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河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實驗學校,北京 100071)
如何解困中學生學習語文“三怕”之一的文言文學習,是語文教學由來已久的難點。筆者以為“喚醒文言學習情境,巧設(shè)文言語用活動”,是解決這個難點的有效策略。
語文學習包括文言學習的情境,一般有學科認知、個人體驗和社會生活三個維度[1]。這樣的情境設(shè)置,配以適切的閱讀鑒賞、梳理探究尤其是表達交流的語文活動,可以促進學生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文言建構(gòu)運用,包括文言的積累與語感,文言的整合與語理,文言的交流與語境。這其中,文言建構(gòu)與運用的重心,在于運用即文言的語用。文言的積累整合以及由此形成的語感語理,借助于文言語境中的交流即文言語用活動,可以獲得“動態(tài)發(fā)展而有用的”而非“靜態(tài)停滯而無用的”語感語理。而文言的積累整合,借助于文言語境中的交流即文言語用活動加以落實,也才是有趣高效而非無趣低效的。此處的文言語用,一方面指以有意味地滲透文言詞法活用等文言現(xiàn)象的現(xiàn)代漢語詞句進行微寫作,以促進理解性的文言積累整合的達成;一方面即指淺易文言微寫作。這兩種形式的文言語用,可以高效促進文言文語言建構(gòu)、思維文化和審美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喚醒學科認知情境,促進文言語用活動中文言積累和語感的形成,促進文言語用活動中文言整合和語理的形成。
120個實詞、18個文言虛詞包括常見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文言特殊句式等,是類似英語中的最基本的1級詞匯。以往,我們教師常常通過不知多少輪的選擇填空等形式反復訓練,學生都掌握不好,遑論更大范圍的文言虛實詞等知識的掌握了。出現(xiàn)這種文言教學高耗低效的尷尬,主要是教者對這個問題的學科認知,長期處于靜態(tài)的語言學知識認知而不能自省自改。自覺不自覺地成了高中新課標所批判的“違背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生硬灌輸一些語言學條文”的死教硬灌者。
解決這種由來已久的困擾中學師生的文言學習之難的正確途徑,就是充分發(fā)掘和創(chuàng)設(shè)合宜的學科認知角度的文言語用情境,創(chuàng)設(shè)表達和交流為主的文言語用活動,引導學生趣味性和理解性地形成文言積累和語感,形成文言整合和語理。下述學科認知角度的文言語用情境,值得我們充分利用。
1.喚醒偏旁部首內(nèi)涵的文言學習情境,構(gòu)寫趣味化的體現(xiàn)積累整合的語段。利用偏旁部首的含義,構(gòu)造有意味的語段,在語用情境中掌握系列實詞。如“斤”部字,與斧斤的砍斫有關(guān)。趣味語段可以有:斧斫樹木,是為薪,薪即柴火;以斧破木,是為析,析木成柴;大家析木易成堆,眾人拾柴火焰高。再如“韋”部字,熟皮;與熟皮的柔韌不易斷有關(guān)。趣味語段可以有:學習要成功,不僅需要有自始至終的“韋編三絕”的勤奮,遭遇學習的困境時還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在傳統(tǒng)文化通俗化、趣味化和多媒介推廣日益普遍的今天,趣味化、語用化推廣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普遍的方法,我們要主動吸納這樣的推廣方法。可以借鑒吸納的,體現(xiàn)上述推廣方法的參考書也有很多,如唐漢的《圖說漢字》,如張大春的《見字如來》,等等。
這個環(huán)節(jié),教者常規(guī)性的文言趣味語用作業(yè),就是仿照教師的舉例,對中學文言學習中應知應會的偏旁部首進行語用性微寫作。這種微寫作,可以用一個偏旁帶出多個文言實詞的理解性學習。
2.喚醒熟悉的文言課文情境,化用熟悉的課文,編寫120個實詞和18個虛詞的文言小故事;或者自編基本詞匯豐富的趣味文言故事,創(chuàng)設(shè)文言學習情境。如虛詞“之”,有文言小故事如下:一僧欲之(動詞,到、往)南海,詢于唐僧,久之(助詞,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用在時間詞后,不譯),唐僧不之(否定句中前置代詞賓語,他)應。其獨往,其待也與?均之(指示代詞,表近指,這)二策,僧以簞食瓢飲至南海,夸之(代詞,可譯為“這件事”)于唐僧:“此何難之(助詞,賓語前置標志,不譯)有?”唐僧曰:“汝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百折不撓,實可欽佩。然汝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言亦過矣,君將驕而笑之(人稱代詞,表第一人稱,我)乎?”
