開始翻閱課本,有的人在來回撥動著卵黃,突然解剖針不小心戳破了卵黃,里面的卵黃像奶酪一樣流淌出來,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戳破的就是卵黃膜,此時,各成員臉上都露出了快樂的笑容。當然也有2個小組一開始就實驗失敗了,然后又補發(fā)了雞蛋,小組成員也一起總結了失敗的原因,這個失敗的原因也就成了他們繼續(xù)實驗的注意事項。最后,老師又抽了一個小組進行全班展示,大家又一次學習了雞卵的結構。通過小組合作的實驗,大大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也節(jié)省了實驗的時間與經(jīng)費,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 小組合作的全員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促進小組團結合作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讓小組合作變成有些學生不積極思考、不參與學習的借口。因此,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要發(fā)揮小組長的領導作用。小組領到任務以后,組長分配小組學習任務,讓每一個組員都能有所作為,不能因為某一位學生的原因而影響小組。在小組的榮譽前,落后的學生積極地向前趕,其他成員也不厭其煩地幫助他、督促他完成任務,起到了互相帶動的作用。
(五) 教師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
小組合作教學,本身就有一定的難以控制性,課前的準備工作,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突發(fā)事件與問題較多,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與充分的課前準備。例如,在進行實驗操作中,學生容易不聽組長的指揮,隨意地擺弄實驗器材,這時教師需要將管理的責任分配給組長,由組長進行管理,教師巡查,以保證實驗的順利完成。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比較開放,學生的想象與思維發(fā)散,展示中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準確地點評學生的觀點。
由于課堂教學的改革,以及課堂教學效果要求的增加,初中生物課教學,不僅僅是生物知識的灌輸,更是學生掌握健康常識、養(yǎng)成健康心理的關鍵。因此,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展現(xiàn)自我。
參考文獻:
[1]白樹彬.合作學習法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應用分析.中華少年,2017.
[2]秦允贊.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讀寫算(教師版):素質(zhì)教育論壇,2016.
作者簡介:
謝蓓蓓,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市吳承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