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趙興竣 陳學紅 尚林
[摘 ? ? ? ? ? 要] ?以酒泉職業(yè)技術學院園林工程課程教學為例,通過分析園林工程課程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如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與行業(yè)前沿知識有差距;教學主導是教師,學生被動接受;師生溝通缺乏,教學互動性差等,從改革思路、教學內容、課堂設計、教學形式等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使學生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和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能力也得到提升,教學效果明顯。
[關 ? ?鍵 ? 詞] ?網絡教育平臺;園林工程;混合式教學;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0-0078-03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進步,教育的方式也在發(fā)生改變,越來越多的科技融入傳統(tǒng)教育中。軟件服務和互聯網服務的不斷更新、教育管理軟件的大力推廣和使用,產生了越來越多優(yōu)質的在線教育服務和先進的教學方式,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學習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fā)展[1-3]。在“互聯網”大平臺下,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向教師咨詢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并且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不再有限制[4-5];同時,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碎片化學習,有效獲取行業(yè)一線的最新動態(tài)和先進技術。本文以酒泉職業(yè)技術學院園林工程課程建設為例,從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混合式教學實施效果等方面研究,探索網絡教育資源環(huán)境中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有機融合的混合式教學在園林工程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園林工程課程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園林工程是學院園林工程技術專業(yè)核心學習領域中的必修課。課程主要探討了園林工程設施與園林景觀的矛盾,實現了科學、技術和藝術高度的統(tǒng)一。課程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景觀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實踐技能以及景觀工程的能力和技巧,并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該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yè)的認知程度及后續(xù)的專業(yè)就業(yè),以往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目前園林工程建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但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學習彈性不強
高職學生整體理論知識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再加上園林工程課程涵蓋內容專業(yè)跨度大、知識點多,教師無法在局限的課堂時間內深入講解,只能重點簡介幾種主要類型,例如園路鋪裝工程、給排水工程、土方工程、園林砌體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缺失,學科理論體系易混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授課堂理論教學,缺乏適宜的引導,導致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學生的學習主要在課堂上,業(yè)余時間自主學習的平臺和學習資源不足,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彈性不強。
(二)教學內容與行業(yè)前沿知識有差距,教學效果不佳
由于課堂教學條件的限制,以往的教學模式是以教材為依據,通過板書、課件和少量的視頻演示進行的。很多工程工藝通過文字、語言、圖片描述無法讓學生理解,這導致課堂教學不夠形象,教學效果不佳。同時園林工程行業(yè)隨著其社會科技的發(fā)展,新材料、新技術、新機械、新工藝的更新非常快,而教材內容普遍滯后,如在園林水池工程中,許多教材還在講傳統(tǒng)的油氈防水,而行業(yè)內應用新型材料進行防水層制作的工藝就有5~6種,而教材中有些就沒有提及。這就意味著學生學習的知識無用,更談不上教學效果。
(三)教學主導是教師,學生被動接受
園林工程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以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領導者,課堂以課件和黑板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間的互動較少,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如在講解園林擋土墻工程時,學生不了解擋土墻的功能和性質,互動不起來,學生只是在課堂上不停地記筆記,被動學習。同時由于以往教學的條件限制,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內容有限,缺乏理實一體運用,不會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缺少一個供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
(四)師生缺乏溝通,教學互動性差
現在學生大多是“90后”和“00后”,學生交流主要媒介為QQ、微信等網絡平臺,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問題或疑惑,只是當堂向教師提問,教師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進行簡單的解答。對學生來說提問的機會少,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好意思提問;對教師,部分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并值得深入探討,但課堂時間有限,或課堂相關資料準備不足,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的問題,造成整體教學互動性差,學生的求知欲不強。
二、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
(一)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改革理念
明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確立了“線上+線下”的培養(yǎng)模式、“理論+實踐”的培養(yǎng)思想、“課前+課中+課后”的培養(yǎng)流程[6-7]。
(二)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改革設計
1.課程內容設計
園林工程課程教學共72節(jié)理論課時,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形式為基礎,結合本課程實踐較強的特點,具體安排見表1。
線上對基礎理論進行講解,共享并學習教案、PPT、圖片、視頻、微課、動畫等多媒體資料,完成課程作業(yè);線下學生和教師對理論知識進行討論,教師進行總結及答疑,并對學生作業(yè)進行評議?;旌鲜浇虒W的線上線下教、學形式促進了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擴展和提高,同時也使教師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
2.課堂教學設計
湖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溫瑞芬認為,單一的教學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同,對知識的訴求不同,傳統(tǒng)單一教學法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學生需要一個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在學習環(huán)境利用網絡資源解決不同訴求學生的求學欲望[8]。園林工程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從發(fā)布任務—理論知識學習—施工方案學習—施工圖訓練—作業(yè)評價與后續(xù)學習五階段完成課程設計。通過智慧職教、對分易、各種專業(yè)學習APP使學生通過網絡,實現按需學習、自由學習、碎片化學習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具體實施如表2。
