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朝對“達官”的管理與優(yōu)遇

      2019-01-17 02:22:28朱麗霞周松
      中州學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明代

      朱麗霞 周松

      摘 要:自永樂朝始,明廷對于來自境外的“歸降者”有意識的封授武職,賜予漢姓,安插于軍衛(wèi),從而形成了特殊的“達官”集團。為了安撫、拉攏“達官”,使之能真正融入明朝的制度體系之中,明廷在授職、支俸、承襲、生活待遇諸多方面給予了其超過漢官的待遇。明廷對“達官”的優(yōu)遇措施增強了這一特殊群體的政治認同感?!斑_官”歷經(jīng)明代軍制的多次調(diào)整,卻保持不變,充分顯示了明廷對這一群體的肯定與信任,也是明朝軍事體系包容性的體現(xiàn)。

      關鍵詞:明代;達官;武職承襲

      中圖分類號:K24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9)12-0132-05

      關于降明“歸附人”問題,近30年來,取得了豐富成果。①這些成果更多地關注了明代非漢族官兵在內(nèi)地的生存狀況,然而,對于“達官”在明朝軍事制度框架內(nèi)如何定位等一系列問題仍舊存在不同的看法,換言之,就是對于“達官”制度本身的探討有待繼續(xù)深化。由于明代史料中沒有關于“達官”制度的系統(tǒng)完整記載,我們只有利用制度史的相關史料,在管理方式、優(yōu)遇規(guī)定、俸糧支給、武職承襲以及“特恩”各方面提煉涉及“達官”的具體規(guī)定,借此勾勒較為完整的達官制度內(nèi)容。

      一、單獨管理:另立軍冊,給賜漢姓

      與洪武朝一樣,永樂朝也將大批“歸附人”編入軍籍,不同之處在于開始將其從普通武職中分離出來,另冊單獨管理。明初管理武職“置軍職黃簿,以便稽考”②。編寫時,“或系達官,另行類出”③??梢?,達官黃簿單獨分類編寫,由于“歸附人”人名與漢名迥然不同,貫址也特別,很難照搬普通黃簿的分類編寫方式,但參考“清理達官貼黃”條目的記載,“其編號用達字”。清黃時要注意“有姓、無姓。有姓者仍舊。無姓者類奏賜姓。依百家姓編排。其寫黃、不類姓,止開某人下來歸”,“寫黃后,將各起達官親供腳色編寫勘合,與黃同進。兵部用印鈐記,照例給散”。④為方便起見,編制達官黃簿的重要前提是須有漢式姓氏。

      賜予無漢姓者漢姓始自洪武朝,“永樂元年令:各衛(wèi)韃靼人同名無姓者,照洪武年間例,賜以姓氏。仍編置勘合、以備稽考。中國人不得冒韃靼名、以避管事,違者治罪”⑤?!秾嶄洝份d永樂三年(1405)“賜山西等都司及金吾右衛(wèi)指揮千百戶脫火赤等百九十人姓”⑥。此例反映的集中賜姓規(guī)模之大,延續(xù)時間之長,表明永樂初年軍中少數(shù)民族武職的數(shù)量不容小覷。賜姓成為明朝對少數(shù)民族官員進行管理的定制之一。賜姓迅速消除了少數(shù)民族官員與漢族官員形式上的族類差異,推進了其漢化進程。

      二、優(yōu)遇制度化:安插優(yōu)待“例”的形成

      洪武時期對于“歸附者”的相關待遇,從封授原則、居住地、物品賞賜諸方面都帶有某種隨意性,而到永樂朝則很快固定下來,成為制度的組成部分,并為后代所遵行。永樂朝“歸附人”雖有在京和在邊衛(wèi)居住的不同,但是物質(zhì)賞賜是一致的。鈔幣、襲衣、鞍馬等物由朝廷賜予,房屋、日用品、糧食、牲畜由地方政府負責解決。封授官職仍沿襲了洪武朝的做法,“食其祿而不任事”,也就是盡可能的限制“降官”對軍政事務的影響,某種程度上將他們排斥在接觸掌控軍隊的權利之外。所不同的是,永樂朝給降官授職,要比洪武朝略顯寬松,換言之,新授官職的品秩更加接近于舊職。

