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的學生越是到了高年級越是“不喜歡”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中?為什么我們的語文課總是有人認為學不學對考試成績影響無所謂?我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初中語文課堂的效率太低了,以至于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效率,提升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改變人們對語文課的認識呢?我想就應該在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上下功夫。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營造高效的教學情境,是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以下就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兩點體會。
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堂:為了把一碗水端平,放慢教學節(jié)奏,生怕自己沒有講到,把知識硬塞給學生。結果是成績不理想,領導不滿意。這樣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嚴重約束著學生思維的發(fā)揮,學生學起來沒有興趣。近一年來,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營造高效的教學情境,是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以下就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兩點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要增加學生的參與比重
展示課,把課堂交給學生,以此激勵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思維能力。“我的課堂我做主”,一堂語文課,在上課前,學生就要查找資料,提供需要的教學參考書,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大顯身手。課堂任何地方都是學習的天地,語文課就要不拘一格,學生的課堂展示可以多樣化,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內容進行表演,或唱或跳,進行課本劇或小品的表演。無比的熱情、極強的自尊心和好勝心,讓學生全力以赴,因此,每個學生走上自己的講演臺時教態(tài)自然,語言流暢,儼然一位“小老師”,教學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認真傾聽,也樂于表達,教學效果令人欣喜。課堂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把課堂的教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發(fā)現(xiàn)過程,體驗到發(fā)現(xiàn)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既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
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兩個方面
導入要激趣,產生求知欲。一堂語文課設計優(yōu)美生動的導語,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我在教學《論語十則》時,引用了1998年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會巴黎,發(fā)表宣言里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xù)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边@句話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同學們興趣陡增。這節(jié)課大家非常認真,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去體會孔子那寶貴的智慧,經(jīng)典的語言給我們今天學習語文以啟迪。
教學手段要多樣化,調動學生情緒。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庇螒蚴菍W生最喜歡的,也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同一種游戲,學生有玩膩的時候,這就需要多樣化的游戲出現(xiàn)。一句笑話,一段故事,一個表演,多種方式的教學自始至終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古詩歌時,在課堂上模仿古代詩人吟詩的樣子,穿著長衫,捋著胡須,搖頭擺尾。設置情境,感受心情,以“擊鼓傳花”的方式讓學生背詩,學生們都感到緊張有趣,每個人都做著不同的動作,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生的詩也就背熟了。在學習《孫權勸學》時,我就以小組為單位,各組推陳出新,各自表演課本劇,學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效果很好。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杜郎口中學的高效實用的方法,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來自老師與同學的肯定、鼓勵、欣賞和贊美,讓師生共同沐浴在人文關懷的燦爛陽光下,讓師生綻放的笑靨成為課堂上永不衰敗的花朵。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讓學生感到愉悅的學習情境,激勵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共同對話,情感交融、優(yōu)化教學,享受語文教學的樂趣,享受祖國語言的優(yōu)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