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現(xiàn)階段,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藥物是抗生素,β-內酰胺類、喹諾酮、大環(huán)內酯類及氨基糖苷類等均屬于抗生素。據(jù)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存在較為嚴重的抗生素濫用狀況,而濫用抗生素很容易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增加毒性反應,不僅增加了經(jīng)濟浪費,同時也會引發(fā)二次感染,增加患者耐藥菌數(shù)量和痛苦程度[1]。因此,臨床上需要相關人員全部掌握抗生素類藥物特征,并根據(jù)疾病癥狀給予患者相應藥物。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抗生素類藥物臨床應用狀況,以下是具體報告。
1.1 研究資料 將本院2017年2~12月接收的78例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納入至本次試驗中,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齡 18~79 歲 ,平均年齡 (46.25±10.96)歲。
1.2 方法 對本次試驗78例患者抗生素類藥物使用狀況進行分析,對患者用藥合理性進行評價,并對臨床上抗生素類藥物使用現(xiàn)狀進行總結。
78例患者中,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使用患者67例,占85.90%;β-內酰胺類抗生素使用患者72例,占92.31%;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使用患者59例,占75.64%;喹諾酮類抗生素使用患者70例,占89.74%。
3.1 喹諾酮類抗生素臨床應用狀況 喹諾酮類屬于合成類抗菌藥,其基本結構是4-喹諾酮,由于第一代治療效果使得該類藥物被停用。第二代藥物中以吡哌酸為主,此類藥物具有較廣的抗菌譜,其在尿路感染和腸道感染等治療方面具有顯著效果。第三代喹諾酮類抗生素藥物作用效果與第三代頭孢類抗菌藥物相同。衣原體、草分枝桿菌、支原體及環(huán)丙沙星抗革蘭陽性菌均具有較強的活性,但是上述藥物很容易引發(fā)中樞神經(jīng)毒性反應和消化道不良反應等,有些甚至產(chǎn)生黃疸及肝功能異常,此外,還包括腎臟毒性、神經(jīng)毒性和心臟毒性[2]。因此,使用期間應對用藥指征進行嚴格控制,明確各類藥物使用癥狀,合理選擇藥物,控制給藥途徑和劑量,嚴禁濫用現(xiàn)象的發(fā)生。告知患者藥物服用之后,多喝水,對靜脈藥物輸注速度及劑量進行控制。
3.2 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臨床應用狀況 大環(huán)脂類抗生素化學機構為12~22個碳內酯環(huán),此類藥物抗生素類群較大,聯(lián)合細菌核糖體50S亞基,能夠對蛋白質合成進行抑制,阻斷新生態(tài)鏈延伸,與此同時,有助于加快細菌肽酰tRNA(pt-tRNA)脫落速度。在治療厭氧菌、衣原體、球菌、軍團菌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3]。
3.3 β-內酰胺類抗生素臨床應用狀況 β-內酰胺類藥物化學結構是β-內酰胺環(huán)類抗生素,β-內酰胺類抗生素藥物有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及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
3.3.1 頭孢菌素類 頭孢菌素類藥物具有較廣和較強的抗菌譜和抗菌效果,具有較少的過敏和不良反應,組織體液中,頭孢菌素類藥物具有較高濃度,該類藥物不良反應以過敏反應為主,臨床表現(xiàn)以藥物熱、皮疹、哮喘及瘙癢等為主,有些甚至產(chǎn)生過敏性休克、死亡、支氣管痙攣和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等。與此同時二次感染及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用藥不合理用藥很容易增加頭孢類抗生素使用頻率,使得患者產(chǎn)生細菌多重耐藥性。僅有在明確診斷為細菌感染之后,才可以采用頭孢菌素,以細菌藥物過敏試驗結果為依據(jù),對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進行選擇。
3.3.2 青霉素類 青霉素類藥物的組成成分以β-內酰胺環(huán)和噻唑環(huán)為主,此類藥物屬于小分子藥物,該藥物具有較廣的抗菌譜、耐酶性和耐酸性。青霉素G源于青霉素培養(yǎng)液,其被視為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治療的主要藥物??诜嗝顾厮幬锖苋菀妆粨p壞,進而對吸收造成阻礙,臨床上通常采用肌內注射和靜脈滴注進行治療。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以過敏性休克為主,在應用青霉素類藥物之前需做好皮試[4]。
3.3.3 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 該類抗生素源于寄生細菌,在抵抗革蘭陰性菌方面具有顯著效果,而且低毒、耐毒。氨曲南屬于臨床上首選藥物,其主要用于由敏感需氧革蘭陰性菌引發(fā)的感染治療。
3.4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臨床應用狀況 該類抗生素可以對蛋白質的合成進行抑制,屬于靜止階段殺菌性抗生素,對于不同種類的細菌敏感性存在差異,例如革蘭陽性菌存在較高的敏感性,但是脆弱擬桿菌、放線菌及厭氧菌較低[5-10]。通常用于治療銅綠假單細胞感染、結合并聯(lián)合療法、結腸術前準備及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等。但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包括過敏反應、神經(jīng)肌肉阻滯、耳毒性及腎毒性等。臨床上,通常在規(guī)定時間內對患者腎功能進行檢查,一旦產(chǎn)生尿量<240 ml、管型尿及蛋白尿等癥狀,應馬上停止藥物[11-14]。耳毒性疾病的先兆癥狀以頭暈及耳鳴等為主,一旦產(chǎn)生上述癥狀,則立即停止藥物。神經(jīng)肌肉傳導阻滯臨床表現(xiàn)以血壓降低、心肌受抑及肌肉松弛等為主[15-19]。
3.5 聯(lián)合使用抗生素類藥物臨床應用狀況 由于細菌感染較為嚴重,再加之病原體不明確,所以通常采用抗生素聯(lián)合治療。以此對抗菌譜進行擴大;對于該類患者,需要長時間服用該類藥物,控制感染過程中,單一的抗菌藥物很難達到理想治療效果。
現(xiàn)階段,較為常用的抗菌藥物以強效、耐酶、耐酸和廣譜類為主,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細菌耐藥性的提高。
經(jīng)過本次研究結果可知,78例患者中,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使用患者67例,占85.90%;β-內酰胺類抗生素使用患者72例,占92.31%;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使用患者59例,占75.64%;喹諾酮類抗生素使用患者70例,占89.74%。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和總結抗生素類藥物,有助于臨床上合理應用抗生素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