      相應的,自永樂朝伊始,明廷從各方面進一步提升了降人待遇,并且通過“例”形成制度,加以固定。如永樂六年三月,“喜樂溫和、欽真河等衛(wèi)女直野人千戶喜省奇來朝,自陳愿居京師,賜襲衣彩幣及牛羊、薪米、居宅”⑦。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回增添了食物和住宅,從而構成了完整的納降賜予例。歸附人能直接得到政府提供的現(xiàn)成住宅,宣德年間開始為更多的歸附人建造居所。如宣德六年(1431)四月韃官失都等300余人歸降時,明宣宗對工部尚書吳中說:“虜人慕義來歸,可擇隙地造居室處之。仍如例賜器物。”⑧

      永樂朝早期給賜之物“鈔幣、衣服、布絹、鞍馬、牛羊、米薪、居第、日用什器”的具體數(shù)量除了“牛羊例”之外實不得而知,參考明朝中后期的相關規(guī)定可在某種程度上加深理解?!稌洹份d:“凡投降夷人每名賞素纻絲衣一套,綿布十匹,鈔一百錠,米三石,牛二只,羊五只,柴五百斤。隨來婦人每口綿布三匹,鈔十錠?!雹崛f歷“三十三年題準,投降夷人賞賜,男子每名素纻絲衣一套,綿布十匹,鈔一百錠;婦女每口綿布三匹,鈔十錠。男婦每名口米三石,牛二只,羊五只,柴五百斤,仍撥房屋、床榻、器皿等件居住,并應用鈔布衣服”⑩。有理由相信,上述米、布、鈔、柴的賜予數(shù)額與永樂之“例”當相去不遠。

      由于來自漠北的降人都是攜帶家屬、牲畜入明,其所帶馬匹也有一部分以“貢”的形式給予明朝。明廷相應的也制訂了馬價予以收買?!秾嶄洝吩?jīng)追述:“兵部奏,舊例:迤西、迤北來歸人口帶到馬匹,給軍騎操。中等賞鈔三千貫,下等賞鈔二千五百貫,各綿布五匹、綿花三斤;無馬者賞絹衣一襲,或鈔二百貫,綿布四匹,折準絹衣。今遼東總兵等官右都督曹義等奏稱,鈔貫不敷,欲將帶到馬匹中等賞鈔二千貫,下等賞鈔一千五百貫,宜從所言。從之?!盉11雖然史料的核心下調(diào)遼東降人馬價,但是它所反映的馬價舊例應該也是在永樂六年即已確定的標準。正統(tǒng)末年只是在遼東進行了調(diào)整,似乎并沒有影響到其他地區(qū)。另外,還可與前段對比無馬者的賞例,亦能證明明朝賞例的穩(wěn)定性。

      三、從優(yōu)俸到趨同:俸糧優(yōu)待的變遷

      歸附人除了在入明之際享受賞賜,在以后的帶俸居住生活中還一直保持著俸糧領取方面的優(yōu)遇。盡管明朝深受財政壓力增大和物資儲備不足的長期困擾,不斷下調(diào)歸附人俸糧的標準,可是同等條件下,優(yōu)于漢官則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也成為漢人文官竭力攻擊的借口之一。

      早期史料中并沒明確的達官俸糧支給的具體說法。洪熙元年“左軍都督僉事金順先任都指揮同知,其俸依達官例,米鈔中半支。今升都督,宜如前例。從之”B12。這是史料中首次涉及的“達官俸糧例”,其俸糧額度應與官員品級一致,特別之處主要是本折色的比例。“米鈔中半支”是該例的核心,大體相當于永樂初在京官員的三四品比例。宣德三年(1428)“令在京達官俸不拘品級月支米二石,余于南京倉支,其折鈔照文武官例”B13。雖然調(diào)整了支取地點,但并未減少達官本色的支取比例,在本色糧的領取方面仍遠遠優(yōu)于普通武職。

