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史研究》《黨的文獻》《當代中國史研究》《黨史研究與教學》 發(fā)表的文章不含在內(nèi))
總 論
階級的人、經(jīng)濟的人、全面發(fā)展中的人
——新中國成立后制度設計基點的變遷(項佐濤)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9.3
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經(jīng)濟發(fā)展與城鄉(xiāng)勞動力就業(yè)的
關系探析(吳綺雯)
云南社會科學2019.3
新中國70年財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歷程、邏輯主線與
核心問題(龔 浩 任致偉)
改革2019.5
新中國70年企業(yè)與社會關系演變:進程、邏輯與前景
(肖紅軍 陽 鎮(zhèn))
改革2019.6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農(nóng)村建設成就
——基于《中國季刊》的考察(薛念文)
國外社會科學2019.3
成果、經(jīng)驗與展望
——新中國成立以來傳統(tǒng)政治文化現(xiàn)代性轉(zhuǎn)化之路
(郭璐璐)
寧夏社會科學2019.3
冷戰(zhàn)后中美西太平洋軍力對比的發(fā)展演變
(呂晶華 羅 曦)
美國研究2019.3
關于近百年中日關系的歷史思考
——以1871年、1978年條約為視角(臧運祜)
社會科學輯刊2019.3
在政黨與國家之間
——《義勇軍進行曲》接受史(夏 靜)
史林2019.3
中共黨史敘事略論(劉洪森)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9.3
歷史的“我你他”與中國近現(xiàn)代
——一個歷史方法論的思考(張曙光)
江海學刊2019.3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終極合法性的世俗化轉(zhuǎn)向
——五四新文化運動本質(zhì)新論(鄧曦澤)
江漢論壇2019.5
掙脫帝國的牽絆:“五四”與中國的現(xiàn)代建國
(任劍濤)
江漢論壇2019.5
活力東亞的1919:作為革命起點的“五四”與
“三一”(白永瑞)
探索與爭鳴2019.5
五四運動與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開啟
(李維武)
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9.5
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基于空間批判的視角(劉 燕)
重慶社會科學2019.5
新知識群體與五四運動(程美東)
北京大學學報2019.3
《新中華報》對五四運動的紀念(林緒武 李婷婷)
南開學報2019.3
鉤沉一個民族的青春記憶
——五四運動百年記憶史整理與研究摭論
(張寶明)
史學月刊2019.5
改革開放以來五四運動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吳 帥 胡仲仲)
觀察與思考2019.5
《新青年》媒介傳播的時空偏向研究(趙 琴)
西北大學學報2019.3
《星期評論》對馬克思恩格斯及其學說的介紹
(楊宏雨)
學術界2019.6
中共東京支部考論(徐志民)
中國社會科學2019.5
從“中華民族”到“中國民族”:中共與孫中山在
概念使用上的轉(zhuǎn)變(毛必祥 蔣賢斌)
蘇區(qū)研究2019.3
古田會議前的重要歷史插曲:對白砂會議前后毛澤東
與林彪信件往來的考辨(耿顯家)
東岳論叢2019.5
有關中央紅軍長征決策和準備兩個傳言的辨析
(凌步機)
蘇區(qū)研究2019.3
東北敵后抗日游擊戰(zhàn)爭失敗原因初探
(張 箭 高 瑞)
黑龍江社會科學2019.3
蘇南反“清鄉(xiāng)”:中共干部汪大銘的作戰(zhàn)與生活
(吳敏超)
史學月刊2019.6
“另類”之相:華北根據(jù)地“非婚關系”問題新探
(楊 豪)
史學集刊2019.3
暗地開花:冀魯豫根據(jù)地困難時期中共對偽軍的爭取
(翁有為 李金暉)
江蘇社會科學2019.3
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的英模運動
——以《晉察冀日報》為中心的考察
(岳謙厚 張宏華)
河北學刊2019.3
抗戰(zhàn)時期安徽敵后抗日根據(jù)地應對反共謠言的舉措與
經(jīng)驗(章征科)
安徽史學2019.3
抗戰(zhàn)時期中共政治教材中“子弟兵”的書寫
——以《預備兵政治教材》為例(劉 意)
黑龍江社會科學2019.3
當無神論遭遇有神信仰
——論抗戰(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的巫醫(yī)改造(溫金童)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9.3
革命目標的裂變與群眾路線的轉(zhuǎn)向:1940年代中共
婦女政策的溫和化(程文俠 李 慧)
社會2019.3
在百姓日常的炊煙里:延安時期科學技術觀念的傳播
實踐(楊冰郁)
學海2019.3
太行地區(qū)土改中的“踢開舊圈子”現(xiàn)象與貧雇政權的
建立
——以山西省平定縣為中心(金伯文)
湖北社會科學2019.5
淮海戰(zhàn)役期間國共基層官兵戰(zhàn)場狀態(tài)的對比
(李華文)
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2019.3
蔣桂南撤之爭與解放軍戰(zhàn)略大追擊(張 皓)
歷史研究2019.3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對待教會地產(chǎn)的態(tài)度和政策