此段文言,糅合了課文《蜀之鄙有二僧》和《西游記》人物唐僧的故事,充分挖掘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科認知,并轉(zhuǎn)化成學生熟悉的合宜的語用情境,從而在文言趣味讀寫中深入掌握文言虛詞。熟悉的文言課文,學生因為耳熟能詳而喪失新鮮感。教者這樣的重新編寫,可以化熟悉為陌生,化陳舊為新鮮,在陌生而新鮮的語用中,文言的積累整合得到了主動運用性的高效落實。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大語文教育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張孝純先生,曾仿古自編的《烏有先生歷險記》,包含了學生在中學階段所要掌握的文言知識及能力訓練之要點。把學生中學階段應知應會的文言知識巧妙地濃縮在一篇趣味古文中,就是文言語用情境和相應活動的趣味化創(chuàng)設(shè)。無獨有偶,2008年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語文試題也有類似的文言語用情境和活動的創(chuàng)設(shè):用文言寫一段話,字數(shù)50字以內(nèi)。要求:至少出現(xiàn)三個“之”,每個之的意思用法都不相同。
高一起始階段,慢慢滲透這樣的以120個實詞和18個虛詞為素材的淺易文言寫作訓練。隨著文言虛實詞詞匯量的逐漸擴大,這樣的淺易文言微寫作逐漸增多,日積月累,進而形成在文言語用活動中理解并能運用文言詞匯的能力。
3.發(fā)掘現(xiàn)代漢語中還在保留文言特質(zhì)的詞語,編寫文言活用記憶口訣?,F(xiàn)代漢語是文言的繼承和發(fā)展,現(xiàn)代漢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特質(zhì)的詞匯。但是這種文言特質(zhì)的現(xiàn)代漢語詞匯,因為日常使用而導致人們對詞匯背后隱藏的文言詞匯和語法現(xiàn)象,習以為常而視熟無睹、耳熟不覺。引導學生發(fā)掘整理這樣的已經(jīng)含有文言特質(zhì)的現(xiàn)代漢語詞匯,并且嘗試創(chuàng)造這樣的詞匯,不僅僅使學生能在語用中深刻理解背后的文言現(xiàn)象。而且能使自己的語用典雅化。如古漢語中大量的文言活用現(xiàn)象,以往通過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掌握,一線教師反映效果不好,原因是抽象的語法知識難以與現(xiàn)實的語用融合?,F(xiàn)在調(diào)整思路,就用現(xiàn)代漢語中還在使用的常用詞語尤其成語幫助學生在使用中理解。如成語活用口訣:(1)任賢用能形作名(賢能,形容詞活用為名詞);(2)安邦定國形使動(安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3)草菅人命名意動(草菅,名詞的意動用法);(4)不脛而走名作動(脛,名詞活用為動詞);(5)蠶食鯨吞名作狀(蠶鯨,名詞作狀語);(6)汗牛充棟名使動(汗,名詞的使動用法);(7)流金鑠石動使動(流鑠,動詞的使動用法);(8)安貧樂道形意動(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9)士死知己是為動(死,動詞的為動用法),等等。
布置這樣的文言語用活動,既可以形成成語的積累,又可以使文言活用知識借助于成語的日?;褂?,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自覺的運用。
4.尤其要注意現(xiàn)代漢語作品中的文言特質(zhì)的詞匯積累和整合,這樣的積累和整合,有助于學生形成地道的漢語言的語感。如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中,有大量的名詞作狀語和形容詞作狀語的詞語,如:蝸居內(nèi)省名作狀(內(nèi)、蝸,名詞作狀語),富有富含形作狀(富,形容詞作狀語)。如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沒有月亮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中的“怕”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魯迅《藥》里“老栓,就是運氣了你!”