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嚴林
【摘要】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學生的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文章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指導下,根據(jù)教學實踐,提出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營造體育教學氛圍,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體育教學情境,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和完善體育教學評價等初中體育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以期為優(yōu)化初中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體育素養(yǎng)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核心素養(yǎng);思維培養(yǎng)
一、引言
教育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體育教學是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培養(yǎng)觀察理解能力,提高思維能力以及體育應用能力的有效形式,有利于拓展和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觀念陳舊,忽略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教學氛圍嚴肅,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所以,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轉變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初中體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僅僅是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并沒有重視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抗挫折能力、克服困難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體育課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而且要幫助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提高綜合素養(yǎng)。其次,要轉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要結合體育游戲、體育競賽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體育鍛煉。
三、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就要摒棄枯燥地講解體育技能的方式,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可以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相互交流,主動示范,更好地激發(fā)體育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黑板報、體育場等教學資源,宣傳體育競賽的新聞或者體育競技故事,在教室的宣傳欄上可以與學生共同設計一些宣傳畫冊,制作各種體育競技項目的圖畫并粘貼在班級宣傳欄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體育文化的熏陶,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學習體育的興趣。
四、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對健康生活的樂觀精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體育競技知識和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體育鍛煉收獲健康,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因此,教師可以對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在保證運動項目鍛煉功能的前提下,讓體育運動項目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師在教學內容的整合過程中,還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不斷完善教學內容與形式。此外,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花樣跳繩”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跳繩,但是每個人的跳繩方法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跳繩可以有哪些跳法,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看到過的相關跳繩比賽技巧等進行思考,如原地單腿跳、行進間交換腿跳、原地交換腳跳等不同的形式;還可以讓學生與好朋友一起進行雙人跳繩……這樣的游戲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收獲快樂,更加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與學習。
五、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初中體育教學如果只是灌輸式地講授理論知識,教師進行示范展示,會使得學生逐漸感到體育學習的枯燥。所以,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不以教師為主體,而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運用自主學習模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獨立思考、查閱資料等掌握體育運動的動作要領,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也可以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與探討,進一步了解體育運動項目。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例如,籃球這項體育運動是一項團體運動項目,要求每位上課的學生都要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所以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看籃球比賽所知道的游戲規(guī)則來談談籃球運動要掌握哪些要點,然后將動作要領以圖示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針對某個動作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接著,教師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講解,包括如何傳球、投籃等。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籃球競賽,在競賽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此外,教師還要不斷完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利用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體育教學評價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我們不僅僅是在教學的最后進行評價,更要將教學評價貫穿于體育教學全過程,這樣才能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才能夠準確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更加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方法。體育教學評價的完善包括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不僅要有教師的評價,而且要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比如,學生在跑步的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運動過程來進行自我評價。教學評價還包括評價內容的全面化,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而且要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六、師生互動,促使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體育課堂上的互動過程,是師與師、師與生以及生與生之間的心理影響過程。在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練、互助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示范、討論、點撥、評價等互動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練情況,能夠更好地顯示出學生的思維方式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恰當?shù)剡M行引導和做出有針對性的動作示范講解,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激發(fā)潛能。
七、結語
總之,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素養(yǎng),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實現(xiàn)教學目標。同時,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要積極參與教學,掌握運動方法,培養(yǎng)合作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桂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初中體育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研究,2019(04):26-27.
[2]盧金占.現(xiàn)代教學法視角下的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運動,2018(16):109-110,114.
[3]龍小林.趣味田徑教學法在初中體育課堂的運用及教學策略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8(07):69-70.
[4]劉亞洲.構建有效課堂,提高體育素養(yǎng)——淺析初中體育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7(31):107-108.
[5]薛紅艷.關于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75-76.
[6]朱克衛(wèi).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9):102-103.
[7]王承鳳.探索體育中考項目教學策略 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浙江省九城區(qū)中小學體育教學聯(lián)盟初中組第三屆研討活動在寧波市江北區(qū)舉行[J].中國學校體育,2017(01):21-22.
[8]國樹元.淺析提高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興趣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0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