      明英宗繼位后,達官俸糧優(yōu)待標準進一步降低,“更定在京韃官月俸給米例”,“命全給者減半,半給者減十之三四,新降附者自指揮而下亦遞減之”。B14在京達官的本色支給比例分別由100%、50%降至50%、30%,下調(diào)幅度還是非常明顯。

      《太倉考》載明代軍衛(wèi)中七級達官俸糧的具體構成原則是:第一,按照品級高低設定俸糧額度;第二,俸糧分為本色和折色兩類,其中本色米占30%,折鈔占35%,折銀占35%。該書所載漢官與達官各級官俸總額一致,區(qū)別主要在于本色糧支取比例有明顯差異。所有漢官官俸中本色糧一律以12石(1石/月)的定額支給。達官卻隨品級不同,每月本色糧的支給標準為“指揮使月支米十石五斗、指揮同知月支米七石八斗、指揮僉事戶支米七石二斗、正千戶月支米四石八斗、副千戶月支米四石二斗、實授百戶月支米四石、試百戶月支米二石。達官自指揮使以上,俱照品級支本色米,并折布鈔,無折銀折絹事例。但實授百戶以上,折布鈔月加米一石五斗,試百戶折布鈔月加米一石”B15。此外,宣德五年,明朝就已規(guī)定“御馬監(jiān)勇士馬并達官馬每匹月支草三十束,內(nèi)支本色草十五束,余折白綿布一匹”B16。

      在南方,據(jù)《(嘉靖)廣東通志初稿》載“凡達官俸給俱同內(nèi)地,惟本色多支一石”B17,優(yōu)遇幅度大幅降低。神電衛(wèi)達官B18、德慶所達官B19的具體記載印證了《廣東通志初稿》對南方達官官俸記載的準確性。與《太倉考》記載相比較,南方達官俸額要略低于北方,但是仍舊保持了相對于漢官更為有利的俸給。然而,廣西班軍上班行糧的支給達官與漢官基本無異,《蒼梧總督軍門志》云:“一上班官軍行糧。漢官、達官每員九斗,漢舍、達舍每名六斗,漢達旗軍余丁與總兵府寫字軍及跟都指揮軍伴每名四斗五升。達舍、達旗先曾有功,告準幫添月糧者,旗支六斗,舍支九斗,于梧州廣備倉支給?!盉20這就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明代后期南方達官的俸給優(yōu)待措施執(zhí)行力度漸漸降低,傾向于與漢官齊平。原因與遷居南方達官的民族特征快速消失,混同于漢人有關。

      四、襲職比試的特殊化與優(yōu)養(yǎng)措施

      其一,襲職免比。明朝對于武職承襲還有免于比試的規(guī)定,明中期,為緩解財政困難。武職承襲出現(xiàn)了“納銀免比”“納米免比”“納豆免比”“納馬免比”等諸多“免比”名目。在達官武職類別上,明朝一般也采用“免比”。梁志勝先生曾專門探討過“達官不比”問題B21?!斑_官不比”應受“土官”“新官”免比的影響?!昂槲涠吣炅睿颇贤凉僖u替免比試?!盉22永樂之后的“達官”視“土官”“新官”例,均享有免于比試的特權,是為“免比”特權的擴大化。

      免于比試從制度上確保了武職在承襲時,不經(jīng)考核程序介入,直接任職,從而形成了完全意義上的世襲武官。在襲職的具體環(huán)節(jié)上,《會典》載:“洪武、永樂間降附達官亡故者,子孫襲替降一級?!钡矫髦衅诘摹俺苫g,令達官襲替免降。新遷安插者許就衛(wèi)所襲替,系流官者仍減襲”。嘉靖初年,明朝廢除了新官不比的舊規(guī)后,令“凡來降夷人有職事者,與原舊職事子孫準襲。無職事者,量與做頭目,子孫襲替之日收軍。后能立軍功升職者,照軍人獲功例準襲。其不由軍功別項升者,子孫襲替革與頭目差操”。B23新官在嘉靖八年以后取消了“免比”特權,但是土官、達官免比則一直保持到了明亡。顯然,免于比試成為將達官從明朝武職系統(tǒng)中區(qū)分出來的標志之一。