中“運氣”是名詞的使動用法。毛澤東在寫于1917年的《體育之研究》一文有句“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蠻其體魄”,“文明”是名詞的使動用法,“野蠻”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這個環(huán)節(jié),適宜安排積累整合的語用活動,以此促進詞匯角度的語感積累。日積月累,學生對文言活用語理的掌握,就能水到渠成,自然形成。高一入學伊始,筆者就布置這樣的積累整合語用活動,布置學生在現(xiàn)代漢語文的閱讀中,有意識搜集整理這樣的體現(xiàn)文言活用現(xiàn)象的詞句。各人搜集整理的案例,一段時間后,署名匯編成冊,印刷交流,形成班本化文言學習資料。
5.須強調(diào)的是課內(nèi)文言學習情境及相應的文言語用活動的創(chuàng)設(shè),這是最需要教者著力探求的。課內(nèi)文言學習,人們亦已達成的共識,是要遵循“文言、文章、文學和文化”的交融即“四文交融”這個最重要的原則。
筆者教學《阿房宮賦》,巧妙地發(fā)掘這篇課文相關(guān)的古代和當代的學習情境,設(shè)置相關(guān)的語用活動,取得了激活學習熱情、體現(xiàn)“四文交融”的良好的文言學習成效。列舉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把判斷句“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改成“開妝鏡,明星熒熒也”,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體悟原文的因果倒裝中故設(shè)疑問、驚奇感嘆之情。接著,引導學生添加詞語,翻譯出此句的驚嘆之情:(忽然間)天際群星閃耀,(不是群星,而)是美人正開梳妝鏡!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還是改寫比較,在改寫比較中掌握文言句式,掌握文言句式中隱含的批判之情。筆者改寫的句子是,“使負棟之柱,多于陰山之巨木;使架梁之椽,多于華山之樹苗;使釘頭磷磷,多于黃河之沙數(shù);使瓦縫參差,多于樊川之魚鱗;使直欄橫檻,多于咸陽之屋宇;使管弦嘔啞,多于黃鳥之鳴唱”。改寫句子所用山水等固有名詞,本身也是一種隱含的文化詞語。接著,設(shè)置的仿句語用活動,進一步概括凝練地揭示原文對驕奢淫逸的批判之情。出示原句:阿房宮的建立是以百姓亡命、人口減少為代價的。學生的仿句:阿房宮的建立是以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為代價的;阿房宮的建立是以城池荒廢、百姓忍聲為代價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文言句式的仿寫語用活動的設(shè)置。(1)仿照“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的句式,寫一個語段,批評或贊揚一種當今世界的現(xiàn)象。(2)仿照“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的句式,寫一段描寫校園生活的文字。學生的精彩答案舉例:盆缸叮當水嘩嘩,晨起搶洗漱也;樓梯速速穿人群,早讀免遲到也;咕咕肚唱空城計,上午第四課也;束束光柱隱宿舍,手電來夜讀也;下山個個猛似虎,沖向體育場也;歡呼聲聲掀屋頂,馬上放假是也;喧嘩騷動忽停息,老班后門站也。(胡濤)[2]
這樣“四文交融”的文言學習,體現(xiàn)的是巧妙的文言學習情境和相應語用活動的設(shè)置智慧。
中學生個人日常文化生活和交流中,其實含有大量的文言特質(zhì)的表達,這是一種大可利用的個人體驗角度的文言學習情境??上?,我們的日常文言教學,沒有很好地加以利用。文言特質(zhì)的表達,包括學生喜愛的流行歌詞,包括高考作文甚至日常練筆中高中學生嘗試的淺易文言文寫作,等等。
