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淡鵬
摘 要:普寧市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建成于2015年的新學校,并且,學校內(nèi)的所有專任教師全部是剛剛?cè)肼毜那嗄晷陆處煛R虼?,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自身能力、他們對學校課程體系中服從課程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分析、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以及服從教材的合理使用都會影響到學校服從課程的實施與完善。本文通過對學校青年教師服從課課堂教育教學情況的研究,從而達到促進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成長的目的。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青年教師;服從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1-006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1.036
一、服從課堂的意義和作用
目前,普寧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學是依據(jù)佛山市順德區(qū)啟智學校的社會化課程進行課程編排的。社會化課程的子課程包括服從課程、互動課程、生理需求表達課程、感知課程、防范課程、自我意識課程和勞動意識和品質(zhì)課程等。處于學?,F(xiàn)實考慮,現(xiàn)階段普寧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服從課程和互動課程的教學。服從課程針對特殊需要學生的基礎能力——服從能力編排,通過針對性訓練和強化,提高特殊需要學生聽從指令能力和特殊需要學生的認知能力。服從,是特殊需要學生學習的基礎。服從課程是社會化課程的子課程中最基礎、最重要的課程。因此,服從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后面課程的學習。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zhuǎn)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中強調(diào)“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1]和2012年,教育部與有關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制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yè)標準,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2]。因此,為了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有必要研究提高青年教師服從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和策略。特殊教育教師除了公認的教師品質(zhì)之外,還應該具有特殊教育職業(yè)特別需要的崇高的專業(yè)道德和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精深的、復合性專業(yè)知識結(jié)構(gòu),和熟練的專業(yè)能力與技能[3]。
二、影響青年教師服從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
(一)青年教師與特殊需要學生語言背景存在差異
由于普寧市位于廣東省東部地區(qū)的潮汕地區(qū),因此我校特殊需要學生與家長平時用潮州話交流。但是,我校的青年教師都是2015年新入職的外地教師,普遍都是運用普通話進行溝通交流。學校青年教師平時上課都是用普通話,這直接導致我校特殊需要學生聽不懂青年教師上課所講述的普通話,語言溝通上的障礙給服從課堂增加了難度。例如用潮州話和普通話發(fā)相同的指令,部分在潮州話語境下成長的特殊需要學生表現(xiàn)結(jié)果完全不同。例如用潮州話對某一特殊需要學生發(fā)指令“柳某某,去那里”,該特殊需要學生能自主完成指令;如果用普通話對該特殊需要學生發(fā)指令,該特殊需要學生對指令完全沒反應。語言差異會嚴重影響指令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傳遞質(zhì)量,降低服從課堂教學效果。
(二)部分青年教師對服從課程和互動課程差異認識不夠
服從課和互動課對老師來說,都是通過設計合適的活動、游戲讓學生通過自身體驗來習得技能,達到完成課程目標。兩者之間還有區(qū)別,服從課堂側(cè)重教師發(fā)出指令后,根據(jù)特殊需要學生個體差異進行不同的輔助,重點關注特殊需要學生對指令完成程度。而互動課程則在教師發(fā)出指令后,結(jié)合特殊需要學生個體差異,運用教師示范、引導性語言,讓學生通過自身體驗習得技能,達到教學目標。青年教師如果沒有注意兩種課堂差異,會導致服從課的課堂教學和互動課的課堂教學混為一談,從而降低服從課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三)部分青年教師對特殊需要學生學情分析片面
某一位青年教師在一節(jié)服從課“學生聽到熟悉的人發(fā)出指令‘擦,能夠做出相應的動作”的備課過程中,對某一特殊需要學生這樣分析:“認知能力差,聽不懂老師的指令,無法表達,心情不好或者需求得不到滿足會用發(fā)脾氣(推桌子、推同學、大叫等方式)發(fā)泄,自我控制力差,基本無法完成課堂任務?!睆脑摻處煂W生學情分析中歸納出以下兩個方面不足:
1.對特殊需要學生認知特點的共性與差異性認識不到位
特殊需要學生中的培智學生普遍存在缺乏統(tǒng)整能力、短期記憶拙劣、后設認知與抽象思維障礙、序列處理優(yōu)于平行處理和缺乏辨認的能力等的認知特點。特殊需要學生因為個體認知、心理差異又分為輕、中、重度。由此,在進行學情分析時要更加如實的寫出學生學習障礙和學習能力的特點。例如:特殊需要學生短期記憶拙劣:對輕度特殊需要學生來說,教師發(fā)出幾次指令加以及時強化就可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對于重度特殊需要學生來說,幾十次指令及及時強化難以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還需要進行個體教育或者康復訓練。
2.對特殊需要學生心理特點共性與差異性認識不到位
特殊需要學生中培智學生普遍存在感知覺遲鈍、緩慢、注意力不集中、機械記憶力尚可、語言能力薄弱、抽象思維能力極差、比較容易興奮、意志力差、情緒變化快、獨立生活能力差、有一定的好奇心、刻板的行為和語言和喜歡音樂等的心理特點。不同特殊需要學生,這些心理特點存在差異。例如:特殊需要學生感知覺遲鈍、緩慢。不同程度特殊需要學生明顯存在反應時間長短差異。
因此,教師在分析特殊需要學生的學情時不僅需要從特殊需要學生認知、心理特點入手,更要重視個體表現(xiàn)的差異,及時做好課堂教學預案。但是,該教師并沒有針對該名學生的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只是大致地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描述,缺乏對于學生出現(xiàn)此類問題存在的核心原因的認識與歸納。
