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古詩詞屬于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璀璨明珠”,中學階段當中,古詩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性素養(yǎng),還可以針對怎么樣教和怎么學提供一個有效的解決措施。古詩詞就像一杯陳釀的佳釀,滋潤著炎黃子孫的血脈,像一枚磁鐵,凝聚著民族的魂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初中教材當中的古詩詞都是經(jīng)歷了千錘百煉之后,才形成的基座。培養(yǎng)初中學生對語文古詩詞的興趣和敏感力,也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和文學素養(yǎng)。重視基于閱讀的初中語文詩詞教學,可以為詩詞教學探究一個新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閱讀;初中語文;詩詞教學
一、 問題的提出
詩是詩人感情的傾訴。詩詞教學與其他的教學方式不一樣,需要語文教師提高詩詞的修養(yǎng),加強教學方式的鉆研,尊重詩詞教學的規(guī)律,滿足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增強情感和道德認知,提升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當外物(景)與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相互融合之后,就會出現(xiàn)交融和碰撞,千古絕句也就呈現(xiàn)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那么,只有把握詩歌閱讀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才能根據(jù)意向和意境,將詩詞的情感處理正確。但是,初中語文詩詞教學,受到傳統(tǒng)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出現(xiàn)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不足的問題。從詩詞的背景介紹到寫作的特征,卻看不到學生參與閱讀和理解的背景。另外,很多時候更加注重的是字句的理解與背誦,很少涉及詩詞的意境美賞析和藝術特征的賞析。如果忽視了這點,詩詞閱讀教學的意義和價值也就大打折扣。初中時候如果詩詞的素養(yǎng)把控不好,那樣學生也就無法感受到詩詞的美麗。很難推進初中古詩詞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延伸。
二、 基于閱讀的初中語文詩詞教學探究路徑
(一) 準確理解意象和意境含義
從一定的程度上看,意象和意境的理解都屬于美學的概念,可以融入作者主觀的情感,滲透對應的審美意識和人格情趣。作者在詩詞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借助客觀性的事物,將自己的內(nèi)心壯志表達出來,也就是說,把客觀習慣的事物轉化成為意象的東西。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意象就是整首詩、幾句詩等當中所描繪的情景。需要詩人通過藝術的方式,完成情景的交融,實現(xiàn)虛實相生,物我同感的思想境界。意境是意象的靈魂,可以根據(jù)意象構成意境。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詩詞的意象和意境闡述有效的重點。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在閱讀古詩文教學的時候,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將這個詩詞當中的意象和意境抽取出來。如:事物枯藤,事物昏鴉,事物老樹,事物昏鴉,事物小橋,事物流水,事物人家,事物古道,事物西風,事物瘦馬,事物夕陽等。正是這些事物的存在,才構建成了對應的思想和意境。這樣一來,秋天黃昏時候所展現(xiàn)的凄涼的景象,就會呈現(xiàn)到大家的視野當中。將異鄉(xiāng)游子的凄涼情感,悲秋思想的情懷體現(xiàn)出來。
(二) 善于捕捉古詩詞的意象的特征
詩詞文教學的時候,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把象征性和多義性呈現(xiàn)出來,首先,從象征性的角度看,意象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是情感與品質的象征。從傳統(tǒng)的角度看,主要是使用自身的思想特征,展現(xiàn)較強的思想情感。例如:古代的折柳在剛開始的時候,屬于一種風俗習慣,但是,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柳借就成了惜別懷遠的情誼。另外,在古代的時候,“松柏”屬于孤之堅強的象征?!凹t豆”屬于愛情或者是相思的象征。桃花屬于美人的象征,牡丹屬于高貴的象征,鴛鴦象征著恩愛的夫妻。例如:“得成比目保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就表達的這個情感。從多義性的角度看,很多時候,在一個古詩詞當中,會出現(xiàn)多個不同的情感。例如:月亮就屬于情思的表現(xiàn)手法,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xiāng)。”當中就是展現(xiàn)的思鄉(xiāng)之情。在這里,詩詞當中的月亮,也不再是客觀上的物象,而是在詩人的情感表達過程中,呈現(xiàn)的情感意象。另外,在進行《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教學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情感意象體會這首詩,展現(xiàn)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真正含義,表達詩人的真實情懷??偨Y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月”,首先,在“回樂峰前沙似雪……萬里長征人未還”體現(xiàn)了邊人的悲愁情懷。其次,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當中,體現(xiàn)了情感的無奈和期盼。最后,在“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當中,體會到時光的永恒,也體現(xiàn)了無奈的情懷。
(三) 仔細揣摩意象設置對情感表達的作用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詩詞當中意象設置上,需要展現(xiàn)對情感表達的重要作用。例如:在進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教學的時候,“黑云壓城城欲摧……提攜玉龍為君死?!毙枰處熞龑W生,使用仔細揣摩意象設置的方式,感受作者的真實情懷。在當時的背景下,詩人在平定藩鎮(zhèn)叛亂之后,寫下的?!昂谠茐撼恰焙汀凹坠庀蛉铡睆囊庀螽斨?,可以感受到攻守雙方緊張的態(tài)勢。在接下來可以看到,由于戰(zhàn)爭,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正在開始。“角聲滿天”讓大家感受到,地方的士氣逼人,人多勢眾。在守號的激勵下,戰(zhàn)士們士氣高漲,奮力反抗。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生死搏斗之后,從白晝戰(zhàn)斗到了黃昏,大片的尸體呈現(xiàn)到了大家的眼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作者進一步延伸了事態(tài)。