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艷
[摘? ? ? ? ? ?要]? 人類應用機械可追溯到漫長的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從18世紀英國工業(yè)革命開始,簡單機械工作原理應用于蒸汽輪機、內燃機、電機,到今天的機械化生產、生活的自動化、智能化的信息時代,機械教學與時俱進,對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目前,作為專業(yè)性、實踐性較強的機械專業(yè),需要明確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選擇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學生的培養(yǎng)模式,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強化學生的就業(yè)能力。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機械教學改革涉及的重難點進行必要的分析與探討。
[關? ? 鍵? ?詞]? 教育教學;機械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256-02
隨著中國制造走向世界,供給測改革不斷深入,工匠精神贏得全社會的尊重,新形勢對機械教學既是鞭策,又是鼓勵,可謂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機械教學包括機械基礎教學、簡單機械與復雜機械應用教學等相關知識,有的理論概念比較抽象,教學難點較多,需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突出教學重點,使抽象的難點具體形象化,采用通俗易懂的比喻、道理等進行說明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機械教學改革中必須把握重點難點,因材施教,才會提高教學質量。
一、全面提高機械教學質量的難點
(一)學生缺乏求知的自覺能動性
機械課是專業(yè)技術知識較強的課程,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大部分時間以理論課為主,學生在學習概念、原理的過程中,受中學階段學習物理課程的影響,偏重于課本瀏覽和上網查閱資料,滿足于考試不掛科就行,缺乏探究精神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加上畢業(yè)后就業(yè)需求不大,因而學生學習的求知欲不高,主動性不強,久而久之形成制約教學質量的顯著難點。
(二)學生的理論基礎較差
學好機械專業(yè)課,必須有較強的理性思維能力,現階段來看,迫于就業(yè)壓力,大多數學生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在基礎理論課的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應付檢查和考試,不對機械理論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探究,因而多數學生理論基礎較差,一定程度上影響機械專業(yè)教學的進一步學習。
(三)學生的實踐課時嚴重不足
從學校的教學計劃和課時安排上,機械專業(yè)課一般理論課較多,實踐課嚴重不足,學生到校外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甚至沒有,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技能的脫節(jié),形成了機械教學新的難點,對鞏固和強化教學成果非常不利。
二、機械教學改革的基本重點
(一)搞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使學生感到學而有用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機械教學的第一個重點,無論是簡單機械的制造應用,還是復雜機械的制造應用,都離不開操作技術和相關的動手能力。作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學科,在教學改革中,機械教學要以教材理論知識為基礎,相應開展必要的實踐教學活動,通過實訓指導、參觀學習,讓學生了解社會對人才技術的需求,明確自身的不足和就業(yè)本領的差距,使學生感到學而有用,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和探究精神,為滿足社會需求和崗位需要而努力。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精神、工匠精神,熟悉操作流程,在頭腦中建立完整的機械知識體系。
(二)發(fā)揮信息技術設備的功能優(yōu)勢,提高學生模擬學習能力
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系統(tǒng)最大的貢獻,就是能夠模擬逼真的實踐環(huán)境,解決時間問題,既不發(fā)生安全事故,又不造成任何資源浪費。機械教育教學中,發(fā)揮信息技術設備的功能優(yōu)勢,模擬機械實踐工作環(huán)境和運行狀態(tài),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設計制造和操作實驗,改革了教學模式,把抽象的理論知識點變?yōu)樯鷦有蜗蟮木唧w操作行為,針對相關的知識單元,教師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制作一些多媒體課件,對機械設備的設計、加工制造和應用操作等環(huán)節(jié),直觀形象化。在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模擬實踐,進一步熟悉機械加工過程、了解加工方法,明確機械內部機構,懂得機械相關性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此外,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智能手機等多種社交平臺,多參加社會科研群體,在各種交流中,吸收信息技術共享數據庫的各種有益網絡信息,為自己構筑良好的學習平臺。學生學習的模擬能力也是一種學習潛能的喚醒,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動手興趣,這樣不僅創(chuàng)新了機械教學模式,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了教學質量,鞏固了教學成果。所以說,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專門的教學軟件系統(tǒng),為機械課程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最佳化。
(三)推廣模型教學方式,使機械理論抽象知識點具體形象化
模型是介于理論知識和事物之間的一種機械載體,通過模型可以讓學生對機械有空間上的直接感官,在運用模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分三個層次,逐漸強化教學效果。首先教師結合模型進行理論知識的解剖,讓學生較為直觀地了解理論知識的要點,使一些抽象的知識點直觀化,扁平化,通俗易懂;其次,讓學生動手修補模型。有些形體較大的模型,在日常的教學演示中,由于挪動或者操作等原因,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壞,直接用來教學,效果也不很理想,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親自動手,對損壞的模型部件進行修補,不僅變廢為寶,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模型創(chuàng)新。隨著技術設備的進步和知識的更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原有的教學模型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強化了理論教學的實踐性,使學生在摸索中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作為,強化了教學效果。