      其二,逾期襲職。在襲職方面,除了“達官免比”的長期優(yōu)遇之外,明朝君主們還對超過正常期限達官的襲職網(wǎng)開一面。一般情況下,如果是指揮使以上的流職,承襲者只能按照原職,即世職(指揮使及其以下)承襲;如果承襲的時間間隔超過十年,則不允許承襲。在這兩方面,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達官違制承襲的事例。

      逾期要求襲職事例首現(xiàn)于宣德朝,《實錄》載:“命故錦衣衛(wèi)指揮使亦剌思子馬哈麻襲職。亦剌思,本撒馬兒罕人,洪武間歸附。永樂間往亦里吉思導其王子暖答石等來朝,遂升是職。至是歿十余年,例不應襲。上念其父之勞,特命襲之?!盉24雖然亦剌思歸附明朝在洪武朝,理論上不屬于“達官”,但是他原籍撒馬兒罕人的特殊身份事實上也開啟了達官逾期襲職的先例。如果追溯逾期襲職的法令,則要早到永樂朝,《兵部武選司條例》稱:“永樂十五年令:土官告襲,雖出十年,亦準襲。”B25顯然,馬政事例并不完全屬于特例,而是通過援引土官例應用在非漢人武職身上的制度延伸。如都指揮僉事苦出納男潑著父親“苦出納原系口外女直夷人”,“挈家來降。蒙照例填注廣西都司桂林中衛(wèi)帶俸安插,病故”。潑著年五歲,“不知告封優(yōu)給。嘉靖元年保送襲職。該本部看得伊父正德二年九月內(nèi)病故,到今十年之外,不準承襲。但安插達官原無事例,比之各衛(wèi)軍職不同,況新安插達官?合無比照土官事例,準令潑著承襲伊父達官指揮使,于原衛(wèi)所帶俸”。B26可見,土官事例應用于達官已經(jīng)成為明朝的政治傳統(tǒng)。

      其三,優(yōu)養(yǎng)。

      達官同樣享有武職優(yōu)養(yǎng)的待遇,史稱:“凡達官病故,無應襲而有正妻者。天順元年令月支米一石,優(yōu)養(yǎng)終身。成化三年奏準達旗人等故絕,遺有母妻,亦如前例?!边€規(guī)定了“凡來降夷目。景泰三年令歿于王事,兒男幼小者,準紀錄,月給養(yǎng)贍米二石,候出幼著役。其在京病故者亦準紀錄,月給米一石”。B27具體到實例,達官本人如“正德五年十二月,吳剛,年六十六歲,迤北人,系錦衣衛(wèi)鎮(zhèn)撫司年老達官指揮同知,已與男吳鑒替,故。本人告乞優(yōu)養(yǎng),照例支與全俸”B28。至于母、妻、女兒,如《南京錦衣衛(wèi)選簿》載:“正德八年二月,趙氏,年五十五歲,山后人,系南京錦衣衛(wèi)鎮(zhèn)撫司帶俸故達官指揮使把禿孛羅母,戶無承襲之人,照例與俸伍石優(yōu)養(yǎng)?!盉29“嘉靖十七年十二月,愛女兒,年三歲,回回人,系南京錦衣衛(wèi)鎮(zhèn)撫司安插故帶俸達官正千戶以宿庶長親女,戶無承襲之人,照例與俸伍石優(yōu)養(yǎng),十四歲住支?!盉30在“戶無承襲之人”的前提下,一般按照本人、女兒、母親、妻子的順序給予優(yōu)養(yǎng)。本人獲得足額全俸,終身;女兒、母親都是5石,區(qū)別在于女兒到14歲為止,母親終身,妻子數(shù)額最低,為2石,也是終身。但是,對照《選簿》中的漢官,達官優(yōu)養(yǎng)的條件和數(shù)額、年限并未與普通漢官有任何區(qū)別。

