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妮
【摘 要】英美法系國家的陪審團制度可謂獨具特色。為了保證案件判決在社會道德上的正義性,抽選不同性別、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不同人種的公民,在審判中擔任事實的法官,盡管他們中的大多數對法律條文一無所知。但他們依然可以憑借,并且只憑借內心對正義的標準及確信來對案件作出判斷,對事實作出超越法律條文束縛的裁定。
【關鍵詞】陪審團;正義;操控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2-0083-02
一、《失控的陪審團》劇情介紹
影片的開始如同其他溫馨的美國家庭片一樣,快樂的生日聚會,幸福的一家人,然而,就在第二天男主人在辦公室討論女兒讓自己學的是哪首歌的時候,窗外槍聲響起,男主人與公司數十位同事都被恐怖分子射殺在公司之中。隨后,這個男人的妻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制造出售兇槍的槍械公司進行賠償。經過兩年的努力,法院終于受理了這項起訴,程序進入挑選陪審員階段。故事,也從這里拉開了真正的序幕。
實力懸殊的訴訟從開始就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這無疑是一場金錢權勢與倫理信念的戰(zhàn)爭。在美國歷史上控告槍械公司的歷次訴訟中,作為普通民眾的原告方從來沒有獲勝過。被告方認為,槍擊案的發(fā)生在于持槍者本身的精神問題,而非武器制造商的責任。但原告卻認為,如果不是因為槍械公司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他們愿意管制槍支的銷售渠道,就一定不會有那么多人無辜的死去。
于是我們的主角情侶出場了。他們不介意誰輸誰贏,他們只想在這場訴訟中大撈一筆。男人尼克得到控辯雙方的認同進入陪審團,女人瑪麗則在第一次堂審時送給兩位律師各一張紙條:The Jury for Sale。誰愿意付錢,誰就能贏。
隨后的幾次審訊中,尼克展現了他在陪審團中的控制力,證明了這場拍賣的真實性。原告律師和被告的首席智囊面對這出乎意料的情況,不得不開始考慮新的對策。但有意思的是,出于對種種原因的考慮,他們都沒有把這件事情上報給法官。隨著參與的勢力越來越多,這個陪審團逐漸失去了控制……
英美法系的陪審團制度一直是專家學者津津樂道的話題,它在具有自由、公正、平等等價值的同時,也具有裁決過程無法說明的缺點。電影《失控的陪審團》導演加里·弗萊德在影片中大膽呈現了陪審團被操控的劇情,本文著重從劇情出發(fā),討論陪審員的挑選問題及陪審員被操控的可能性問題。
二、劇情片段之陪審員的選取
在電影中,從挑選陪審員開始情節(jié)就變得緊張起來。金·哈克曼和達斯汀·霍夫曼兩人挑選陪審員的過程大量運用了配樂、對白、剪接等蒙太奇效果,使得快速調閱陪審員背景資料的場景變得扣人心弦。那么真正的陪審員遴選方式是這樣的嗎?美國陪審團成員的選擇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作。陪審員的挑選是公開進行的。確定陪審團成員要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因為陪審員直接影響案件審判結果。陪審遴選程序設立了確保陪審團召集名單富有代表性和被挑選的陪審員公正的程序規(guī)則。陪審員的產生過程十分復雜。在審理法官的主持下挑選陪審員,法官助理從當地的選民登記手冊中隨機抽出候選人名單。聯邦地區(qū)法院民事訴訟規(guī)則第47條明確規(guī)定,選定陪審員,首先由法官詢問,然后由雙方律師補充詢問,一般由法官主持進行,也可以雙方律師為主進行。為了維護當事人利益,控辯雙方律師都會對陪審團候選人的職業(yè)、有關案件的經歷、家庭生活狀況、政治傾向和世界觀等情況進行審慎地調查和分析,從而選擇結果可預期的陪審員。
三、劇情片段之操控陪審團
