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東 ,張 莉 ,譚靜范 ,劉 瑜
(1.北京市肛腸醫(yī)院 內鏡科,北京 100120;2.中日友好醫(yī)院 中醫(yī)脾胃病科,北京 100029)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遺傳背景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病變累及直腸、結腸的不同部位。本病病程長,常反復發(fā)作,臨床中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活動期的主要癥狀有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的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1]。中醫(yī)治療作為UC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優(yōu)勢在于誘導疾病緩解,預防疾病復發(fā)。本文主要探討UC的中醫(yī)治療進展。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在2017年專家共識中指出,UC屬于中醫(yī)“久痢”的范疇,素體脾氣虛弱是發(fā)病基礎,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等是發(fā)病誘因[1]。共識中將本病辨證論治分為大腸濕熱、熱毒熾盛、脾虛濕阻、寒熱錯雜、肝郁脾虛、脾腎陽虛、瘀阻腸絡共7個證型。
共識根據7個證型選用不同中藥湯劑口服治療:大腸濕熱證選用芍藥湯、脾虛濕阻證選用參苓白術散、寒熱錯雜證選用烏梅丸、脾腎陽虛證選用理中湯合四神丸、肝郁脾虛證選用痛瀉要方合四逆散、瘀阻腸絡證選用少腹逐瘀湯、熱毒熾盛選用白頭翁湯。王艷萍[2]將141例診斷為輕中度UC的患者分為濕熱蘊結型組、脾胃虛弱型組、脾腎陽虛型組、肝脾不調型組以及對照組。對照組僅給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療,各中醫(yī)觀察組在對照組西藥的基礎上分別給予中藥湯劑口服,治療4周后結果顯示:中藥組的總體有效率和大便潛血陰性率更優(yōu)。馬躍東[3]治療UC患者79例,西藥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療,中醫(yī)辨證組根據脾胃病分會的共識采用單純中藥湯劑口服,結果顯示,中醫(yī)辨證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藥組。
近年來,應用經方驗方治療UC也越來越廣泛。如辛福兵[4]單純應用烏梅丸湯劑治療UC患者47例,對照組47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療,14d為1個療程,試驗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蔡靈芝[5]選取90例UC患者,觀察組給予奧沙拉嗪聯合半夏瀉心湯及其加減方治療,對照組給予奧沙拉嗪口服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相關癥狀消失的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結腸鏡檢評分、TNF-α、IL-1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藥物的安全性和對照組無明顯差異。
由于UC病變多位于乙狀結腸、直腸,故除中藥口服外,中藥灌腸也是重要的治療方法。灌腸藥物能夠直接作用于病灶,提高藥物的利用率,減少不良反應。王雪明等[6]檢索國內期刊公開發(fā)表的復方血竭制劑保留灌腸治療UC的臨床試驗資料,對各研究結果的總體效應進行Meta分析并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6篇文獻共678例病例符合標準,Meta分析結果顯示復方血竭保留灌腸治療UC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敏感性分析顯示評價結果比較穩(wěn)定。何曉瑞[7]選取116例UC患者,對照組給予口服美沙拉嗪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西藥基礎上加用錫類散灌腸治療。治療8周后,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
臨床中除了常用錫類散、血竭散灌腸治療,還利用腐植酸溶液灌腸治療該病。我國很早就開始應用腐植酸類物質治療疾病,如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的“城東腐木”即草炭,有效成分就是腐植酸類物質,該藥“味咸、性溫、無毒”,用于治療“心腹痛、止泄、便膿血”。腐植酸鈉溶液已在臨床應用多年,對于改善UC的腹瀉、便膿血癥狀效果顯著[8]。文獻也有相關報道,如王洪嶺等[9]應用腐植酸鈉保留灌腸治療UC患者86例,每15d為1個療程,治療3~6個療程,完全緩解53例,有效33例。戴君妹[10]單純應用2%的腐殖酸鈉液保留灌腸治療輕中度UC患者40例,對照組40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且2組副作用無顯著差異。
其他中醫(yī)療法還包括針灸治療、中藥外敷、中藥足療、推拿按摩等。薛丹等[11]將100例UC分成兩組,針灸組單純予俞募配穴溫針灸,對照組予美沙拉嗪口服,結果顯示俞募配穴溫針灸療法與美沙拉嗪口服治療效果無顯著差異。郭保君等[12]采用針灸健脾補腎法(針刺加隔姜灸)配合美沙拉嗪栓納肛治療UC,與單純美沙拉嗪栓納肛治療對照,每組各35例患者,結果顯示試驗組總療效及結腸鏡下黏膜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郭維軍等[13]將60例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和聯合治療組,每組各20例,分別予潰結寧膏穴位貼敷外用加口服安慰劑、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外用安慰貼、潰結寧膏穴位貼敷加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療,觀察60d結果顯示,3組臨床綜合療效、腸黏膜病變及黏膜病理療效相當,聯合治療組可調節(jié)體內免疫細胞因子水平,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徐景藩善用中藥足療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側重調氣行血、涼血止血,常用藥物有:地榆、紅花、雞冠花、仙鶴草、當歸、川芎、白頭翁、虎杖等,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min[14]。楊夢凡[15]選取大腸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40例,病程處于緩解期,治療組以推拿手法聯合美沙拉嗪口服,對照組僅給予美沙拉嗪口服,結果顯示,治療組綜合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尤其在改善腹瀉、腹脹等癥狀方面;治療組在控制復發(fā)率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些療法單獨應用雖然不如中藥口服、中藥灌腸普及,但與之相互配合亦能取得明顯療效。