      五、非常態(tài)優(yōu)待:特恩

      在以上優(yōu)遇規(guī)定之外,還存在一些超出規(guī)定的所謂“特恩”。案例集中出現(xiàn)在洪宣兩朝?!疤囟鳌本鲎曰实鄣呐R時命令,因其違制,所以經(jīng)常強調(diào)“不為例”,以此杜絕后人援引。特恩內(nèi)容所及主要體現(xiàn)在非常規(guī)支俸和襲職等方面。

      1.支俸

      早在永樂朝的冬衣賞賜時,有官員提出“京衛(wèi)官軍俱賜棉花棉布為冬衣,各衛(wèi)寄居韃靼官軍宜準此例賜之”。但是,朱棣卻提高標準,他說:“‘待遠人當厚。命賜都督、都指揮、指揮皆織金纻絲衣,千百戶、衛(wèi)所鎮(zhèn)撫纻絲綾衣,舍人頭目絹紬衣,旗軍人等胖襖袴鞋?!盉31俸糧首開特殊化先例也始自永樂朝,史載:“命都督吳允誠、柴秉義等月俸并全支米。時內(nèi)外官俸俱米鈔兼支,上以允誠等從征有功,故優(yōu)之。”B32明仁宗繼位后,“加忠勇王金忠太子太保,二俸俱支”B33,“命行在戶部:忠勇王金忠所兼太子太保祿并支米”B34。一人食雙祿,在明朝對待“歸附人”的歷史上也是空前之舉。仁宗的命令受到戶部質(zhì)疑,宣宗時“行在戶部奏:太子太保忠勇王金忠歲祿一千石,宜兼支米麥”B35,不料,宣宗肯定了其父的做法,更將支俸優(yōu)遇的范圍擴大到整個忠勇王部屬。宣德三年,命“忠勇王金忠部屬韃官都指揮把罕等七十七員南京應支俸米,非其便。外夷來歸者當優(yōu)之,其米皆于北京支給,應折鈔者亦于順天府課程內(nèi)支”B36。同年戶部尚書夏原吉提出的“撙節(jié)預備之策”中,雖然要求將北京達官俸糧實支標準標準降低,余額在南京支取時,但仍特別強調(diào)“除忠勇王如舊外”B37。宣德四年,宣宗更“命行在戶部:忠勇王金忠兼太保之俸以全米給之”B38。金忠待遇的特殊性由此可見一斑。

      2.流職承襲

      襲流職者首開先河的是明仁宗。史稱:“命都指揮同知楊效誠致仕,以其子孟(猛)哥襲職。都指揮舊無承襲者,效誠原韃靼人,小心不懈,蓋特恩云?!盉39宣德元年,忠勇王金忠原部屬都指揮僉事末臺子客薛襲為都指揮僉事,當時“兵部奏:故事,都指揮無襲。上曰:遠人來歸,不必拘定制。遂命之”B40。次年,金忠部屬都指揮僉事帖木兒海牙子脫丹帖木兒同樣襲父職B41。四年“命故都指揮同知納哈出弟虎丹都,都指揮僉事脫卜子失連臺,指揮同知剌哩子阿失別、孛羅叔馬尼,指揮僉事孛羅子阿剌脫木兒、阿力不該弟伯顏察兒、土干帖木兒弟虎答魯禿襲職,皆忠勇王金忠故部屬也”B42。