討論陪審團是否能被操控,其實核心問題就是人性是否能被操控。辯方律師藍金的出場十分精彩,憑借出租車上的兩個女人合照、懸掛的十字架以及一張醫(yī)院便條,就推測出出租車司機母親以前曾住過院,如今在家里休養(yǎng)。更令人驚訝的是,他不緊不慢地說出司機老婆希望將母親送到醫(yī)院繼續(xù)治療,而信奉基督教的司機卻執(zhí)意不讓,因為他認為這樣做是違反基督教義的。處于上帝視角的藍金完全操控了司機的心理,并對司機說出了一句意味深長的建議,“現在你應該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家庭,畢竟比起母親,還是妻子更加重要”。寥寥幾句對白,就把反派藍金自私狂妄的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這也暗示了在接下來的庭審過程中,藍金也是以同樣的卑劣手段,獲取陪審團成員的弱點而試圖操控陪審團。
尼克及其女友的人物設定也是本片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最初兩人關于金錢和操縱陪審團的討論,讓兩人看起來也是出賣法律與正義的那一方。隨著劇情向前推進,兩人并非使用藍金那樣卑劣的手段去威脅陪審團成員,反而是一步步喚醒陪審團成員的良知。
影片最出彩的部分在辯論上。藍金和尼克在法庭的洗手間關于正義信念的爭執(zhí),陪審團在宣布結果前的最后一次討論,都充滿著讓人感動的言辭。最經典的一幕,大反派藍金激動又憤怒地質問尼克“你是怎么做到讓他們都聽你的?”而尼克平靜地回答道“我沒做什么,只是防止你作弊。讓他們憑良心作出判決?!苯Y尾劇情反轉,尼克被證明是好人,軍火制造商敗訴并要付出高額賠償。正義得以伸張的同時,不禁讓人深思,無論是代表反派力量的藍金,還是代表正派力量的尼克,他們都企圖通過操縱陪審團成員以獲得他們想要的結果,雖然最后實現了正義,但獲得正義的過程卻不那么正義。
就如電影呈現的那樣,陪審團顧問專家們會從心理學、社會學、組織行為學等學科角度,去為每一位陪審團成員制造方案以便于潛移默化其選擇。在美國社會上,不止發(fā)生過一起陪審團被操控導致錯誤判決的事件?!杜銓張F睡了》一書就匯集了許多由于法官袒護、被告代理律師的謊言偽證,而導致陪審團作出錯誤裁定的案件,這部書的作者多米尼克·鄧恩之所以寫出這部書,就是因為他女兒被前男友殘暴掐死,但在法庭上案件卻被兇手律師包裝成藍領青年與上流小姐的愛情悲劇,從而蒙蔽陪審團作出錯誤裁定,結果殺人兇手被從輕判決,服刑兩年半即可釋放?!斗ㄍ僭V之策》一書作者是擁有44年出庭經驗的律師愛德華·T·賴特,他在這本書第一部分“如何挑選陪審團”中就寫道,如何向陪審團推銷自己使陪審員認同你的當事人,如何向全體陪審員推銷你的訴訟理由,如何在預先審核的限度內,講述你的故事獲得陪審員“承諾”的時機與方法等律師辯護技巧。這也讓我們看到陪審團成員是可以被引導、被感染,甚至是被欺騙的,人性總有弱點,有弱點就能被操控,這也是陪審團制度一直被詬病的存在。
陪審團的判斷很容易被操控。正如電影中所說的,參與組成公民陪審團的都是普通人,在美國的法律之中,法律工作者是不允許參加陪審團的,這就導致陪審團并不是一群沒有喜怒哀樂的神,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只要利用好了這一點,就很容易達到被操控的結果。有一部電影叫作《十二怒漢》,一位少年被判定殺害自己的繼父,十二位來自不同環(huán)境、不同身份且素不相識的人被召集在一起,作為陪審團來裁定那位少年是否有罪。一開始的證據很充分,十二人中十一人都投票決定他有罪,只有一人投了反對票。但是在那個時代,陪審團的判斷是要求全體一致通過的,投了反對票的人講述了自己心中的疑慮,引發(fā)每一個人對自己內心深處良心的思考,最終查出了事實真相,拯救了那名少年的生命。在這部電影中,每一位陪審團成員身上最平凡的部分都被發(fā)掘出來并提升到人性的高度,所以得到這樣的結果也是我們愿意看到的。但是電影畢竟只是電影,在實際操作之中,利用這一點或許容易被操作出一個正義的結果,但更容易被操作得到某個利益集團所愿意看到的結果,這是不可回避的現實。
參考文獻:
[1]方杰,趙梓云.以“辛普森殺妻案”解讀美國刑事訴訟原則[J].中國檢察官,2013.10.
[2]閆鑫鑫.對美國陪審團被操控現象的研究[D].2018年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張鑫.操控的正義與法律的信仰——對《失控的陪審團》的解讀[N].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5.
[4]高通.美國陪審團事實認知機制研究[J].比較法研究,2018.06.
[5]劉譽.你的目光一秒都不會離開——《失控的陪審團》[N].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