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商務近年來得到了極大地發(fā)展,由于其方便快捷的特點被廣大消費者喜愛,快速的促進了網上購物的比例和金額。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很多用戶的個人信息被泄露,所以做好消費者的信息保護問題也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國目前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程度不夠,尤其是在法律層面,所以消費者個人信息被侵犯的情況一直在發(fā)生。從制度層面來說,建立健全一套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法律和規(guī)范制度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電子商務這種隱蔽性強的領域,怎樣建立合適的規(guī)則并嚴格執(zhí)行就有探究意義。
關鍵詞:電子商務;消費者個人信息;法律保護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大數據還有網購已經深入了我們的生活,在各種地方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尤其在進行電子商務時,消費者的詳細個人信息會被別人得知,一些不良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會暗自保存這些信息。這樣怎么運用法律的手段去保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難題。
1電子商務中會被泄露的個人信息概念
目前學界對于個人信息的定義還是沒有統(tǒng)一結論的,主要有兩種定義方式,一是可以用來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二是個人不愿讓外界知道的信息。在這之外還有人認為不僅于此,所有和個人有關的信息都可以被稱為個人信息。在進行電子商務時,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應該被定義為和這個人員關的一切信息,可以主要分為幾類。
(1)進行消費時的基本信息。在進行電子商務時,消費者往往會提供自己的詳細信息,包括自己的姓名、詳細的住址和自己的電話號碼。甚至在進行交易時,自己的宗教信仰、銀行卡、信用卡等都會被別人知道。這些都是自己的敏感信息,有些時候自己在網上的收款號碼也會被泄露,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些信息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
(2)在網絡中活動中的個人信息。 ???在進行電子商務時不可避免的要將一些自己的個人信息存儲到網絡上,整個消費的過程也可以看做一種個人信息,存儲在網絡上的個人信息包括自己的瀏覽記錄、消費記錄、聊天記錄等。按照隱私說個人信息定義,如果一個人不想知道自己的消費內容,卻又因為在網絡上有記錄而有被公開的危險,這就會威脅到這個人的個人信息安全。
(3)在網絡中存儲的個人信息。很多人的個人信息會被存儲在網絡當中,這種存儲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存儲在消費者個人的電腦之中的信息,這些信息有被盜取的危險。第二是作為消費者的網絡存儲空間。比如自己在郵箱中的信息和在各個消費平臺中的信息,這些都是一些非常私密的信息,比如交易來往的電子郵件還有自己存儲在網絡上的通話記錄等信息。
2我國有關方面的法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目前針對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近乎空白,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作出規(guī)定,所以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主要是按照民法進行保護,兩外還有一些部委的規(guī)定和特別的規(guī)定。僅僅這些法律規(guī)定是明顯不足的,另外在執(zhí)行層面也有責任不清晰的情況亟待解決。
(1)立法不集中,沒有專門的保護部門。針對電子交易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我國目前沒有特定的保護系統(tǒng),當遇到對于電子商務侵犯個人信息的案件時,只能按照1986年版本《民法通則》中司法解釋中的名譽權來保護個人信息,這其中沒有直接保護個人信息的條款,只能間接的提供保護,這是不夠的。并且在《刑法修正案》(七)中只有對于嚴重侵犯個人信息時有所規(guī)定,當僅是輕度的侵犯個人信息時,就沒有很好的法規(guī)遵循執(zhí)行。這種立法不足導致了一部分的電子商務中侵犯個人信息的狀況發(fā)生,更多的是在進行執(zhí)法和監(jiān)管時的工作不到位,執(zhí)行不到位從而降低了違法成本,導致亂像滋生。針對個人信息的立法不足集中,沒有直接的保護法律,導致了現在這一部分法律的混亂狀態(tài)。沒有完整的立法系統(tǒng),沒有針對性的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就導致了很多人的個人信息被盜用,另外很多相關的條文主要以條例、辦法規(guī)定,力度不足,執(zhí)行也不到位,像這種規(guī)定的效力太低,不能起到很好的規(guī)范效果。