(李傳斌)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3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研究中被忽視的域外因素
——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考察范圍(王 剛)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9.3
“讀書會性質(zhì)的馬克思研究會”與中共歷史教育實踐
(謝輝元)
延安大學學報2019.3
中央蘇區(qū)研究的學術生長與實踐指向(張自永)
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2019.3
日本的中共革命根據(jù)地史研究(祁建民)
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19.2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建國初期廣東的南下大軍掛帥問題再研究(李坤睿)
人文雜志2019.6
新中國初期對北京教會中學的接收與改造
(張燚明 金以林)
蘭州學刊2019.5
新中國成立初期湖南省貫徹婚姻法運動考察
(張 海)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3
1950年上海大轟炸前后的國共紛爭與大國外交
(徐鋒華)
史林2019.3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兼及黨史研究中的幾個方法論問題(鄭 謙)
北京黨史2019.3
中印關于印度在藏“設領”問題的交涉及其意義
(朱廣亮)
江漢論壇2019.6
做黨委執(zhí)紀的有力助手: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紀律檢查
工作(1949—1955)(趙 波)
學術探索2019.6
革命的想象:《紅色娘子軍》中女革命者形象敘事
規(guī)范的生成及更新(1956—1976)(王小蕾)
婦女研究論叢2019.3
從邊緣到中心:1958年的史學青年群體(陳 闖)
社會科學論壇2019.3
不斷革命與階級重塑:1960年的“平陸事件”
(賀文樂 黨志勇)
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2019.3
“像李雙雙一樣表演”
——以張瑞芳為個案的研究(1960—1964)
(萬笑男)
婦女研究論叢2019.3
社會經(jīng)濟史視野下上海青年支援新疆緣起研究
(1962—1966)(易海濤)
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19.3
“文革”前開封市郊區(qū)土地征用探析(甄京博)
史學月刊2019.6
改革開放新時期
1979年天津市理論工作務虛會對“解放思想”的探討
(肖建平)
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2019.3
改革開放40年中美互動與中國知識產(chǎn)權制度演進
(易繼明)
江西社會科學2019.6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公共服務供給的制度變遷
(翁士洪)
云南大學學報2019.3
改革開放四十年“救亡”與“啟蒙”關系探賾
(王勤瑤)
理論月刊2019.5
40年來中國的教育及其與經(jīng)濟的非均衡發(fā)展
(李金華)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9.3
丈量經(jīng)濟發(fā)展的思想尺度
——改革開放40年經(jīng)濟哲學演化圖示(王 程)
天津大學學報2019.3
人物研究
從文化與政治角度解讀“五四”前后的李大釗
(汪榮祖)
文史哲2019.3
尋找“新的政治”
——“五四”前后陳獨秀對于國家問題的思考
(王 銳)
探索與爭鳴2019.5
“學則須疑”:李大釗對顧頡剛的學術影響(李長銀)
蘭州學刊2019.5
李大釗社會形態(tài)觀的形成及其與唯物史觀的關系
(吳興德)
史學史研究2019.2
傳記視域中的“分階段寫作”與毛澤東思想的整體性
研究(王 芳)
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3
論列寧、毛澤東社會主義文藝政策之特色
——基于社會調(diào)查的視角(石 然)
浙江大學學報2019.3
毛澤東與阿爾都塞論生產(chǎn)關系首要性(顏 芳)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9.3
毛澤東內(nèi)參批示研究(1965—1976)(尹韻公)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9.3
張申府與“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建構(雷 頤)
蘭州學刊2019.5
鄧小平與百色起義歷史記憶的建構(陳 崢)
桂海論叢2019.3
劉大年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張振鹍)
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19.2
胡繩有關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重要問題的觀點述論
——兼談黨史研究中的史實與基本邏輯(趙 鵬)
北京黨史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