(三)課程混合式學習的網絡平臺應用形式
1.課程基于智慧職教云課堂的混合式學習
云課程這個概念是好視通視頻會議首先提出來的,是一種基于云計算技術的遠程培訓系統(tǒng),支持多種信息交互方式,兼容會議室、PC、手機、平板等多種終端接入[9],現階段在學校教育中被廣泛應用。本課程使用的云課堂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開發(fā)的智慧職教云課堂,通過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教學互動、移動學習等功能的建設,將線上線下教學系統(tǒng)連貫成一個無縫的交互系統(tǒng),實現針對學校的集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于一體的模式,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適合高等教育、中高職教育。通過該平臺開展的線上教學,主要從課程資源進行教學設計。其課程資源包括課程介紹,課程標準,教學資源(教學計劃、PPT、圖片、視頻、微課程、動畫等),課程培訓,練習題等。通過課程簡介、課程標準等信息展示,使學生從整體上認知園林工程課程概況。課程概況通過云課程平臺的教學資源,提前充分展示相關知識。在教學資料模塊的建設中可以根據授課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組織和建設[10]。為學生和企業(yè)員工提供基礎的知識學習平臺。
2.基于對分易平臺的混合式學習
本課程使用的對分易平臺是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提供全套基于學習管理系統(tǒng)的在線教學版,為教師提供作業(yè)、考勤統(tǒng)計、學生列表分組、討論區(qū)、成績冊、微信消息、課程資源等功能服務。手機上使用時不需要再安裝APP,直接在微信上就可以使用,而微信是目前普及社會各個年齡層次的網絡交流工具,為高校學生提供了一個可隨身、隨時、隨地使用的學習平臺[11],同時是對云課堂學習的一個補充,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管理課堂,組織課堂,教師利用微信發(fā)起討論,更增加了課程的互動性,讓許多在課堂上羞于發(fā)言的孩子暢所欲言,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學習積極性。
3.基于互聯網大平臺的混合式學習
園林工程教學中存在理論知識和行業(yè)前沿信息有一定的滯后性,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來獲取行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和知識。互聯網信息容量大,卻存在信息不準確的現象,而學生辨別網絡信息準確度的能力較差,這就要求教師的幫助學生確定有效準確的信息,使學生快速地從網絡上獲取正確的知識點。本課程在學習過程中,課程組向學生推薦了學景觀、筑龍學社、秋凌景觀設計等幾個很成熟的網絡培訓APP和公眾號,這里面有大量最新的園林景觀設計、施工等的項目資料,在秋凌景觀上還有許多資深設計師和項目經理的經驗分享。這些案例、文章可以大大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深度。本課程使用的許多工程圖紙就來源于以上平臺,在其上有很多向泛亞國際這樣國際知名設計公司的項目圖紙,可以讓師生在學習過程中一起提升?;ヂ摼W還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及時性,如我在講解靜水水池的施工工藝時,提到了一個萬能支撐器的工程構建,學生沒見過,也不知道如何裝配,可以立即讓他們在網上查詢,在廠家廣告中學生不但了解了它,還有其應用施工的圖片和案例,馬上讓學生對其有了認知,并能應用在工程設計中。
三、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成效
(一)學生層面
通過課程混合式教學的形式,使學生由原來“填鴨式”的被動學習方式逐步轉換為為什么學(why)—學什么(what)—去哪學(where)—什么時候學(when)—如何學(how)的4WIH的主動學習方式。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自主去選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及對知識側重點的掌握,讓學生成為課堂中心,提高了學生參與性,教師可以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答疑解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讓教師更了解學生,使學生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和提升,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學習的深度更深刻。
(二)教師層面
在課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導,只是其身份由原來知識的講授者轉化成知識的引導者,甚至有時可以是知識的共同學習者。通過課前線上對學生的特點、學習進度和側重點的了解,結合“理實一體”“線上線下”的課程混合式教學式,提高了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度,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構建了新型師生關系。同時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也大大提升了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能力,教師通過學習對互聯網教學平臺可以熟練應用,并利用其建立自己的課程資源庫,使課程體系更加完整,同時教師在不斷答疑和不斷學習中,自身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園林工程課程混合教學改革在酒泉職業(yè)技術學院園林專業(yè)中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我們必須充分考慮網絡教育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以及生源變化和現有實訓條件等因素,結合自身優(yōu)勢,借鑒省內、省外高職院校景觀工程課程建設的成功經驗,利用互聯網進行園林工程課程建設。以互聯網教育平臺教學為依托,融入先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力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余勝泉.推進技術與教育的雙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2012(5):5-14.
[2]艾媒咨詢.2015年中國“互聯網+”教育研究報告[EB/OL].http://www.iimedia.cn/39568.html,2015-9-16.
[3]蔡偉.“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變革[N].中國教育報,2015-04-09(4).
[4]王春麗.“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發(fā)展探析[J].企業(yè)導報,2016(11):62,64.
[5]吳政.“互聯網+教育”課程學習平臺評價分析及發(fā)展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6]李逢慶,韓曉玲.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108-113.
[7]于洪濤.高等學?;旌鲜浇虒W改革效果評價案例研究: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129-133.
[8]溫瑞芬.關于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園林景觀設計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探索[J].大眾文藝,2019(6):222.
[9]管眾.基于云計算平臺的小學教學應用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6.
[10]黃河,朱里瑩,林增,等.基于云課程的風景園林工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應用[J].現代園藝,2019(1):185-188.
[11]袁磊,陳曉慧,張艷麗.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以“攝影基本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7):128-132.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