選擇這些典型的中學生個人體驗強烈的文字作品,發(fā)掘其中的文言現(xiàn)象,引導學生在積累整合中水到渠成地掌握文言現(xiàn)象,并形成符合漢語特質(zhì)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充分尊重學生表達交流的個人體驗。
第一,流行歌詞中的活用
歌曲《牽手》的歌詞:“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p>
“悲傷”“幸?!薄翱鞓贰钡刃稳菰~轉(zhuǎn)化成意動的活用,將生死相依、苦樂與共的氛圍營造出來,令人悠然神往、感慨至深。
第二,高考淺易文言高分作文
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經(jīng)常安排的文言語用活動,有閱讀歷年全國各地以淺易文言寫作的高考高分作文,并且嘗試進行淺易文言微寫作。從2001年淺易文言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開始,每年度都有考生以淺易文言寫作的高分作文出現(xiàn)。這些高考淺易文言高分作文,是應該利用的文言學習的情境。
有了當下生活中個人體驗的文言學習語用情境的鋪墊和預備,接下來就應該有文言語用活動的創(chuàng)設(shè)。這個語用活動的創(chuàng)設(shè),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關(guān)聯(lián)課內(nèi)、準確地道。如姓名字號釋義,凡是涉及的文言詞匯,都要預先調(diào)動課內(nèi)文言學習的積累,甚至通過工具書,準確把握文言詞匯含義,使用文言句式要地道純正。
二是關(guān)聯(lián)生活,激發(fā)情趣。關(guān)聯(lián)個人生活,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淺易文言寫作興趣。姓名字號內(nèi)涵闡釋,宿舍書房、學校建筑命名,校訓班訓釋義,這些都是關(guān)聯(lián)學生個人生活、反映學生個人體驗的淺易文言寫作的題材。如筆者曾經(jīng)先以蘇洵《名二子說》為例,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名字進行微型的簡要解說。
三是關(guān)聯(lián)三觀,表達積極。淺易文言微寫作,不能淪為純粹的文字游戲。在注意趣味表達的同時,要體現(xiàn)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四是微型寫作,篇幅短小。篇幅短小,學生才不至于因為畏難而卻步?!妒勒f新語》《舌華錄》《菜根譚》《幽夢影》《宋瑣語》,這些都是文言微寫作的仿寫范本。
五是制定標準,互相評價。文言微寫作完成后,按照詞匯句式的準確使用量、立意積極性和表達趣味性等角度,同學互相評價,教師參與評價,形成比學趕超的淺易文言寫作氛圍,促進文言積累整合和表達層面的文言建構(gòu)與運用素養(yǎng)的達成。
略舉筆者積累的歷屆學生的文言作品如下。
例1.姓名釋義
說名之一——唐余進
江蘇省興化中學2005級高二(13)班 馮仁遠
“余”者,“?!币?。農(nóng)之余,年豐;貨之余,家富。富者余貨,智者余慧。雖然,助事不可余力;賑濟不應余財;處友不得余心。
陷糾紛,不得咄咄逼人,得寸進尺;見名利,不可急功近利,盲目進取。
要之,“余”“進”皆喜字,吉字。唯吾用之有道,修德進業(yè)有成。
例2.班級敘事
取字之爭
北京豐臺二中2012級高二(2)班 陳朝鵬
劉君家桐者,北京豐臺二中人也。今課堂之上,師生共讀《滕王閣序》,誦“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全堂興發(fā)感動,吾師趙君長河慫恿鼓動。眾生競欲得其字號,大有欲罷不能之勢。長河援例“家桐”之名,謂最是對應“謝家之寶樹”意。眾議紛紜,同學王君銳賜其字“玉蘭”,同學胡君清之賜其字“金鳳”,而長河者,欲謂其“寶樹”。桐以為“寶樹”者,俗不可耐也,“玉蘭”“金鳳”者,有失君子形象也。又桐字之高貴,不可動。熟思之,決意不取字號,學生及老師欲與其交談者,直呼其名即可。然同學諸君竟代庖,謂之“玉樹”,謂之“臨風”,風雅之附不可缺,眾人之興不可掃。二者必取其一?!坝駱洹薄芭R風”孰與“寶樹”?竟取“臨風”。眾學友謂之“臨風”即可!