在“胭脂凝夜紫”的意象當中,渲染了悲壯和殘忍的局面,描繪了戰(zhàn)士們“為君死”的思想情感。另外,還有部分詩人在展現(xiàn)情感意象的時候,體現(xiàn)了委婉的感受。例如:在學習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的時候,“獨憐幽草澗邊生……野渡無人舟自橫”當中,就展現(xiàn)了對西澗幽美景色的喜愛。給人一種幽靜的情景,委婉地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再例如:學習范仲淹《蘇幕遮》的時候“碧云天,黃葉地,……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边@個時候的作者,正是在政治和軍事上叱咤風云的時候,在意向的表達過程中,體會到了風雅之度與別樣的性情。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就把蒼莽秋景的呈現(xiàn)到了后人的眼前。在閱讀的時候,就能夠根據(jù)碧云,黃葉,綠波……意象當中,體會到,描繪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畫面,體現(xiàn)了思鄉(xiāng)羈旅之情。
(四) 領會傳神詩詞所表達的情感
基于閱讀的初中語文詩詞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在意象與作者情感之間建立內(nèi)在的關系。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學會積累,善于分析意象與作者情感之間的固定關系。接著,深入的分析不同的內(nèi)涵,然后再從整體的角度上,把握詩詞的主要意義。例如:王維的《竹里館》的“獨坐幽篁里,……明月來相照”當中,就體現(xiàn)了作者對閑適生活的向往。然后,就需要引導學生從獨坐、彈琴、長嘯等詞語當中建立關系,體會作者的意味深長。將清新誘人的景象展現(xiàn)出來,傳達出寧靜淡泊的情感。
(五) 反復的吟詠,展開想象
我國的詩詞當中,很多時候想象力比較的豐富。例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獨釣寒江雪。就是在孤寂的靈魂深處,實現(xiàn)跨越千年的靈魂對話。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反復的吟詠當中,展開現(xiàn)象。與詩人互通,真正地進入到角色當中,發(fā)揮語言的魅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三、 實踐分析
“新課標”指出,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樹立主體意識,及時地調整心態(tài),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與途徑。例如:課外古詩詞閱讀杜甫的《新安吏》當中,“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姿簴|流,青山猶哭聲。”教師就可以結合詩詞,讓學生在閱讀當中,體會詩中文意。首先讓學生思考“肥男有母送”可以替換成為“肥男父母送”嗎?理由是什么?其次,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這句話當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情感。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下,學生就會帶著這兩個問題實施有效的思考。第一個問題,說明了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父母送行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母親送行。在第二個問題當中,可以從“哭”當中體會到,這首詩的作者對應征“中男”的無限同情之心。帶著題目閱讀的方式,讓這兩個問題的解答率提高,讓大部分的初中學生從本質上,認識到了這首詩詞的本質。除了自己的理解之外,教師還需要讓學生使用查閱資料的方式,對作者的背景燈內(nèi)容實施調查。在這些全部完成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使用閱讀的方式深入解讀?!抖鸥υ娙住返慕虒W方式,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實踐性。把詩人所處的時代與詩篇聯(lián)系起來。之后,在學習南宋詞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在課前的時間先了解作者的背景,之后學習寫作的環(huán)境。接著,把《武陵春》《醉花陰》等詩篇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作者的心聲就可以呈現(xiàn)到大家的視野當中了。也就是說,如果不了解作者當時的背景,很可能就是對詩詞做出錯誤的理解。語文教師就需要在時代的背景下,獨具慧眼,幫助學生理解之詩篇。縱觀古今,每一首詩篇都可能是一個時代的折射,呈現(xiàn)的是一個層面的特征,也體現(xiàn)了很強的社會性。在閱讀教學詩詞的時候,就需要將自己和作者融合起來,站在作者的高度上和環(huán)境、思想當中,體會到作品的意象,抓住詩篇的主旨,分析出對應的重點,實現(xiàn)想要的教學目標。沒有閱讀,詩詞教學就會失去了依托,沒有了閱讀,詩詞教學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就不可能進一步深入,這個時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基于閱讀的初中語文詩詞教學實踐當中,教師需要善于使用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不斷地積累知識,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詩詞的意象,展現(xiàn)意象深層的內(nèi)涵。長久下去,初中的學生不僅可以體會到詩詞當中的“微妙”之處,還可以在這樣的情懷當中,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劍梅.初中語文古詩詞“情境化”教學策略研究[J].文教資料,2017(36).
[2]謝小惠.淺談初中古詩詞教學對提高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作用[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
[3]曹春華.初中古詩詞教學的關鍵點分析[J].語文天地(理論綜合),2017(9).
[4]郭弘鈿.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8(2).
[5]吳海峰.音樂鑒賞教學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黃河之聲,2015(2).
[6]管燕紅.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培養(yǎng)學生獨創(chuàng)性思維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
[7]袁明明.關于初中美術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38).
[8]朱兆虎.誘發(fā)情感因素,優(yōu)化課堂效果的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
作者簡介:
周瑾,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將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