三、機械教學重難點的改革舉措
(一)把培養(yǎng)實踐能力作為第一要素
機械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始終是教學的第一要素。在教學中,通過模型讓學生間接地認識機械實體,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相關知識有了感性認識之后,指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再次間接地認識機械實體,從模型到視頻,認識更加逼真,更接近實際,徹底改革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枯燥教學方式。在此基礎上,學??梢月撓祵嵱柣?,讓學生輪流實訓,真正接觸到機械的實物,并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術、本領。
(二)把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作為基本功
學習機械知識,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就是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不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動力狀態(tài),因而教學效果較差。機械專業(yè)知識是有型有體有應用有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指導學生要樹立熱愛機械專業(yè)的意識,培養(yǎng)學習運用機械服務社會的興趣;其次,增強探究機械奧秘的自覺能動性,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三,對每個知識點必須弄懂,不能帶著疑惑去認識機械,應用機械。
(三)把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作為學習理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和應用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踐把理論知識講活說透,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理念。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新知識、新技術設備,對損壞的舊機械模型進行改造,在實踐中,首先完善維修方案,成立維修小組,以新知識應用為要求,力求創(chuàng)新;其次,結合實訓課的教學,指導學生認識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從機械設備形體的變化、結構的變化、應用的變化,感受創(chuàng)新能夠為社會造福,創(chuàng)新能夠節(jié)約能源,創(chuàng)新能夠促進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樣逐步培養(yǎng)學生樹立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的學習理念,從而把自己鍛煉成未來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有用的人才。
(四)把發(fā)展想象力,拓展思維能力作為訓練核心
機械設備及其部件的設計、制造、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更新換代,所以,教學實踐中,要始終圍繞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訓練核心,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逐步培養(yǎng)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素質。對于機械應用來說,技術革新沒有停止過,比如,造紙機械,從生料造紙,到孰料造紙;從超采地下水,生產污水,到廢水回收循環(huán)利用和污水凈化處理等工藝的革新過程中,機械設備的形體、性能和功率大小都需要圍繞實際生產進行改進,沒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豐富的思維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教學中盡量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去認識不同時代生產的機械設備,讓學生想一想,目前的機械設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未來該是什么樣子,指導學生減少想象的盲目性,增強想象力的科學性,從而發(fā)展正確的想象力,拓展思維能力。
(五)把創(chuàng)造學習團隊,打造學習平臺作為具體要求
當今社會,要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團隊和平臺非常重要,機械設備是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武器,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創(chuàng)新。因此,機械教學要有新理念、新觀點、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機械設備或部件的設計、制作、應用,先讓學生參與機械設備相關的社交群體,比如QQ群、微信群等等,親身感受群體的意義。其次,通過學習某一機械部件的知識,讓學生組織興趣小組,結合網上相關的專業(yè)平臺,培養(yǎng)學生組建團隊,參與平臺的能力。比如,內燃機研發(fā)組織、電機研發(fā)組織等等。
四、結束語
機械教學改革的重點及難點,說白了就是學生的素質問題,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克服難點,突出重點的過程。在信息技術設備廣泛應用的條件下,教學要結合虛擬手段,借助社會力量,科學地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改革成效,因此,需要不斷地探討學習,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馬超,曾紅,王宏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改革[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4-106.
[2]徐春明,周艷,孫瑛,等.基于“卓越計劃”的《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5):269-272.
[3]戴厚富.淺談課程改革背景下數控機械教學改革[J].內燃機與配件,2018(23):239-240.
[4]王清發(fā).關于機械教學改革的重點及其難點分析[J].商,2014(26):278.
[5]葛文杰.對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考與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2(10):4-7.
[6]邱文龍.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12):78-81.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