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街第一小學 利彩蘭
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運用簡便運算的意識,就是要讓學生由被動的“要我簡算”轉(zhuǎn)化成主動的“我要簡算”的過程,是學生學好簡便運算的前提。在課堂上,教師要經(jīng)常鼓勵和提倡學生使用簡便運算,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思考、根據(jù)實際情況優(yōu)化策略,養(yǎng)成自覺簡便運算的好習慣。教師一定要精心設(shè)計并引導優(yōu)化算法的教學過程,讓算法能夠在比較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例如“蘋果和梨每千克都是8 元,蘋果買了6 千克,梨買了4 千克,一共多少元?”有兩種算法:“(6+ 4) × 8”“6× 8 + 4× 8”。雖然這兩種算法都對,但要讓學生明確哪種算法簡便, 提倡使用簡便方法:先算6 + 4,湊整 10,再乘 8 ,計算會快捷許多。但當條件變成“蘋果和梨每千克都是8 元,蘋果買10 千克,梨買了5 千克,一共多少元?”這時分開算8×10 和5×10,再相加卻更簡便。通過對比,要讓學生知道要按實際具體情況來確定簡算的方法。再如教學統(tǒng)計問題:第一小組的數(shù)學成績?nèi)缦拢?9、96、97、98、100,求出第一小組的數(shù)學總成績。那些沒有簡便意識的學生是一個一個加起來計算:99+96+97+98+100,這樣的計算既復(fù)雜又容易出錯。有簡便意識的同學會列出這樣的算式:100×5-1-4-3-2 或100×5-(1+4+3+2)。通過比較, 讓學生認識簡便運算的魅力和價值, 自覺樹立簡便運算的意識,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是學好簡便運算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也有所體會,凡是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求知愿望強烈,學生就會對這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掌握得很好。所以在簡便計算的教學中,老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的時候,我設(shè)計了和學生比快的游戲,讓一個學生抽出數(shù)學卡片:如(37+23)×42、61×56+39×56……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老師口算,誰快誰就把得數(shù)大聲喊出來。通過比賽,同學們都感到好奇怪,為什么每次都是老師勝出?老師有什么計算法寶呢?學生深深被老師的計算方法所吸引了,都急于知道謎底,這時,老師拋出乘法分配律的法寶,讓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欲望去學習,充分調(diào)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chǔ),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簡便計算就是運用各種計算法則和性質(zhì)把復(fù)雜的計算轉(zhuǎn)換成簡單的口算,所以簡便計算是建立在扎實的口算能力的基礎(chǔ)上的。學生擁有扎實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要做到持之以恒地訓練,所以,每天上課前三至五分鐘的時間,我都會讓學生聽算10 道精心準備好的口算題,讓學生掌握好一百以內(nèi)的加減法(特別是二十以內(nèi)的加、減)和表內(nèi)乘除法,要讓學生對這樣的口算題脫口而出,教師再結(jié)合簡算的特點,多做一些湊整的練習和常見的特殊數(shù)字的練習。例如常見的特殊數(shù)字練習:25×4 =100、125×8 =1000,老師可以讓學生記?。嚎吹?5,就要想到4,因為25 乘4 等于100;看125,就要想到8,因為125 乘8 等于1000,等學生都熟練掌握了,老師還要做一些變式訓練,如:125×32、25×12 等,讓學生想這些算式里面包含有幾個“25×4 =100”和幾個“125×8 =1000”,這時,學生就可以列出125×8×4=4000、25×4×3 =300。精心設(shè)計口算練習,讓學生多做多總結(jié),使學生擁有扎實的口算能力,為學生學習簡便運算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用對方法,事半功倍;用錯方法, 事倍功半”。教師在教學簡算時,讓學生加強運算定律、性質(zhì)的理解,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簡便運算方法,是學好簡便運算的關(guān)鍵。例如在教減法性質(zhì)的時候,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一道題目:小明帶了100 元,先去買28 元的面包,又買了42 元水果,小明還剩多少元? 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和模擬買賣過程,A 小組的匯報是:小明拿100 元給售貨員,售貨員找回小明72 元,小明再拿42 元給售貨員買水果,小明剩下30 元,算式是:100-28-42=30。B 小組匯報是:小明拿100 元給售貨員,售貨員先把小明買面包和水果的錢加起來是70 元,直接找30 元給小明,算式是:100-(28+42)=30。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理解減法性質(zhì),有了減法性質(zhì)作為基礎(chǔ),學生學習除法性質(zhì)就容易多了。又如在學習“101×53”和“99×72”這類簡算時,我會從乘法的含義入手,幫助學生理解算式的含義,我會讓學生反復(fù)確認101×53 表示101 個53 相加的和是多少。 101 個53=100 個53+1 個53 ;99×72 表示99個72相加的和,99個72=100個72-1個72,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就會避免出現(xiàn)“101×53=100×53+1”和“99×72=100×72-1”的錯誤,只有學生理解和掌握各種簡便運算的法則方法,這才是學好簡便運算的關(guān)鍵。
簡便運算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nèi)容。 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應(yīng)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感受簡算的魅力和價值, 樹立簡算的意識。重視課前的口算訓練,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