(四)設計活動或游戲不符合特殊需要學生認知、心理需求
順德啟智學校的課程設計普遍是以課堂活動來進行的,但是,由于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時間過短,對于教育實踐把握不到位,他們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時往往容易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
1.設計活動或游戲偏難
例如,在“當害怕的時候,學生能夠做出‘懼的反應”這節(jié)服從課中,教師設計這樣的一個生活情景:學生生病,教師假扮醫(yī)生給學生打針。這樣的活動設計對于特殊需要學生來說,不僅認知上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而且,還會導致學生以后再進行真正就醫(yī)時出現(xiàn)恐懼和抗拒心理。
2.設計活動或游戲不符合普通人行為習慣
例如,在“當熟悉的人發(fā)出指令‘跳,學生能夠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節(jié)服從課中,教師設計這樣的一個生活情景:在操場上放幾盆水當做水坑讓學生跳過去,但有些學生從水盆旁跨過去。在這個活動設計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水坑的正常反應應該是邁過去或者繞過去,所以,教師在課堂活動的設計上與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偏差。
3.對特殊需要學生發(fā)出指令復雜冗長
例如:在“當熟悉的人發(fā)出指令‘放時,學生能夠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節(jié)服從課教學中,某一位青年教師課堂指令為“柳某某,把毛巾放上去”。由于特殊需要兒童普遍存在認知障礙。因此,在特殊需要兒童的課堂教學實施中,教師的指令要簡潔、完整,這樣有助于特殊需要兒童對于教師指令的理解與分析。
4.對特殊需要學生使用強化物不合理
特殊需要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與正常的嬰幼認知、心理特征相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多采用積極性的如鼓掌、豎大拇指等社交強化手段外,還需對特殊需要學生使用合適的強化物,以增強特殊需要學生自身需求,強化其學習效果。青年教師在服從課堂上使用強化物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物使用不及時
當特殊需要學生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時,老師就應該在1-3秒內(nèi)給予特殊需要學生強化物獎勵,以增強其條件反射。否則,特殊需要學生易受自身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記憶拙劣影響,造成對于獲得一級或二級強化物的原因理解出現(xiàn)偏差,影響服從課堂教育教學和強化的效果。
(2)特殊需要學生不感興趣
普寧市特殊教育學校的特殊需要學生在年齡上、家庭背景和生活習慣上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為學校特殊需要學生進行強化物的篩選上要注重學生的需要。但是,青年教師往往只是將強化物的發(fā)放流于形式,并不注重強化效果,這很容易導致特殊需要學生出現(xiàn)對強化物不感興趣的情況。
(3)強化物沒及時去除
強化物的作用在于增強、鞏固特殊需要學生學習效果,當特殊需要學生在教師指令下能夠自主完成教學目標,并且持續(xù)一段時間時,就暫時不需要對特殊需要學生使用強化物。但是,很多青年教師往往并不注重強化物的去除,不論學生是不是能主動完成,一味地給予學生強化物獎勵。
三、提高青年教師服從課堂教育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適當改變課堂教學語言降低交流障礙
由于特殊需要學生的認知與語言能力普遍較差,所以,青年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時,并不能一味地遷就自己,也可以適當?shù)貙W習普寧市本地區(qū)方言,從而降低與特殊需要學生的言語語言交流障礙。
(二)提升自身對于服從課課程教學的認識
普寧市特殊教育學校可以積極開展相關的課程培訓,提高青年教師實踐性知識和教育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削弱教師受教育程度導致的差別[4]讓學校的青年教師可以正確理解與認識服從課課程的內(nèi)涵與實踐意義,提高他們對于課程的認識程度,促進他們真正做到理解課程、學會課程。
(三)提升對特殊需要學生個體學情收集與分析能力
青年教師應該認識在特殊需要學生個體學情在不同的教學目標中也存在差異。宜采取將特殊需要學生類型歸類、分層教學??梢詫⑻厥庑枰獙W生按自閉癥、唐氏綜合征等分類,按輕、中、重程度分層教學。減少過度的描述性語言。
(四)提高對于服從課堂的認識與實踐能力
社會化課程的目標是融入社會。青年教師在課程的設計上可以更加貼近生活,減少與社會生活有差異的活動,并且在對特殊需要學生發(fā)指令性語言時,可以精簡語言,讓學生可以充分了解和明白教師自身的指令是什么。并且,在下課后,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地完成教學反思,回顧自身在本節(jié)課的不足與缺漏,在不斷的反思中提升自己。在課余中,青年教師還可以充分觀摩學校的公開課,吸取對自己有利的經(jīng)驗,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四、反思與展望
服從,聽懂教師的話是特殊需要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基礎,本文從普寧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服從課課堂教學實踐入手,分析我校青年教師在服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影響因素,并給予相應的對策,希望可以促使我校青年教師的成長,進一步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提升,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做努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9(5):5.
[2] 教育部,中央編辦,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關于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3(1):4.
[3] 丁勇.專業(yè)化視野下的特殊教師教育——關于特殊教師教育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10):69.
[4] 徐建平.教師勝任力模型與測評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