      另外,還有個別達官相繼在宣德,甚至天順朝繼續(xù)獲得支俸的“特恩”。洪熙元年“行在戶部言:瓦剌歸附人亦速不花等今授都指揮等官,請于錦衣衛(wèi)月支俸糧。上曰:虜人來歸,非藉俸賜,何以自養(yǎng),如例給之。又曰:昨本雅失里妻及外母亦宜優(yōu)贍,每月各與米五石”B43。再如金順的就近支取事,宣德四年“行在戶部奏:順義伯金順歲祿八百石,請令于南京倉米麥兼支。上命就北京倉給之,不為例”B44。再如阿討剌等人的高比例支米事,天順三年(1459)“命給山東住坐韃官阿討剌等俸祿:五品以上支米三分,六品以下支米四分,不為例。從阿討剌等奏請也”B45。甚至一些為事官身份的達官也能獲得俸糧上的特恩,如正統(tǒng)四年,達官“安朵兒只等任都指揮同知等官,犯罪謫戍廣西。既而蒙宥,充為事官,取回原衛(wèi)操備立功,隸三千營。至是,奏乞給俸養(yǎng)贍。行在戶部以為例不應與。上命給與半俸,俾效勞行陣”B46。五年又出現(xiàn)類似事例,羽林前衛(wèi)帶俸達官指揮石“忠先被罪發(fā)戍廣西,至是宥回,令教習韃靼文書于四夷館。忠援例乞俸養(yǎng)贍,故給之”B47。在這里甚至將特例加以援引奏求,竟然獲得成功,不同尋常。天順間“錦衣衛(wèi)帶俸千戶奧骨等初來降時已給賜如例。至是,奧骨等復累陳艱窘,乞增所賜。上曰:遠人來歸,賞宜從厚。其增賜奧骨等四人鈔一百錠、纻絲一匹、綿布十匹,百戶并所鎮(zhèn)撫卯歹等十三人纻絲一匹、鈔布視奧骨半之”B48。明宣宗還“賜行在錦衣衛(wèi)帶管歸附韃靼都指揮阿老丁等三十二人田地草場于順天府”B49。由此開達官奏討賜地之濫觴B50。

      3.居住特例

      另一些在京居住的達官還請求將前來歸附的親屬與其一同居住,也得到了準許。如天順二年“后軍帶俸左都督馬克順奏:有親家那來參政下家人阿力、猛該、馬木三人,因迤北艱難來降,乞存留在京同住。從之”;“錦衣衛(wèi)帶俸指揮使撒兒討奏:瓦剌來降韃子瓦剌歹、把禿剌奄克、脫脫、朵兒只、朵羅臺五人系親戚,脫脫系親弟,乞留在京同住。從之”。B51憲宗朝“建州右衛(wèi)指揮僉事宋升吉巴等來降,奏乞于廣寧隨親居住。事下禮部,援兵部舊議言,各夷牽引歸附,固可俯順。若使闔族積聚,難保無虞。上以夷情懇切,特允之”B52。

      總的來看,明朝對于附明各少數(shù)民族人士在“達官”名目下,給予其相應的身份和全面的優(yōu)遇政策,有利于他們快速適應和融入內(nèi)地的體制之中,并為國家所用,收到雙贏的效果。明代“達官”制度的優(yōu)遇措施盡管不斷遭到漢人文官的質(zhì)疑、否定,但是在整個明朝的中前期則未加動搖的執(zhí)行下來。甚至在嘉靖初年,廢除了“新官免比”的規(guī)定之后,“達官免比”依然得到尊重和保留,直至明朝滅亡。

      注釋

      ①相關研究的專著有:奇文瑛:《明代衛(wèi)所歸附人研究——以遼東和京畿地區(qū)衛(wèi)所達官為中心》,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張鴻翔:《明代各族人士入仕中原考》,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梁志勝:《明代衛(wèi)所武官世襲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此外,寶日吉根、邸富生、奇文瑛、王雄、柳素平、吳云廷、高壽仙、彭勇、劉景純、周松、司律思、David M. Robinson(魯大維)等人也有相關專題論文發(fā)表。

      ②③④⑤⑨⑩B13B22B23B27李東陽等撰,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廣陵書社,2007年影印本,第1749、1750、1751、1752、1664、1874、724、1743、1745、1749頁。