中醫(yī)綜合治療即多種中醫(yī)療法的聯合應用,如中藥口服聯合中藥灌腸治療、中藥口服聯合針灸治療、中藥外敷聯合針灸治療等。相關文獻報道也有很多,如侯理偉等[16]從國內期刊和Pubmed數據庫中檢索關于中藥口服聯合中藥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文獻,對數據進行Meta分析,共18篇文獻1507例患者符合標準,結果顯示,試驗組中藥口服聯合中藥灌腸治療臨床總有效率及近期黏膜愈合率均高于對照組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療;試驗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吳子英[17]應用中藥湯劑口服結合針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52例,對照單純口服中藥湯劑,10劑為1個療程,6個療程后觀察,治療組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劉小梅等[18]應用中藥封包外敷聯合針刺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對照組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2%,高于對照組。
中醫(yī)綜合治療不僅能誘導疾病緩解,在維持緩解、減低復發(fā)率方面更有其獨特優(yōu)勢。顧錫桂等[19]選取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00例,常規(guī)組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療,中醫(yī)觀察組依據是否進行針灸治療分為灌腸組和結合組,灌腸組在常規(guī)組西藥基礎上給予白頭翁湯灌腸治療,結合組在灌腸組基礎上給予針灸治療,隨訪1年結果顯示,結合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灌腸組,灌腸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結合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12個月累積復發(fā)率低于灌腸組,灌腸組低于常規(guī)組。李連會等[20]選擇潰瘍性結腸炎緩解期患者90例,對照組予美沙拉嗪口服,觀察組予中藥益元固腸湯口服聯合愈瘍灌腸液保留灌腸,治療8周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魏永生[21]選取緩解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78例,觀察組單純予健脾愈瘍湯治療,對照組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療,2個月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為了便于患者長期堅持服藥,本病緩解期可辨證選用中成藥口服,如脾虛氣滯選用鍵脾益腸丸、脾腎陽虛選用固本益腸片、肝脾不和選用固腸止瀉丸等[1],可同時配合中藥灌腸、針灸、推拿等其他療法。如趙軍[22]選取濕熱內蘊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20例,對照組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中成藥復方苦參結腸溶膠囊口服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復發(fā)率、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何金玉[23]選取潰瘍性結腸炎患者40例,對照組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療組予潰清散保留灌腸聯合中藥辨證口服治療,2組治療30d后觀察療效,治療6個月后隨訪并統計復發(fā)率。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病易受環(huán)境、飲食、勞累、情緒等多種因素影響,病情常反復發(fā)作,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囑患者避風寒、暑熱;飲食有節(jié),忌食辛辣、油膩、海鮮等;起居有常,勿熬夜、過勞;調暢情志,必要時可配合心理干預治療[24]。
UC的治療在常規(guī)西藥基礎上,聯合中醫(yī)綜合治療,同時配合患者生活與心理調攝,不僅可以加速病情緩解,還能維持緩解、降低復發(fā)率。我院譚靜范教授早年隨名老中醫(yī)董建華教授學習,在繼承董教授經驗的同時結合自己臨床體會,提出久痢治療三法[25]。(1)虛實夾雜、扶正祛邪:本虛而標實是本病的特點,故治療扶正與祛邪并舉。(2)寒熱錯雜、溫清并用:本病常表現為上熱下寒,根據寒熱輕重,恰當選擇溫清兩類藥物。(3)理氣調肝、止血活血:本病在氣多為氣虛、氣滯。氣虛常為脾氣虛弱,宜健脾益氣、助運化濕。氣滯多為各種病邪如食積、濕阻、火郁、寒凝等阻滯氣機,針對不同病因分別施治。理氣同時不忘調肝,除柴胡、青皮外,常用烏梅、木瓜、白芍、甘草,甘酸相配,斂肝育陰。久病氣血凝滯,針對下痢膿血之癥,不能單純使用止血藥,還要應用當歸、川芎、乳香、三七等活血藥,同時配合健脾益氣、調肝理氣等法氣血同治。臨床中將三法應用到本病的辨證治療中,對口服中藥湯劑進行加減效果更佳。
中醫(yī)治療UC還有許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不斷挖掘整理,如我們通過搜集驗方,于趙學敏《串雅內編》中找到一方,名曰“援絕神方”,原書按:“凡人患痢便膿血,一日百十次不止者,至危急也,即以此藥援危,痢止身亦健?!苯涍^研究,我們覺得此方分量過大,改變緩和一些應用仍然奏效,處方:當歸30克、赤白芍各15克、萊菔子6克、枳殼6克、檳榔6克、生甘草6克、滑石9g,木香6g。我們將此方更名為加減援絕方,用于治療久痢日久,氣血凝滯,表現為腹脹腹痛、大便次數繁多、便膿血者。
目前中醫(yī)治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中藥治療的藥理學機制研究不足;隨機對照試驗存在方法學不足,缺乏大樣本、多中心的試驗研究;針對不同患者多種中醫(yī)療法如何選取進行最優(yōu)搭配,缺乏統一標準。今后我們應更深入研究,不斷完善中醫(y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