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瑜
[摘要]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策略研究,教師要有統(tǒng)籌規(guī)劃意識,探尋最為適合的切入點,立足學情選擇活動內容,根據教情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結合生活設計活動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創(chuàng)建適宜的學習實踐環(huán)境。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36-0067-02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教師要有接軌意識,展開多種形式的教情和學情調查,為課堂教學設計和發(fā)動提供第一手資料,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的生活實踐經歷還比較單薄,缺少基本的實踐生活認知積累。因此,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接受實際,對綜合實踐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適合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感知和體驗機會,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一、立足學情選擇活動內容
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這是最為普遍的現象。學生由于生活環(huán)境不同,學習興趣、思維悟性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是正?,F象,所以教師要有分層教學意識,為學生準備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順利進入學習情境之中。
1.整合教學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課主要以活動的形式呈現出來,所以教師在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時,要建立自覺的學情調查意識。不同年齡、不同區(qū)域、不同群體的學生對實踐活動有不同的個性追求,教師對此要進行調查,以提升活動設計的覆蓋面。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比較固定的教材,教師要科學取舍,根據學情調查情況,為學生提供適合度更高的活動資源,以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主動性。
如教學浙教版五年級上冊《管理我的零花錢》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綜合實踐活動任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們的零花錢越來越多。那么,如何正確管理零花錢?我們不妨展開一系列實踐活動:第一步,走訪調查,對同學零花錢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并做好調查報告;第二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活動,對調查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現象進行集體研討,做出歸納總結;第三步,經過篩選歸結,對正確使用零花錢的案例進行集中展示,選派先進典型發(fā)言,介紹自己的操作經驗?!睂W生根據教師的布設順利展開相關操作活動,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認知實際進行活動設計,規(guī)劃操作步驟,將實踐活動推向深入。
2.拓寬教學訓練視野
學生對實踐活動的需求呈現差異性,教師要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生提供更多生活實踐機會,給學生帶來思維沖擊。如關注校本課程資源、整合生活活動內容、借助網絡收集信息等,都可以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帶來更多的信息支持。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形成學科能力。
為了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充分的認知,教師不妨利用多種展示手段,為學生提供直觀的體驗機會。如教學《教室環(huán)境我布置》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信息,引導學生觀察??吹浇淌遗K、亂、差的圖片時,學生深受觸動。于是,教師為學生布設實踐活動任務:“班級是我們共同的家,如何布設需要大家集思廣益。請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教室,然后挑選最佳設計方案,展開集體實踐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思考和討論,并確定了最佳設計方案。
二、根據教情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學生直觀學習思維較強,教師不妨利用媒體、實驗等途徑展開教學調度,激發(fā)學生學習實踐的主動性,順利推進綜合實踐活動。
1.創(chuàng)設媒體活動情境
學生大多喜動不喜靜,對實踐活動有特殊的參與興趣,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展開教學布設,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情境,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動背景、播放活動視頻,或者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條件,如活動場地、活動材料等,都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沖擊,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多媒體的廣泛應用,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多選擇,教師合理運用媒體輔助手段,往往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發(fā)動效果。如教學《中外節(jié)日大擂臺》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初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圖片上呈現的內容。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這些圖片都是對中外節(jié)日的介紹和展示。由于學生對這些節(jié)日都比較熟悉,自然能夠快速給出解讀答案。為進一步喚醒學生的學習認知,教師為學生布設一個實踐活動任務:深入家庭和社會展開調查活動,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和外國節(jié)日習俗進行歸結性調查,以便參與課堂展示活動。任務布置后,學生積極響應,調查活動順利展開。
2.啟動實驗活動程序
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有不少動手操作內容,其實驗特征極為明顯,教師不妨從實驗角度展開教學布設和引導,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形成學力基礎。在選擇實驗內容和實驗形式時,教師要做好教學評估,針對教學實際進行實驗設計,提升教學有效性。學生對實驗性活動有特殊的參與興趣,教師要在實驗執(zhí)行過程中跟進指導,幫助學生順利進入活動核心,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如教學《有趣的臉譜》時,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準備了一些臉譜,讓學生觀察并說說這些臉譜的角色特點。學生頓時興奮起來,有的講解道:“這個是孫悟空臉譜,孫悟空會七十二變,神通廣大,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庇械闹v述:“這些臉譜是京劇中的角色,如花旦、老生、丑角等,演員帶上什么樣的臉譜,就飾演什么樣的角色?!边@里,教師為學生展示臉譜,調動學生的生活認知思維展開課堂討論,這也是一種活動形式。
三、結合生活設計活動方式
教師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展開教學設計,適合度更高,教學啟動效果也會更為顯著。學生對生活中的實踐活動有特殊的參與興趣,這無疑是重要的教學資源,需要重點利用。
1.布設生活實踐訓練
設計生活實踐訓練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認知展開具體操作,讓學生在思維接軌中形成學力。如參觀、走訪、調查、實驗、測量、觀察、郊游、宣傳、勞動、設計、操作等都屬于綜合實踐活動形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做出篩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實踐活動契機。
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接軌學生生活展開設計,調度效果更為突出。如教學《老少同樂重陽節(jié)》時,教師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重陽節(jié)又叫敬老節(jié),每年這個節(jié)日,大家都要登高望遠,為家中的老人獻上一份孝心,或者陪家人郊游。請大家選擇一種活動形式,并將活動情況寫下來,參與班級展示活動?!痹谡n堂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夠具體介紹。一個看似簡單的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促使其思想獲得更多洗禮。
2.接軌社會展開實踐
接軌社會設計綜合實踐活動,也是學科拓展教學的基本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社會有很多接軌點,這是教師設計教學時必須關注的地方。實踐活動啟動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社會活動有一定的了解,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可行性展開深入調研,為學生準備適合度更高的實踐活動。
如教學《自護自救小能人》的相關內容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個現場救護活動:“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危險,需要掌握一定的救護知識。假如這里有一個急需救助的病人,如何對其進行人工呼吸呢?請大家現場展示?!睂W生聽說要現場做人工呼吸都有些緊張,教師引導學生對相關材料進行集中學習,然后給學生示范,學生才漸漸進入情境之中。
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生活認知,才能給學生更好的指導和服務,促進學生良好實踐品質的形成。
(特約編輯 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