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梅
音樂是一門浪漫的藝術(shù)。人們通過音樂抒發(fā)情感、寄托情感、表達情感,語言有國界,我們可能聽不懂一個陌生國度的語言,但音樂無國界,音樂重在表達情感,用旋律來表達感情,不同的音樂給不同的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既相通又不同,這便是音樂的神奇之處。民族音樂特色鮮明,與眾不同,所以民族聲樂教學極其重要,對于民族聲樂的教學有很多種視角,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從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賞析視角下分析,研究賞析視角下的民族聲樂教學實踐的教學策略以及帶來的影響。
任何實踐都建立在理論的基礎(chǔ)上,民族聲樂教學也如此。關(guān)于理論的重要性,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感覺只解決現(xiàn)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zhì)問題?!睂τ诿褡迓晿方虒W來說,理論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為了讓民族聲樂的教學和高校學子對于民族聲樂的學習更加扎實,必須要先把理論重視起來。
如果想要學好一件東西必須先要了解它,欣賞它。賞析簡單地說就是對一件事情進行觀察、研究,最后得出結(jié)論。足夠了解民族音樂才有能力去賞析,此處所說的賞析并非簡單的,感性的賞析,而是需要從專業(yè)的角度做出專業(yè)的觀察和分析,基于感性之中感悟,并做出理性的分析,得出一些結(jié)論來填補自己相關(guān)知識的空白。教學中不要一味地學,更要明白賞析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賞析不是單純地欣賞別人的優(yōu)秀片段,而是要既賞析好的也要欣賞有瑕疵的,既欣賞別人的也要欣賞自己的,將自己置身事外地去欣賞自己也是一件極具挑戰(zhàn)性的事情。
無論哪種音樂的學習或者教學,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傳承。傳承是一件具有使命感的事情,尤其是對于民族的東西。民族聲樂是各個民族所特有的東西,正是由于這些特殊的民族傳承才使得各個民族能夠保持特殊性。特殊性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是特別重要的,這是一個民族保持獨立的重要前提。任何一種有利于民族聲樂傳承的方法都是可取的,而賞析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學實踐是目前探索出的眾多可取方法中更加有效的方法。利用賞析視角的特殊性來進行高校學子學習民族聲樂的相關(guān)教學能夠促進民族聲樂的傳承。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歷經(jīng)無數(shù)艱難,世世代代綿延至今。中國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國家,同樣的,中國的民族音樂也極具包容性,民族音樂是各個民族人民共同的智慧結(jié)晶,是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維護并傳承民族音樂就意味著維護民族的團結(jié),音樂是連接情感的,音樂的包容性有利于各個民族相互理解,共同努力,團結(jié)一致地守衛(wèi)祖國。所以說,民族聲樂的傳承必定會鞏固我國民族基礎(chǔ)。
一提到“賞析”二字,一般都會不自覺地想到擬人、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段,其實對于音樂的賞析也不過如此。上文強調(diào)了民族音樂注重表達感情的特點,音樂會讓人感到舒適、激動或傷心,這種反映可稱之為音樂的修辭,音樂用不同表達方式表達出了不同的情感,并讓人真情流露。
賞析是出現(xiàn)已久的詞匯,實踐出真知,既然實踐證明了它的有效性,所以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利用賞析視角是可取的。這是一種理性思考下的取舍,值得嘗試,也正是因為基于在實踐中檢驗過的賞析進行教學才使得民族聲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民族音樂的特性在于不同民族情感的科學結(jié)合。這里說的民族既有小的民族又有大的民族,每個不同的民族都將具有各自風格的音樂投入到民族音樂。民族音樂包容性強、內(nèi)容廣泛,它受到不同的音色、音勢、聲調(diào)和語氣等的影響,體系分明,獨樹一幟。賞析視角下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實踐是傳承民族音樂的有效實踐,能夠很好地推動民族音樂的教學,促進民族聲樂的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