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小玲
(如皋市中醫(yī)醫(yī)院手術室, 江蘇 如皋 2265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臨床使用頻率較高,該方法是治療膽道疾病的首選方法其不僅具有創(chuàng)傷性小、操作簡單的優(yōu)勢,還具有康復快的特點[1]。但基于手術和麻醉藥物的應激性,術后不可避免對患者身心造成損傷,故此應在手術治療基礎上實施護理。加速康復理念是根據手術期間患者身體情況實施的護理措施,對提高患者預后效果價值顯著[2]。為探討其臨床效果,故進行本次研究。隨機選擇80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在加速康復外科策略下給予手術室護理干預,總結如下:
納入我院(2017年01月--2018年0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分為2組(入院日期單雙號),即每組40例樣本。實驗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6-76歲,平均年齡:50.5±2.3歲;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7-77歲,平均年齡:51.5±2.5歲;精細對比2組臨床資料,符合研究相關規(guī)定P>0.05,待患者及家屬了解相關注意事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可實施研究。
實驗組:在加速康復外科策略下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1)心理護理:巡回護士在進行術前訪試時,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身體狀況進行有效評估,在宣教過程中,先結合患者受教育程度進行手術相關知識的講解,在通過微信、qq等平臺,推送手術視頻,通過認知程度的改善,提高其配合程度。(2)飲食:指導患者術前 6 h 禁食,2 h 禁飲,術前晚22:00 點口服 10%葡萄糖注射液 1000 ml,術前 2 h 口服 10%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糖尿病患者進食溫開水[3]。(4)呼吸功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鍛煉,以增加肺活量,降低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穴位敷貼:取足三里和上、下巨虛穴位進行小承氣湯穴位敷貼,將藥物研細末,調成稠糊狀,貼敷于雙側穴位上,貼敷6h時后常規(guī)手術。2術中護理:(1)動態(tài)調整室溫,保持手術間溫度在25℃左右,對輸入體液進行加熱,減少不必要的皮膚暴露,避免體溫過低。(2)注意補液量,控制在術中10~20ml /kg,補液速度根據生命體征和尿量、出血量來調控。(3)在不影響手術醫(yī)生操作的前提下手,動態(tài)調節(jié)術中氣腹壓力。手術開始時6mmHg基礎壓力,手術醫(yī)生進行操作時調節(jié)壓力11mmHg,手術中保證手術視野清醒,操作有一定的空間。手術操作結束,及時關閉氣腹。放空殘余co2氣體。(4)術中徹底止血,術后不常規(guī)放置引流管。(5)手術結束后向手術切口部位注射濃度為0.5%的羅哌卡因,以減輕術后的疼痛。
術后護理:(1)手術使患者機體受到消耗和損傷,術后早期進食可以加速腸蠕動的恢復,縮短住院天數,術后6h可進食流質飲食,24~36h 半流食,并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飲食過渡,注意觀察有無惡心等不適[4]。(2)術后不必去枕,取舒適臥位。(3)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0~6h 在床上進行翻身、屈膝運動, 6~24h 下床活動,可加強胃腸蠕動,也可以預防血栓形成。
1.3.1 臨床效果評估:結合臨床恢復情況、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疼痛程度(采用數字模擬法進行評估,分值0-10分,10為劇痛)進行評估。
1.3.2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評估:術后常見并發(fā)癥有腹腔積液、傷口感染、膽漏、惡心嘔吐等。
兩組臨床效果評估,詳見表1。數據顯示: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臨床效果評估(s)
表1 臨床效果評估(s)
組別 例數 排氣時間(h) 進食時間(h) 下床活動時間(h) 排便時間(d) 停止輸液時間(d)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萬元) 疼痛程度(分)實驗組 40 18.31±1.71 8.42±0.63 10.85±1.63 2.32±3.62 2.13±1.32 3.25±3.84 0.87±0.05 3.11±0.45對照組 40 26.23±3.52 17.15±4.62 20.84±4.52 3.64±5.52 3.82±1.63 5.89±5.25 1.18±0.02 5.25±0.42 t -- 12.7998 11.8414 13.1494 1.2647 5.0959 2.5670 36.4077 21.9878 P -- 0.0000 0.0000 0.0000 0.2097 0.0000 0.0122 0.0000 0.0000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評估,詳見表2。數據顯示:實驗組低于對照組。
表2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評估(n|%)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外科常見的手術方法,隨著近年來認識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臨床上腹部疾病發(fā)生率明顯升高,常規(guī)手術治療雖有一定效果,但其術后疼痛程度較重,且對機體損傷較為嚴重,腹腔鏡手術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受手術刺激,機體應激反應較高,故此應實施有效的護理,降低對患者恢復的影響??焖倏祻妥o理以先進的技術為理論實施護理,加速患者康復效率。
研究數據中,實驗組臨床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5%低于對照組,分析:加速康復外科以減少機體應激反應為實施核心,研究中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術前飲食干預、穴位敷貼、術中保溫護理、術后飲食干預、健康訓練等方法,在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過程中,加強對臨床醫(yī)務人員工作的挑戰(zhàn)[ 5-7]。術前根據接近手術的時間,逐漸進行飲食控制,減少患者應常規(guī)禁止飲食出現的饑餓、煩躁、頭暈等不良反應,有效預防術后出現的應激代謝現象。該手術的病人常因手術創(chuàng)傷導致脾失健運,氣滯血瘀,手術的應激更加重了臟腑功能失調,出現一些胃腸道紊亂的癥狀,延緩了患者的恢復[8、9]。穴位敷貼是一種無創(chuàng)無痛、方便快捷的護理措施,小承氣湯敷貼能促進腹腔鏡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減輕病人痛苦,充分體現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的優(yōu)勢。術中保溫可降低機體應溫度過低出現的應激反應,改善免疫功能,術后6h便可指導患者進食,增加機體對營養(yǎng)的需求,加快康復效率,且及早飲食可改善口腔及胃腸粘膜的干燥狀態(tài),降低胃腸黏膜受損情況,促進胃腸道蠕動[10]。
綜合上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在加速康復外科策略下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顯著,既可改善臨床指標,又可降低應激指標,值得借鑒,且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較低,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改善明顯,故此證實該方法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