(2)懲罰責任機制欠缺?,F有的規(guī)定對于泄露個人信息的責任機制不健全,基本上是作為刑事或者行政處罰,這樣一來對于民事補償部分就嚴重不足。由于在法律上還沒有侵犯個人信息的民事懲罰部分,這樣就會有當有人侵犯別人的個人信息時可以躲避掉自己的民事責任。而且對于有侵犯個人信息行為時的監(jiān)管部門責任認定不清,容易造成互相推脫責任的行為,對于商家的處罰力度也不足,面對小范圍的侵犯個人信息時往往會從輕處理,達不到警示的效果。很對執(zhí)法人員本身對于個人信息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處罰不合理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3)進行消費時的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不足。除去立法不足的原因,很多消費者在進行電子商務時本身對于自己信息的保護意識就是不足的,沒有維權意識和保護意識。很對人在別人調查個人信息時就沒有意識到自己信息的重要性,很容易的就在商家提供的調查表上寫下自己的詳細信息,沒有警惕心。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收到推銷電話但是不知道自己的電話號碼什么時候泄露的,當這種情況發(fā)生時很多人會選擇不了了之,沒有維權意識,更不用說去追究商家的法律責任。
3進行個人信息立法保護的建議
(1)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從根本上建立保護體系。我國對于整體的個人信息保護沒有統(tǒng)一的立法,對于電子商務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更沒有法律依據。所以我國應該盡快出臺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確立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原則。首先要對個人信息的定義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規(guī)范商家可以使用的信息范圍并對違規(guī)出售消費者個人信息行為的商家進行嚴格處罰。特別是針對輕微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舉動特別規(guī)定,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法成本,嚴禁對于輕微侵犯的不處罰、輕微處罰的行為。
(2)建立電子商務市場制度。電子商務市場的制度建立不足,電子商務資格的準入和資格認證機制對于保護消費者信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可以嚴格把控電子商務企業(yè)進入市場,其次對于審查資質不夠的企業(yè)也可以及時的修改剔除。一個健康高效的企業(yè)是需要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支撐的,只有嚴格的監(jiān)督檢查管理,才能保證這一制度的落實和整個市場對于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視。行業(yè)內部的自律需要企業(yè)認識到信息對于消費者的重要性,首先保證自身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
(3)加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要加強宣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重要性,讓進行電子商務活動時可以自覺的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了解哪些行為是嚴重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收到侵權時該怎樣保護自己的信息,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只有從消費者本身出發(fā),提高個人的法律意識,才能真正的完善個人信息的保護制度,落實有關的法律按規(guī)定。消費者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信息,面對不必要的信息填寫時注意詢問質疑,并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有責任意識推動電子商務事業(yè)的發(fā)展。
4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進行電子商務消費時怎樣有效的保護個人信息問題是有關部門、行業(yè)監(jiān)管者以及消費者都需要面臨的和要去處理的難題。作為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快建立健全相關法規(guī)的速度;作為電子商務行業(yè)的管理者,要制定相關的行業(yè)管理措施保證自律,實行市場準入制度,設立專門的監(jiān)督和管理機構;作為消費者,要強化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當發(fā)現自己的權益被侵犯時,要尋求法律手段去保護自身權益。只有這樣從上到下三個層次一同致力于信息保護,才能真正保護進行電子商務時的個人信息,從而促進我國電子商務事業(yè)整體高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純瑤,肖毅.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消費者信息泄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辦公自動化,2018,23(15):49-51.
[2]武立棟,閆葳,徐君姬.電子商務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8):330.
[3]楊虹,鐘小飛.電子商務消費者個人數據安全危機的對策研究[J].圖書情報導刊,2017(3).
作者簡介:馬金(1996—),女,回族,河南商丘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方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