文言文,單音詞為主,體簡練之美;虛實詞交融,整散句間雜,得音韻之美;或引用或用典,有蘊藉之美。而文言文如用于當下生活,無論記敘還是議論,不僅能體現(xiàn)文言文原本的簡練、蘊藉和音韻之美,而且更能產(chǎn)生一種陌生化閱讀效應,激發(fā)處于學習求知階段的中學生,用文言參與和思考當下生活的熱情。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者要及時捕捉、充分放大當下生活中的文言學習情境,設(shè)置相應的語用活動。
首先,及時捕捉文言學習情境。捕捉當下社會生活角度的文言學習情境,當然要有文言表達的敏感,包括即時捕捉公眾人物言論中的文言特質(zhì)的言語。如2019年7月29日,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借用“網(wǎng)紅”用語反擊美國:做人不能太美國。此處的“美國”,是典型的名詞活用為動詞。這樣的活用,仿佛使人看到美國政客的獨斷專行、“美國第一”的舉止言語和自私嘴臉。
其次,充分放大文言學習情境。除了以即時捕捉當下生活中文言學習情境,來體現(xiàn)用文言表達的敏感性外,筆者在此更要提醒注意的,是當下幾乎成為固定文化現(xiàn)象的文言表達活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網(wǎng)絡(luò)流行文言體,如一年一度的祭黃帝文、祭孔文,如及時敘評熱點時事的“新史記”,如大量民間文言愛好者撰寫的文言作品,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放大利用的文言學習情境。
下面重點以“新史記”等為例,闡釋一下如何選擇利用當下社會生活維度的文言學習情境。新史記,及時以淺易文言的表達形式,敘述議論當下發(fā)生的人事,或者新聞人物,或者熱點事件。從表達形式角度而言,是淺易文言建構(gòu)與運用值得開發(fā)的文本,值得重視和利用的文言學習情境。但是,如何從形式和內(nèi)容角度加以選擇是需要教者用心篩選甄別的。下述兩個選擇角度值得重視:一是詞匯句式豐富、篇章構(gòu)思新穎等表達形式有可資借鑒處,有利于文言積累整合和表達能力的提高;二是從思維、文化和審美角度觀照,有值得審視賞析處,有利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精選閱讀后,引導學生從內(nèi)容與形式角度加以點評,這也是文言閱讀語用角度的活動設(shè)置。請參看下面的例文:
第一,題材主旨角度的選擇,選擇弘揚正能量、鞭撻假丑惡的作品。這是初級標準,也是底線標準。
《傅園慧傳》(節(jié)選)
園慧懵然,驚曰:“吾以為59秒矣,居然勝于此,疾速若此乎!吾足矣?!毖詴r不能自勝,以手捧懷,長嘯,瞠目,搖首,大笑,若癡若狂。
左史問曰:“汝盡力乎?”園慧曰:“吾盡洪荒之力矣?!?/p>
……幸有園慧,以頑童心,以頑童態(tài),視榮辱若無物,譽不加勸,非不加沮,快乎吾心,游乎逍遙,一時陰霾,大笑驅(qū)掃,一時沉疴,大笑愈之。此女以天真心挽大辱于既倒,其洪荒之力,偉哉?!煜孪嗦室詡危穱L憂少年,……今日觀之,則無是憂也,今日之中國,少年不失真性情,則中國不失真性情,則中國為少年之中國也。勉哉,勉哉。
【點評】敘傅園慧人事,傳“洪荒之力”經(jīng)典語,此文言敘寫第一精彩處?!耙晿s辱若無物,譽不加勸,非不加沮,快乎吾心,游乎逍遙”“不失真性情”,更是此文當反復涵詠處。全文深蘊中國文化的儒道精神。而多方對比的行文,又使此文得引人深思、開闊心胸之妙。
《翟天臨傳》(節(jié)選)
