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2018年,各地方政府對PPP工作的總結和部署中,強化風險管理都被列在最重要的位置。作為PPP適用率最高的領域,公路工程PPP項目存在著極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本文運用多種風險識別手段,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對我國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項目風險進行識別,以期能為未來更好地做好風險防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PPP模式;公路工程項目;風險識別
一、PPP公路工程風險識別的必要性
從內涵上將,PPP是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為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而建立的一種合作關系。從深層次講,PPP 模式不僅僅是一種融資模式,更是一種促進提高公共部門綜合效率的管理模式,具有目標一致性、利益共享性、風險共擔性、合作長期性和分工互補性的模式特征。在國家政策鼓勵的宏觀導向下,已逐步發(fā)展成為我國公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主要融資模式和管理模式,為推動我國公路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然而,PPP模式作為國內新興事物,交易結構復雜,涉及主體眾多,政府和市場普遍缺乏經驗,同時公路工程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大、施工技術要求高、受環(huán)境影響大等特征突出,大大增加了公路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難度,公路PPP項目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面臨著極大的風險,表現出了以下突出特征:
(一)公路PPP項目結構復雜,面臨的風險種類繁多
公路PPP項目參與主體眾多,法律關系復雜,各方利益和風險訴求存在較大差別,使得項目從一開始就存在復雜而繁多的各類宏觀和微觀風險。不僅如此,項目風險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各類風險在規(guī)劃、建設、運營、移交等不同環(huán)節(jié)中的角色和影響不盡相同,大大降低了對風險進行提前、統(tǒng)一防控的有效性。比如,政策性風險貫穿始終,而融資風險和建設風險則主要集中在建設階段。
(二)公路PPP項目持續(xù)時間長,不可預見性很高
大部分公路PPP項目期限都在10年之上,甚至長達30多年之久,項目建設及運營周期長,在長周期中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程度會被大幅放大。各方參與主體難以對政策、市場、項目進行準確的長遠預判,尤其是宏觀因素的變化很難把握,大幅增加了對項目的前瞻性分析壓力和風險防范控制難度。
(三)公路PPP模式經驗不足,面臨實踐考驗
在我國,PPP模式起步較晚,2015年以后才得以快速發(fā)展,在近兩年出現了“運動化”勢頭,迫使監(jiān)管部門不得不強化PPP模式監(jiān)管?!斑\動化”和強監(jiān)管的背后反映了PPP模式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作為新生事物,PPP模式在公路領域的實踐運用多停留在前期階段,國內基本沒有此類項目實現全生命流程的完整退出,意味著未來必須面對實踐考驗的多重潛在的不確定性風險。
因此,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及時對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項目進行風險識別,充分認識項目風險的復雜性、階段性和不確定性,對提高決策科學性和項目效益性,具有重要的現實必要性和發(fā)展意義。
二、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風險識別體系
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項目風險識別方法很多,主要有專家調查法、檢查表法、流程圖法、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敏感性分析、項目工作分解結構法等方法。其中比較常用的方法包括專家調查法、檢查表法、故障樹法、工作分解結構法和因子分析法等。由于PPP項目和公路工程的復雜性,通常需要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綜合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多個方法予以識別,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定性方面
本文通過獲取近年來全國范圍內PPP公路項目的公開統(tǒng)計信息以及云南省內PPP公路項目的資料,以風險來源為基礎,采用工作分解結構法,將PPP公路項目存在的風險劃分為宏觀風險、中觀風險以及微觀風險三個層次,識別出項目存在的客觀風險,具體如下:
1.宏觀風險:
(1)政治風險:由于國家政策調整、法律變更、府戰(zhàn)略規(guī)劃變化、行業(yè)政策和制度的變動、戰(zhàn)亂戰(zhàn)爭等引起的風險。
(2)經濟風險:由于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變動引起的購買力下降風險。
(3)社會風險:社會治安差、社會動蕩、征地拆遷增加帶來的風險。
2.中觀風險:
(1)融資風險:由于投資方逆向選擇問題、政府信用不足、金融市場不健全、融資的可及性、融資成本上升等因素引起的風險,主要包括逆向選擇風險、政府信用風險、融資費用增加風險、再融資風險。
(2)審批風險:審批延誤風險、政府決策風險、
3.微觀風險:
(1)項目建設風險:勘測風險、涉及風險、自然環(huán)境風險、管理風險、技術風險、環(huán)保風險、合同風險、完工風險。
(2)項目運營風險:由于方法不當、基礎數據有誤、競爭公路出現等因素造成的交通量預測過高;由于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變化造成的營運收費費率降低造成的項目收益不足的風險;由于稅率增加、人工成本上升等引起的運營成本增加的風險;由于宏觀經濟、社會環(huán)境、人口變化等因素使市場預測與實際需求之間出現差異而帶來的風險。
(二)定量方面
本文以采用PPP模式建設的XX高速公路項目為例,綜合運用專家調查法和因子分析法,按照風險權重和風險發(fā)生可能性兩個維度對風險進行量化識別。
該高速公路項目地處云南西部地區(qū),項目主線全長49.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長34公里,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涉及速度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4.5米;一級公路長15.02公里,按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3米。初步涉及概算批復總投資為51.3億元,采用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
在專家調查過程中,采用了電子問卷調查的形式,于2018年1月份向從事PPP或公路領域的咨詢規(guī)劃單位、建筑施工單位、社會投資人(主要是國有企業(yè))以及交通部門、財政部門、金融機構等100名對象各發(fā)放了1份電子問卷,收回88份電子問卷后組成了初始調查數據。經后續(xù)采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分析,得出了各項風險的如下量化指標。
(三)識別分析結論
結果表明,在所有風險中,融資風險、建設風險、政治風險是我國PPP 項目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關鍵風險,在實踐中應予重點識別判斷,而在當前云南公路建設攻堅克難階段,融資風險成為了關注的核心焦點。與此同時,考慮到公路PPP項目風險的復雜性,任何一類風險都不容忽視。
三、結束語
PPP 模式依托規(guī)范性的約束監(jiān)督機制和引入社會資本的市場競爭機制,可以有效發(fā)揮公共部門和社會資源的優(yōu)勢,提高公路基礎設施的供給質量和運營效率,是市場化要素高效配置的創(chuàng)新舉措?,F階段,在PPP模式積極發(fā)揮作用的同時,國家宏觀層面和監(jiān)管部門已充分認識到對PPP模式進行風險防范的必要性,并連續(xù)出臺監(jiān)管措施進行規(guī)范梳理。在此情形下,政府、企業(yè)、金融機構等參與主體應結合PPP模式和公路工程項目的各自特點,全面了解風險,對政策、建設、融資等關鍵風險重點識別防控,以實現PPP公路項目的長期健康運營。
參考文獻:
[1]柯永建,土守清,陳炳泉.激勵私營部門參與基礎設施PPP項目的措施[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預覽,2009,(09):1480-1483.
[2]李公祥,尹貽林.城市基礎設施項目PPP模式的運作方式選擇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50-53.
[3]徐斌,俞靜.基于期權視角的兼并價格確定的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11,(01): 44-45.
作者簡介:趙進(1977-),男,漢,籍貫:云南,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經濟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管理、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經貿關系、涉外交流合作。
趙進,1999年畢業(yè)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畢業(yè),取得經濟學學士;2008年畢業(yè)于澳大利亞弗林德斯Flinders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在中國云南及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工作近20年,業(yè)務涉足交通運輸管理及基礎設施建設多個領域,在經濟管理、金融業(yè)務及涉外合作等方面積累了很多實踐和理論經驗。