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醫(y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 楊海鵬 郭冬杰 圖片提供/壹 圖
每到冬季,尤其是北方地區(qū),一些人就會受到呼吸道疾病的困擾,出現(xiàn)咳嗽、咳痰等癥狀。此時,適當選擇、合理使用祛痰藥可以緩解這些不適的感覺。
痰是由氣管、支氣管腔內的分泌物或肺泡腔內的滲出液形成的,正常情況下支氣管內分泌少量的黏液,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當感染、異物刺激、過敏等導致呼吸道發(fā)生炎癥時,黏液分泌異常增多,與炎癥滲出物、吸入的塵埃和某些組織破壞物等混合而成痰;另外,在肺淤血和肺水腫時,肺泡和小支氣管內有不同程度的漿液漏出,也可引起咳痰。人體可借助咳嗽將痰液排出體外,這一過程稱為咳痰。痰液的過度分泌會加重感染和氣道阻塞,引起憋喘、呼吸困難等癥狀,此時使用祛痰藥物促進痰液盡快排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
祛痰藥是指能使痰液變稀、黏稠度降低,易于咳出,或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促進痰液排出的藥物。祛痰藥按作用機制主要分為三類。
1.惡心性祛痰藥和刺激性祛痰藥,如氯化銨、碘化鉀等,口服后可刺激胃黏膜引起惡心,反射性地促進呼吸道腺體分泌物增加,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
2.黏液溶解劑,如乙酰半胱氨酸,可分解痰液的黏液成分,使痰易于咳出。
3.黏液調節(jié)劑,如溴己新、氨溴索、羧甲司坦,作用于支氣管產(chǎn)生黏液的細胞,促進其分泌黏滯性低的分泌物,使痰變稀易于咳出。
祛痰藥物的選用,應視痰的顏色、量、是否黏稠以及咳嗽病因來合理選擇,必要時聯(lián)合應用鎮(zhèn)咳藥,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當痰液稀薄或呈灰白色黏液狀時,可選擇氯化銨片、復方甘草片,還可選擇中藥合劑,如蜜煉川貝枇杷膏、復方鮮竹瀝汁、急支糖漿、復方甘草合劑等。但要注意,糖漿和蜜煉制劑因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禁用。
●當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宜選擇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氨溴索等。氨溴索除了能使痰液變稀外,還能促進纖毛運動和保護支氣管黏膜,是較理想的祛痰藥。
●膿痰,如黃色濃痰多因肺部化膿感染引起,一般是肺炎、支氣管炎、肺膿腫或支氣管擴張導致的繼發(fā)性感染,相較于白色黏性痰液炎癥較重。綠色濃痰是由一種特殊的細菌—綠膿桿菌引起,患者一旦咳這種痰應盡早去醫(yī)院做痰培養(yǎng)查明原因。肺部感染厭氧菌時,咳出的痰很臭,出現(xiàn)這些情況時,除了用祛痰藥外,主要是針對病因合理使用有效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大量咳痰時,不宜使用鎮(zhèn)咳藥,尤其是右美沙芬、噴托維林、苯丙哌林等。因為這類中樞性鎮(zhèn)咳藥會使咳嗽中樞受到抑制,阻斷咳嗽反射,導致痰液滯留于氣道而阻塞呼吸道,既影響呼吸又易引發(fā)感染,所以應以祛痰為主,止咳為輔。
1.止咳和祛痰是兩個概念,止咳時要分有痰、無痰兩種情況,而不是說只吃止咳藥就能達到既祛痰又止咳的目的。如果咳嗽多痰,還要多喝水補充液體,稀釋痰液,以利于排痰。引起痰多、咳嗽的原因很多,要結合癥狀或相關檢查,進行對癥治療。咳痰患者如果伴隨其他癥狀,如氣喘、發(fā)燒等,或者咳痰持續(xù)數(shù)周以上,可能肺部存在其他疾病。如果患者長期刺激性干咳,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2.刺激性祛痰藥如氯化銨因刺激性較大,為減少胃部不適可以與食物或牛奶、抗酸藥一起用。
3.咳黏稠痰的患者要多喝水(心衰患者除外),推薦每天飲水量在 1500毫升以上。因為足夠的水分可保證呼吸道黏膜的濕潤,這樣才有利于痰液的稀釋和排出。
4.患者服藥時要注意藥物的禁忌證,鹽酸氨溴索片對妊娠初始3個月的婦女及哺乳期婦女慎用,對青光眼患者慎用。乙酰半胱氨酸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慎用或禁用,對老年患者和嚴重呼吸道阻塞患者慎用。羧甲司坦對有出血傾向的消化道潰瘍患者及孕婦慎用或禁用。愈創(chuàng)甘油醚有刺激和擴張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故禁用于肺出血、急性胃腸炎和腎炎患者。溴己新對胃潰瘍患者慎用。
5.患者在咳痰期間,禁食辛辣、油膩、腥冷等食物,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