無何,有問之曰:翟學士聞知網(wǎng)乎?翟生懵然,曰:不知。斯人乃笑曰:居然博士不知知網(wǎng)乎?……且陳生舊文,學士文也;翟生之文,碩士文也。舉人而抄秀才文章乎?好事者曰:此文抄公也。此事乃不可止,好事者涌涌,無論燕趙之人,抑或秦楚之士,皆來觀事食瓜?!?/p>
太史劉曰:天下事,或可輕取,或不可輕取。富貴或可輕取,名望或可輕取,佳人或可輕取,然學問不可輕取,若學問可輕取,則無讀書人矣。勉哉,慎哉。
【點評】“舉人而抄秀才文章乎?”,幽默詼諧言?!叭魧W問可輕取,則無讀書人矣”,警人沉思語。
第二,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角度的考量,選擇蘊含批判思維、體現(xiàn)文化積淀和傳達審美情趣的作品。這是高一級標準。因為新史記往往是網(wǎng)絡(luò)即興應時之作,這個標準,其實很難達到。因此,也可選擇便于從三個核心素養(yǎng)角度,加以評判的文言作品。
《馬加爵傳》(節(jié)選)
太史公曰:鼓博浪之勇,秦皇變色;奮奪軍之威,朱亥無光。一朝逞技而天下股栗者,馬君之謂也。然其匿不能深,遁不能遠,身無長物,竟不見容于氓丐。匹夫銜跡而頸系城門,身辱刑吏之手者,是其恃勇力而不能兼智忍也。
【點評】馬加爵兇案之駭人以發(fā),良有以也,所謂“恃勇力而不能兼智忍”也。雖然,首句化用秦皇、朱亥典故,表達對像晉鄙一樣無辜受害者的同情;惜乎未能從馬加爵舍友責任角度加以辯證,有失全面客觀性。而造句“一朝逞技而天下股栗者”,又失之于夸大暴力,失之于造句欠當。
除了上述的簡要點評形式的文言語用活動外,還可引導學生嘗試以淺易文言敘寫點評社會生活。敘寫點評,立意積極、批判辯證,含趣有味、富蘊文化,尺幅千里、體現(xiàn)審美,這應該是用文言微寫作,反映表達生活應該追求的境界。
下列以淺易文言“翻譯”網(wǎng)絡(luò)流行語的文言語用活動,除了表現(xiàn)出齊整的形式美外,還有豐富的文化蘊涵。
(1)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帥到睡不著。翻譯:玉樹臨風美少年,攬鏡自顧夜不眠。(2)原文:有錢,任性!翻譯:家有千金,行止由心。(3)原文:別睡了,起來嗨。翻譯: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4)原文:也是醉了。翻譯:行邁靡靡,中心如醉。(5)原文:重要的事說三遍。翻譯:一言難盡意,三令作五申。(6)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翻譯:天高地闊,欲往觀之。(7)原文:不作死就不會死,為什么不明白。翻譯:幸無白刃驅(qū)向前,何用將身自棄捐。(8)原文:嚇死寶寶了。翻譯:堪驚小兒啼,能開長者頤。(選自網(wǎng)絡(luò))
這樣的趣味文言寫作活動設(shè)置,使得文言微寫作,機智地與新課標中“當代文化參與”的學習群的學習融通了,也拉近了學生與文言學習的距離。
學科認知、個人體驗和社會生活的文言學習情境及相應活動的創(chuàng)設(shè),是文言學習課內(nèi)與課外的融通,是高中新課標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學習任務群與“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的交融。只有喚醒這樣的文言學習情境,巧設(shè)相應的文言語用活動,才能有效地解除中學生語文學習“三怕”之一的文言文學習的困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