      ⑥⑦B31B32《明太宗實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校印本,1962年,第726、1042、1539、1435頁。

      ⑧B12B24B35B36B37B38B40B42B43B44B49《明宣宗實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校印本,1962年,第1816、134、427、334、987、1110、1283、448、1412、118—119、1352、381頁。

      B11B14B45B46B47B48B51《明英宗實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校印本,1962年,第3070、86、6417—6418、1171、1232、6294—6295、6150—6152頁。

      B15B16劉斯?jié)崳骸短珎}考》,“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6冊,書目文獻出版社,2000年影印本,第767、777頁。

      B17戴璟、張岳等纂修:嘉靖《廣東通志初稿》卷三四,《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89冊,齊魯書社,1995年影印本,第566—567頁。

      B18歐陽保撰:萬歷《雷州府志》卷一二《兵防志一》載,達官指揮使月俸米八石,試百戶二石,另有柴薪靴帽銀,建屋、修理等支出?!度毡静刂袊币姷胤街緟部返?冊,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339—340頁。

      B19陸舜臣撰:嘉靖《德慶州志》卷一三《達舍》載,達官指揮月俸米三十五石,百戶十石,頭目二石,達小旗一石八斗,達舍一石六斗(或一石)。此外尚有柴薪銀、衣靴銀、稻谷銀,死亡有棺木銀。《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第65冊,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995—996頁。

      B20應槚編輯、劉堯誨重修:《蒼梧總督軍門志》卷十四《經(jīng)費》,全國圖書館縮微復制中心,1991年影印本,第153頁。

      B21梁志勝:《明代衛(wèi)所武官世襲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317—319頁。

      B25B26《兵部武選司條例》,《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第14冊,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454、406—407頁。

      B28《錦衣衛(wèi)選簿》,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編:《中國明朝檔案總匯》第50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315頁。注:該達官指揮同知先輩名哈昝赤。

      B29B30《南京錦衣衛(wèi)選簿》,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編:《中國明朝檔案總匯》第73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7、45頁。

      B33B34《明仁宗實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校印本,1962年,第85、300頁。

      B39《明仁宗實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校印本,1962年,第79頁。注:楊效誠原名保住,永樂初隨把都帖木兒(吳允誠)降明,為陜西行都司都指揮僉事,賜姓名楊效誠。

      B41《明宣宗實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校印本,1962年,第795—796頁。

      B50注:北直隸達官土地占有的論述可參見司律思:《1400—1460年明朝蒙古人賜地考》(Henry Serruys. Landgrants to the Mongols in China, 1400-1460),《華裔學志》(Monumenta Serica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第25輯,1968年,第394—405頁;周松:《明朝北直隸“達官軍”的土地占有及其影響》,《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11年第4期。

      B52《明憲宗實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校印本,1962年,第4618頁。

      責任編輯:王 軻

      猜你喜歡
      明代
      淺論明《南都繁會景物圖卷》的表現(xiàn)形式和技法
      佛典重現(xiàn) 寶藏增輝
      明代中后期山水畫發(fā)展情況梳理
      明代官員如何發(fā)揮諫言監(jiān)督作用
      人民論壇(2016年29期)2016-12-22 22:41:19
      明代各家“本色說”之于中國奇觀電影
      明代貴州衛(wèi)學與地域文化
      論明代賓禮制度下的禮樂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5:01:57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57:32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尚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3:06:21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2:57:04
      利津县| 通道| 乐清市| 荔波县| 宁晋县| 临邑县| 云安县| 罗田县| 阳西县| 临桂县| 武隆县| 壤塘县| 宜宾市| 凤翔县| 仪陇县| 保靖县| 剑河县| 梁河县| 张掖市| 子洲县| 东方市| 陆川县| 义马市| 盱眙县| 额尔古纳市| SHOW| 昌宁县| 英山县| 伊金霍洛旗| 集安市| 汉阴县| 巴塘县| 铁岭市| 南投市| 突泉县| 体育| 石河子市| 清远市| 浦县| 北票市|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