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國家有關部門共安排國家政策性糧油銷售計劃3579.8萬噸,實際成交587.2萬噸,成交金額99.2億元。與6月份相比,成交量減少709.3萬噸。
一、玉米成交282.2萬噸,成交均價1678元/噸。7月國家臨儲玉米成交282.2萬噸,較6月減少564.4萬噸,減幅達66.7%;成交率17.8%,下降35個百分點;平均溢價15元/噸,下跌6元/噸。各主產區(qū)玉米成交量均有不同程度減少,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成交量較6月分別減少255.6萬噸、143.1萬噸、122.3萬噸、43.3萬噸。7月玉米成交均價1678元/噸,較6月略漲2元/噸。7月國家臨儲玉米成交量大幅縮減,成交均價相對平穩(wěn),主要原因:一是玉米市場供應寬松。一方面前期成交的臨儲玉米集中出庫,市場供應增加;另一方面G20大阪峰會后,中美重啟經貿磋商,貿易商擔憂替代谷物進口增加,積極銷售玉米庫存。二是玉米需求仍較疲軟。受非洲豬瘟影響,養(yǎng)殖端對飼料需求不旺,玉米消費量減少。三是受玉米生產成本支撐,疊加玉米中遠期供求相對偏緊的預期,玉米價格相對平穩(wěn)。7月共有346家企業(yè)通過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買進臨儲玉米,較6月減少329家。
二、小麥成交13萬噸,成交均價2054元/噸。7月小麥成交13萬噸,較6月減少2.2萬噸。分地區(qū)看,湖北、安徽7.5萬噸不完善粒超標小麥全部成交,河北最低收購價小麥成交量較上月持平略增,其他主產區(qū)最低收購價小麥成交量均有不同程度減少。分年份看,2012、2013年產小麥由于底價下調,9.3萬噸全部成交,占成交總量的71.5%;2014-2018年產小麥成交較清淡,主要是目前新季小麥已經大量上市,面粉加工企業(yè)轉向購買新小麥滿足加工需求。7月共有52家企業(yè)買進小麥,較6月減少10家。
三、稻谷成交287.5萬噸,成交均價1663元/噸。7月稻谷成交287.5萬噸,較6月減少96.8萬噸。其中,定向邀標稻谷77.6萬噸全部成交,競價銷售稻谷成交209.9萬噸,成交率16.8%。分年份看,2014-2015年產稻谷由于性價比較高,成交187.5萬噸,占成交總量的89.3%;2016-2018年產稻谷成交較少,企業(yè)采購意愿不強,主要是銷售底價相較于地儲稻谷沒有價格優(yōu)勢。近期湖北省2016年產地儲中晚秈稻底價為1800元/噸,2017年產中晚秈稻銷售底價2200元/噸,四川2017年產地儲中晚秈稻成交均價2087元/噸,均低于最低收購價中晚秈稻銷售底價。稻谷“去庫存”工作開展兩個月來,成交量逐漸回落,大米加工企業(yè)采購積極性下降,主要原因是陳稻谷市場供大于求,且新季早秈稻陸續(xù)上市,企業(yè)普遍采取以銷定購、擇優(yōu)適量采購等靈活策略。預計今后一段時間,政策性稻谷將維持較低的成交量。7月共有559家企業(yè)買進政策性稻谷,較6月減少311家。
四、大豆成交4.5萬噸,成交均價3009元/噸。7月臨儲大豆成交4.5萬噸,較6月減少35.4萬噸。其中,內蒙古成交3.3萬噸,較上月減少12.1萬噸;黑龍江成交1.1萬噸,較上月減少23.4萬噸。7月大豆成交均價3009元/噸,較上月下跌53元/噸。7月共有16家企業(yè)買進臨儲大豆,較6月減少39家。
截至7月底,今年通過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累計拍賣成交政策性糧油3219.3萬噸,同比減少4362.9萬噸。其中,玉米成交1817.7萬噸,同比減少3982.7萬噸;小麥成交242.7萬噸,同比減少419.8萬噸;稻谷1103.6萬噸,同比增加119.6萬噸;食用植物油成交11萬噸,同比減少21.3萬噸;大豆成交44.4萬噸,同比減少58.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