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暉
(遼寧省本溪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遼寧 本溪 117000)
患者在診斷中,生化檢驗對診斷的準確性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今生化檢驗檢查方式多種多樣,因此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也多種多樣,對一些常見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根據(jù)這些影響因素行之以對應的改善措施,這是提高生化檢驗結果質(zhì)量的重要舉措[1]。
1.1 一般資料:本次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生化檢驗的患者隨機抽選1000例,回顧性分析這1000例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在所研究對象中,男性患者有830例,女性患者有270例,年齡最低為5歲,年齡最高為57歲,平均年齡值為(36.1±1.2)歲。
1.2 方法:分析1000例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其中經(jīng)初檢、復檢相差較大的患者有120例,將這些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研究分析,同時記錄分析所得結果。經(jīng)過對這些患者的資料進行復檢后,對比兩次所得的檢查結果,誤差較大主要原因是抽血位置、溶血現(xiàn)象和血液標本送檢延遲等因素,因臨床原因使得檢驗結果產(chǎn)生誤差的患者共有79例(65.83%),其中39例患者為溶血現(xiàn)象,10例患者為血液延遲,39例患者為抽血位置。此外影響生化檢查結果為實驗室的離心操作不到位等影響因素,此類患者共有41例,占比達34.17%[2-4]。
1.3 觀察指標:對患者的溶血結果和復檢結果、輸液同側采集與輸液對側采集血液中指標、纖維蛋白和未析出血液中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IBM SPSS2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計數(shù)資料均采用χ2檢驗,組間比采用單因素方差檢驗,P<0.05表示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反之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溶血結果與復檢結果:溶血結果與復檢查結果在乳酸脫氫酶、血鉀、肌酸激酶等方面差異明顯,二者之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復檢結果中,乳酸脫氫酶為(138.69±10.38)U/L、血鉀為(3.88±0.28)mmo1/L,肌酸激酶為(54.88±9.19)U/L;溶血結果中,乳酸脫氫酶為(766.25±92.87)U/L、血鉀為(7.66±1.48)mmo1/L,肌酸激酶為(255.88±19.79)U/L。
2.2 不同采血方式血液中指標情況:輸液同側采集與輸液對側采集血液中指標對比差異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輸液同側采集血鉀、血鈉、血糖分別為(7.55±0.85)mmol/L、(153.46±5.38)mmol/L、(22.85±2.15)mmol/L,輸液對側采集血鉀、血鈉、血糖分別為(3.96±0.46)mmol/L、(133.03±5.05)mmol/L、(6.065±3.23)mmol/L。
2.3 纖維蛋白和未析出血液中指標情況:纖維蛋白和未析出血液中指標對比差異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纖維蛋白中血氯、尿素、血糖指標分別為(99.43±2.25)mmol/L、(5.86±0.46)mmol/L、(6.16±1.24)mmol/L,未析出血液中血氯、尿素、血糖指標分別為(26.57±5.35)mmol/L、(0.78±0.23)mmol/L、(0.86±0.36)mmol/L。
隨著臨床生化檢驗技術的深入發(fā)展,臨床生化檢驗在各項疾病的診斷中表現(xiàn)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臨床生化檢驗結果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臨床診治的準確性,因此,如何確保臨床生化檢驗的準確性就成了臨床非常關注的問題[5]。針對影響生化檢查結果的影響因素,應給予相應措施進行解決。①建立生化檢驗樣本綜合質(zhì)量管理體系,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建立趕起套具有我院特色且針對性較強的控制分析管理系,同時對樣本采集、樣本送檢、樣本處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加以有效監(jiān)督,逐步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從而提高血液標本采集的合理性、準確性與科學性。②保持和臨床的緊密聯(lián)系。相應聯(lián)系的科室部門如化學檢驗科室、臨床等科室應定時保持學術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準確、及時的試驗檢測數(shù)據(jù)。③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工作制度、相關操作方法進行操作,確保操作的規(guī)范性,醫(yī)院定期組織專家團隊為其進行相應的培訓,工作人員也應保持定時學習,從而提高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